APP下载

蓬勃发展又一年扬帆征程正有时
——专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朝晖

2017-02-21本刊编辑部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年1期

文/本刊编辑部

蓬勃发展又一年扬帆征程正有时
——专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朝晖

文/本刊编辑部

岁末年初,本刊记者带着对我国智慧城市美好发展的憧憬,采访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的刘朝晖主任。

记者

2016年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的一年,在您看来,2016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有哪些创新性的突破和发展?可以用哪些关键词来表述?

刘朝晖

大家好,非常高兴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智慧城市的问题和看法。首先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016年的确是我国智慧城市蓬勃发展的一年,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镇化发展的变化,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述:聚焦问题、项目落地、数据创新以及人工智能。

智慧城市要解决什么?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可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特点与优势,为解决传统上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城市问题、改善市民生活,提高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最终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基于此目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应是脱胎于对大量城市演变发展案例的共性分析,并从目标城市的自身特性出发而制定的针对性、综合性城市发展方案。一个城市要建设智慧城市,一方面,应从我国城镇化的整体背景和自身现状出发,以“城市视角”对“智慧城市”内涵进行解读;另一方面,还需明确这个城市现阶段发展建设的问题与要求,帮助其识别自身定位,为智慧城市战略研究做好铺垫。

然而,将智慧城市的项目落地,真正实现应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来改善城市,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过程。

智慧城市会带来什么?我觉得首要的是大数据曙光。智慧城市将产生大量的城市运行数据,这在过去一直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整合并运用这些数据,则对城市规划产生强大的支撑作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一些数据,能够描绘出人的肖像,这样能够更加精准的去诊断各种城市病。第二个是构建新理性。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帮助城市规划走出经验性弊端,对复杂自适应系统能够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城市,预测未来,模拟并评估相关决策带来的外部影响。第三个是带来方法论的创新。我们过去一直是线性逻辑,遵循调研、分析、反馈的单向过程。通过前面感知,准确的判断做出恰当的反应,然后不断学习,这对规划工作如何开展可能也会带来新的变化。另外,城市规划方法创新也要更多的回到全过程的城市中间来考虑思考。例如排水问题,过去的排水是什么样,在智慧城市下的排水将会带来什么变化。比如说原来排水更多的是考虑设施的问题,未来不仅考虑设施,还要考虑如何来管理和运营。再例如,降雨公式依据过于粗糙。但是,现在一些手机APP能够提供精准的气象预报,它会显示当前所在区域是晴空,但是在东南或某个区域正在下雨。现在要求排水交通影响必须在地块范围内消除,这会带来一些联动。让我们知道哪些问题是潜在发生的,让我们能更好地做好提前的应对措施。

大数据为城市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了解城市是如何被使用的,至少有三点:第一点是能够通过大数据更加精准诊断城市;第二点是为城市治理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撑;第三点是它也能洞察城市的发展趋势。但是大数据并不是万能钥匙,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很多是在作预测,大数据能够有效地应用在已经有数据积累的建成区,但是不适用于新城区。

其中我们有两点思考:第一是大数据与我们的传统办法相比它是笨办法,但是在笨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变聪明;第二个是大数据依赖于假设,大数据最重要的是要想做出创新,你必须有生活中的感悟,感悟比技术更加珍贵。

当大数据达到一定的积累,数据应用量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以生物识别、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人工智能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信息处理速度快、效率高,可为更智慧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达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企业竞争力和市民生活质量的目标,是通向智慧城市的新路径。从具体技术来看,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应用都将大幅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促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将彻底改变未来的城市交通。无人驾驶让车辆之间智能互联,这大大提高了城市交通效率和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另外,智能机器人应用也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工业机器人相对成熟,但是对能够走进城市、走进千家万户的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需求还相对较差,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除个人应用外,安防、救援等类型的智能机器人将直接应用于智慧城市管理和运行,让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

记者

展望2017年,您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会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带来什么变化?产生什么影响?

刘朝晖

展望未来,从城市的角度来说,智慧城市将会产生更多的新的影响。

第一个是虚拟空间的侵入。2016年的“双十一”是电商的盛宴,电商发展非常迅速,我家附近已经有好几家大超市关门了。电商还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这种变化也需要在布局空间予以考虑。除了虚拟空间带来变化,我们对个体的需求也有增加,原有的商业区也在面临挑战。整个社会的一些经济生活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大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仍在发生之中。

第二个是区位概念重构。过去的城市、区位都是重要的概念。今天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它的公共设施、服务范围、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区位价值就会产生较大的变化。

第三个是虚拟空间带来的社会重塑。高度的传播性使得原来单一事件的影响力发生变化,公民权利意识也会产生较大的觉醒,今天的市民比过去更关注生活。

第四个是个体行为的变化。个体的空间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能力的差异和决策支撑信息的供给。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普遍地增强了个体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市民在决策时拥有更多的选择。

第五个是发展中的挑战。我们今天无法想像、无法预期2040年、2050年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在新的技术方面,我刚才提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将会给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不可小觑的巨大的能量。

记者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是住房城乡建设部主管的科技期刊,专注于报道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2017年《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将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推进打造智慧城市学术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平台,您对此有何建议?中心有哪些具体规划?

刘朝晖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合作,《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也是一个展现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研究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的一个平台。非常期待在这个平台上能够看到关于智慧城市的最先进最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在科技信息技术方面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智慧城市体系建设的探索路径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创新的思考。我们要明白城市需要什么,才能知道如何通过智慧城市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发展什么。

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会在今后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的实验性课题中,不断汲取智慧城市研究中的精华和成果,以文章的形式,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这也是为推动智慧城市研究的发展做的非常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