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2017-02-20刘树安
[提要] 创新创业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新一轮的创业大潮即将涌现,大学生创业更是受到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为大学生走出创业困境提供参考,并试图找到促进这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1日
一、引言
创业作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提升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促进创新的主要驱动力,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创业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了就业矛盾,而且也成为继续创造“新经济”持续增长奇迹的重要手段。创业教育的实施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世界上高技术领域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创业教育逐步得到重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可见,创业已经被纳入国家的重要议程,并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创业活动对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创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大学生创业群体作为一支独特的创业力量悄然壮大起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困境和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以及创业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个体性格特征、个人背景和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个体的性格特征与创业精神和创业动力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大学生发现和利用创业机会的动机、相关技能和水平。而创业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大学生能否发现机会并有效地利用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则受制于外部条件和环境。创新创业活动需要市场的高度介入,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市场的导向作用和培育作用便尤其重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主要体现了两个主要特征,一方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基本上是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一定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积累;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是创新型的中小微企业,这也正是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守护。
虽然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还要看到,整体上仍处于起步探索的初级阶段,总量不大、规模偏小,层次不高,大学生创业发展平台建设等方面依然相对滞后。这些问题既有政府层面的,学校层面的,也有大学生自身层面的。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有利于我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道路,同时也能够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创业迫在眉睫,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有多强烈?影响他们创业的因素又有哪些?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力度如何?这些问题都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大学生自身素质
(一)创业意愿。創业意愿是指个体是否愿意进行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个体创业特质程度、创业态度评价、创意和创业环境影响的描述。其中,创业特质是个体创业人格特质的简称,它是个体创业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创业意愿,这种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风险承担倾向、问题解决能力等。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过于注重外在的创业条件,而没有关注创业心态。大学生在创业前期,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心态;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尤其是关于风险问题时,很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因为创业者是刚毕业或在校学生,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不足,遇到问题时难以承受压力,最终造成无法解决问题,致使创业失败。
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核心是以大学生为本,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个素质是需要反复学习、锻炼和长期培养,才能逐渐建立起来的。在创业中,大学生追求创新性的方法,对自己创新能力的信心较强,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学习也是大学生的一大特征。学习是一种能力,能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对一个创业者而言,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需要有承担失败的能力。创业态度是对创业行为和倾向所持有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创新意识简称为创意,它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是一种让受众产生共鸣的独特思路。只有良好的学习精神及学习状态,才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从创业中学习失败经验,不断向成功迈进,创业信心是大学生的又一大特质。
(二)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能否在创业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所拥有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创业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事业的持续扩大与发展。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一个大学生对自己创业有信心,才能强化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业动机,从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综合素质不过关的情况。创业过程涉及管理、法律、财务、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虽然在校期间都上过相关的专业课,但实践能力弱,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经营管理中。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经历,如参加挑战杯大赛、创业设计大赛、课外科技作品创作、科技园孵化活动等。有多元实践经历的学生更能处理好复杂的情况,创业意愿更高。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关键能力,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课堂。在校期间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大学生应该将其充分利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中,使自己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处事应变能力,积累相关经验。经验不足容易打击大学生对自身创业能力的自信程度,进而对大学生创业产生消极作用。
创业能力是个体将创业意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是一种具有很强创造性和实践性的能力。创业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把创新意识与思维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实践能力,包括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商业提升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包括创新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和网络创业能力。其中,创新决策能力是创业者对创业过程中产生的创意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创业的成功;组织协调能力是指创业者根据创业的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分配整合,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创业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创业目标的能力;市场运作能力是创业者将创意转变成市场价值的能力,它需要创业者具有市场意识,能把创意转变为产品,并通过商业化运作实现其价值;网络创业是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创业形式,主要表现形式为网站和网店,在互联网环境中协调资源,把握并利用市场机会,以开展商业活动,网络创业能力主要包括网站建设技能、网络推广和网络营销等。而在实际创业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又缺乏实践经营,最终造成创业失败。同时,创业合作伙伴多为同学,缺乏足够的心理人际沟通方面的学习,容易引发矛盾或纠纷。
(三)创业资金。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创业资金的来源可以有以下三个渠道,即大学生创业者的自有资金、各种借款尤其是银行借款、各种风险投资等。大学生创业者没有经济来源,依靠父母资助毕竟有限,且没有财务自由;大学生创业者没有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银行不会轻易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银行借款;大学生创业者没有企业管理运作经验、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创业企业没有盈利,风险投资公司是很难向其投资的。
随着大学生创業环境的越来越好,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天使”投资会越来越普及,“天使”投资也是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之一。“天使”投资者统称为富有的投资者,法律上称个人授信投资者,通常是那些熟悉投资行业的个人或企业。天使投资实际是风险投资的一种,但两者有着较大的差别。天使投资是一种非组织化的创业投资形式,其资金来源多是民间资本,而非专业的风险投资商;天使投资的门槛低,有时即便是一个创业构想,只要有发展潜力,就能获得资金,而风险投资一般对这些尚未诞生或不太成熟的项目兴趣不大。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关键要素。创业初期,对于资金的筹集是决定一部分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能否创业的关键,尽管政府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资金筹集困难的问题。
三、大学生家庭环境
(一)大学生个性特征。创业与资金、人脉、经验等息息相关,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环境,父母的职业及价值观、家庭收入、家庭支持程度等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大学生个性特征及背景与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子女,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性格和爱好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创业者的亲人是否拥有自己的公司对大学生创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成员或者大学生社会交际圈内的人员的创业经历可能对其的创业态度和动机产生直接影响。亲戚朋友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也较大,很多大学生创业初期都会向亲戚或朋友咨询,听取多方面的建议和观点。除此之外,亲戚朋友的交际圈在创业或有创业成功经历的都会对大学生的独立判断力、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大学生创业的作用。除此之外,家庭对大学生创业支持与否,从某种程度上是影响大学生能否走上创业之路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创业作为一种潮流,其发展趋势势不可挡,但仍有很多家长反对,主要原因在于担心儿女吃苦受累,风险大且不稳定。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家长、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励,因此亲戚朋友对创业的态度、创业的认知及创业支持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
(二)家庭的财力支持。一个家庭的政治背景、经济状况、文化底蕴、和谐程度、家庭成员的素质等情况对一个人的成长、创业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家庭环境好,家庭支持创业是一个创业的优势。家庭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学生的个性跟家庭成长环境密不可分。由于受到传统家长制的束缚,中国的年轻人在很多方面都要得到父母长辈的首肯,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往往成为影响大学生能否走上创业之路的关键。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在大学生创业就业道路上,家长应尊重子女的选择,若子女决定创业时,能够在财力、物力以及资源上予于支持,充分利用家庭背景及人际关系,甚至有可能协助、引导子女创业。创业的启动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绊脚石,在校创业或毕业就创业的学生大多是家里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如果面对的是充裕的可支配资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会高很多。
(三)家长对创业的态度。由于我国对子女特殊的家庭教育模式和传统文化,子女一般长时间在家庭中生活,父母及长辈们的文化程度、职业种类、生活经历、思想意识、价值观等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性别、所学专业、学生的生源地、父母的经历等这些变量对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影响相当大。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毕业后有稳定的工作,比如考公务员、进入国企或事业单位。即使实在找不到稳定工作也不支持孩子创业,因为家长了解学生创业的风险,担心失败后对孩子的后期发展不利,这与国人习惯安稳过日子,不喜欢竞争环境有关。
家庭在创业初期给予的支持决定了大学生创业是否得到有效帮助和能否取得创业成功。从家庭的角度,给予资金与社会经验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家长应该改变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态度,对于有能力、有想法的孩子创业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通过家庭的力量鼓励大学生自己开创企业。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在大学生创业就业道路上,家长应尊重子女的选择,若子女决定创业时,能够在财力、物力以及资源上予以支持,充分利用家庭背景及人际关系,甚至有可能协助、引导子女创业。对于那些对创业持反对态度的家庭来说,如何获得长辈的理解和支持,仍然是摆在创业大学生面前非常棘手的问题。
四、高校创业氛围
(一)完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创业者相关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意愿。由于我国长期实施应试教育,学生的个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创新意识的缺乏,观念也以求稳为主,因此实施创业精神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得我国大学生创业走得更远。创新创业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得来的,是高校培养教育的结果。创新创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实践和锻炼,培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并搭建平台帮助创新创业活动的成果转化。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主要外生条件,构成创新创业活动完整链条,使得创新创业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这些链条主要包括课程教育体系、实践训练体系、转化孵化体系三个部分。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内部动力来源,通过创业教育的实施将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一方面传授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努力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这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学校教育职能的单一性和学科设置的不合理性,使得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学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来自于学校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推出的政策和各种教学、训练活动;间接影响指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尤其是以创新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创业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与培训只是创业实践的理论准备工作,而面对社会进行直接的创业活动才是创业实践的主体。无论理论准备多么充足,都不能保证实践活动万无一失。所以,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大学生创业的曲折和弯路,社会和学校有义务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来帮助大学生积累必要的创业实践经验。
高校在传播创业知识、塑造创业价值观和引导创业行为取向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息息相关,系统的创业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大学生形成完善的创业知识体系,邀请创业精英举办讲座能够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科技园孵化活动、创业竞赛能够让大学生模拟创业过程。调查显示,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将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活动水平最终要依赖于创业者的愿意和创业者的技能,而创业技能和创业意愿的提升关键在于以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為目的的创业教育。高校自主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包括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实践锻炼平台、激励考评体系、目标考核体系等。高校的实践训练体系,是指第一课堂之外的创新创业的能力训练体系,即第二课堂,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举办竞赛、模拟实训、讲座、论坛等方式,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的感知和体验,以此提升学生的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
(二)营造创业氛围。创业教育在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增加学生的创业经验方面起到指导性作用。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相关经验,遇到困难往往不知所措。有的创业者其他方面的准备已相当充分,由于缺乏经验导致最终的失败。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弥补大学生在专业技能、社会经验、创业精神、分析市场的能力、人员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不足,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相比国外,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力量等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充和优化。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一分子,创业活动也需要营造一个氛围,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加入创业这个圈子,所以应充分利用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网络、广播、校报校刊、告示栏等媒介,进行创业知识、创业故事的宣传,尤其是多展示一些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创业故事,并适当邀请一些成功的校园创业人物进行访谈,和大家进行交流接触,事实比语言更具有影响力,当学生看到这些成功创业的校友就生活在自己身边、和自己没有什么区别时,会产生“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他们行我也行”的想法,这样,他们才更可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创业。
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技能教育和创业精神教育两种。创业技能教育是高校通过开设具体的技能课程,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我国开展创业教育起步晚,近几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许多高校在鼓励其毕业生创业的同时,也提供一些必要的创业教育服务。创业精神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创业者相关的心理素质,如执着的精神、冒险的精神等,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意愿。由于我国长期实施应试教育,学生的个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创新意识的缺乏,观念也以求稳为主,因此实施创业精神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得我国大学生创业走得更远。大学生创业包括毕业生创业和在校生创业,前者已经毕业,对学校依赖少,后者对学校依赖相对较多。学校本身有较多资源,是否愿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这些资源,对大学生的创业成败有较大影响。学校若不支持,在校创业首先要在校外租场地用于办公,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资;其次,在校生创业独自面对困难时,如果缺少校方的协助,则需要承受高风险,失败的几率很大;由于在校外办公,需要经常往返于学校与办公地,浪费大量时间,还会对学业造成不利影响。既然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有较大影响,如何发挥学校在学生创业中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健全的、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气氛,有的只是一种归于平庸、虚度年华的窘态或是一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形象。大学生本应是具有朝气、富有激情的创业中坚,如果置身于这样一种封闭的、静态的、循规蹈矩式的“弱势文化”氛围中,必将掩埋掉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斗志。学校所提倡的价值观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态度产生很大影响。学校应该认同学生的各种创业行为并积极鼓励提高学生的创业自主性,注重对学生创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创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引导大学生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如创业计划大赛等创业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商业网点,为学生提供创业真实演练的场所,进而启发他们的创业思维,增强他们的机会识别能力。良好的创业氛围会影响个体的创业行为,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里特殊的群体,对于一切的新鲜事物都具有敏感性和传染性,因此我们更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来不断熏陶学生们的创业意识。
(三)提供创业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不同于社会创业群体,因为学生还要面对学习的任务、面对父母亲人的期盼,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压力更大。所以,学校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一方面通过开设一些社交类课程和专题讲座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搭建社交平台,如组织各类学生社团、举办各种创业沙龙,以帮助大学生构建信息获取通道,提升其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而大学生本人也应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习惯,如通过浏览行业相关网站、关注时事新闻,阅读财经资讯等,提升信息收集水平,增强对市场、行业、技术变化的敏感性,只有多看多听多想,才能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进而增强自身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此外,除了提供信息获取上的帮助外,还应该在创业设施、场地、资金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构建一个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也为创业教育的实践转化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把它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掌握高校创业工作的一个手段,同时也是高校与企业的一个联系窗口,其主要职责是及时对想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统计,同时联系相关行业的企业家,定期对大学生创业方向及创业思路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其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纠偏。另外,加大同政府的联系,将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及时纳入,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宣传的同时,将学生有关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想法及时准确地汇报给政府有关部门,这有利于日后出台相应政策,使出台的政策更有质量,也更有意义。由于是在校大学生,所以对创业中需要涉及到的很多政策条例、办事程序等都不是很了解,所以还应在注册、纳税、政策咨询、撰写融资项目书等方面多提供帮助与指导,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寻找创业机会上,而通过对这些创业相关活动的了解,也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创业知识,提升对新事物及外界变化的敏锐性。
五、政府政策导向
(一)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支持体系主要表现在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国家给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创业相关的优惠政策法规和措施;硬环境是指大学毕业生从风险投资机构所能获得的创业支持。国家政策和法律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是其构成创业动力的政治基础。根据发展需要,政府制定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制定激励机制,并形成制度流传下来。这些激励制度包括引导性政策、扶持性政策、优惠性政策、补贴性政策。地方政府是细化政策的具体制定者和执行者,确保政策能够接地气,得以顺利实施,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解决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题,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优惠涉及税收,无息或低息贷款,减免注册登记费用、手续费等等,目的就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虽多,但还不够系统、完善,政策优惠的含金量小,许多都是减免手续费、证件费等,优惠项目看似较多,但实际优惠多者上百元,对于将要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意义不是很大且有的操作难度较大,实施较为困难.。因此,政府的相关优惠力度还有待提高。
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创业保障政策,健全的政策机制包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组织间关系的协调处理以及措施的不断修善等方面。在创业初期,创业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为创业刚刚起步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经营场所和免费的相关创业培训,使创业登记和注册的手续简单化,为在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有期限的稅费减免以及贴息贷款等优惠措施,解决大学生融资困难;在创业中期,可以为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引导创业方向;在创业后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补助,就业保障等方面的措施,并切实落到实处,特别是地方政府需要积极执行各项政策,使大学生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创业政策,在创业过程中运用创业政策争取更大的帮助。
(二)拓宽创业融资渠道。资金是企业体内的血液,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没有保障。是否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往往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功与否。因此,能否成功融资是大学生能否创业以及创业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支持,而国家政策作为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支持的先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还处于政府主导型的社会阶段,很多时候需要得到政府政策的允许和支持。大学生对创业有畏惧心理,除了自己缺少资金和经验不足以外,还有一些政策原因。比如,刚踏上社会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公司还没运转几天就遇到政府部门各项收费,肯定会觉得烦,这对创业的成功不利。政策支持对创业非常重要,如何在创业过程中获得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是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融资政策是国家为大学生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政策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财政专项资金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和创业基金政策。资金支持主要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能够拥有或利用的金融资源,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和政府资助等。一个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一个新创业的企业具有三个重要的作用:分散风险、保障有序生产和企业发展的扩展性和持续性。在创业的早期过程中,创业者通常可调动或利用的金融资源较少,企业的运作资金大都依靠自有或自筹两个手段,这时就需要政府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创业的中期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各项创业工作已经开始,企业发展的前景已经展开,通常风险基金、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等投资机构会成为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这时政府就需要加强投资机构的监管,保证企业处在一个安全、可靠的金融环境中。
通过创业融资政策的支持,大学生获得创建企业的资金,从而能够获取创业机会。创业融资政策是政府为大学生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而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资金是创业的基础,解决创业启动阶段和创业早期阶段的创业融资问题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新创企业除自筹资金外,一般通过银行、证券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获得企业所需的初始资金。一般来说,政府的融资政策主要有三种方案:信贷担保、直接贷款和直接资助。政府应主导金融机构建立多样化的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业务,或成立专门的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融资机构,拓宽创业融资渠道,使大学生更容易、迅速地贷到款项。另外,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扶持;在法律要素齐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简化银行的贷款流程和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对于学校推荐的青年创业者,实施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资金问题解决了,大学生创业难题中的瓶颈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三)建立大学生创业一站式服务。在服务型政府中,政府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平公正市场秩序的守护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正当权益的保护者。其主要任务就是要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加大政策扶持、丰富创业服务,放开市场准入,全面推出竞争性领域。创业需要各级政府机构的协调支持,需要从中央机构的顶层设计到地方具体运行操作层面的协调一致,因而需要着力整合政府相关机构,增加其输出政策的系统性和权威性。大学生创业的商务支持政策,其目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减少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壁垒,以降低创业成本。商务支持政策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市场准入政策,包括登记所需最低资本要求方面的政策、申办企业所支付的费用、时间、手续等方面的政策等;二是创业税费减免政策,内容涉及调低税率、延长减免税年限、增加优惠税种、提高税收起征点等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有力工具,税收对创业活动及其绩效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税收的调节作用以降低创业的成本。
创业服务贯穿于整个创业过程,大学生创业服务政策包括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政务服务、创业培训以及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可以成立一个机构专门办理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手续,大学生只需提交有关毕业事项和项目计划及投资方案等文件,所有的申请、登记、贷款等事项均可在这个机构中完成,这将大大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创业进程的同时,在该机构设立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将有关创业方面的信息汇聚在一起,比如哪个地区有适合创业的项目,哪个地区提供了优惠场地、税收减免等,甚至应该包括下载申请创业的表格,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收集信息的准确度和效率,帮助大学生早日走上创业之路。
六、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可程度
(一)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创业环境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成功的创业离不开宽松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创业需要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可,需要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的认同和理解,进而获得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良好的创业氛围会影响个体的创业行为。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中特殊的群体,对于一切的新鲜事物都具有敏感性和传染性,因此我们更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来不断熏陶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都会听取老师、同学的意见,确定自己是否具有创业能力,是否应该创业。就业的压力也推动了大学生创业,不仅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条件,国家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但是,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方面仍有诸多限制,相关配套服务、各种优惠政策没有普及。如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呈负面反应,那么大学生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除了要面对很多现实的困难,还要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创业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整体的创业氛围对多数创业大学生有着较深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使创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地方政府要督促各部门抓好政策落实并及时对优惠政策进行修订完善,不断更新服务内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创业需要服务,服务助推创业,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服务是帮助他们走上成功创业之路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服务政策还属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创业服务管理平台和模式,致使创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
创业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学生创业的成败与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创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营造创业环境,提倡全民创业活动,改变他们对创业的看法和质疑。当然,一个社会的文化转变不可能仅靠政府的政策制定就可以转变的,但作为具备服务职能的政府,只有以身作则,积极推动创业文化的建设,才能逐步推动整个社会对创业的认可和支持。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一个身边创业成功者的榜样作用胜过十个创业理论的宣传者的作用。创业成功者对身边的人员不仅具有感官上的影响,更具有直接的实践上的影响。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人生的模仿阶段,因此创业成功者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亚于一个人生导师。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大学生接触创业成功者的机会,如聘请创业成功者到校园做宣讲会等,这样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更能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倾向。通过大学生创业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并培育社会创业文化,营造尊重创业的氛围、尊重创业人才、崇尚创业精神的创业软环境,从环境因素培育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从而增强大学生创业的意识。
(二)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指创业活动所在区域内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社会对创业的认识和热情程度。主要包括经济的发展水平、导向、动态以及投融资环境等,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的发展形势及特点和社会对创业者和创业实践的态度是社会经济条件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社会经济条件较好时,则反映该区域内拥有较优越的政府政策和较高效的行政程序,同时高度的制度化的市场也能带来安全便利的资金和非资金支持,从而能带动创业,拉动就业,解放人们的思想,加大职业培训,改善人们的素质,从而培养出高级管理人才,普遍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
市场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国内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稳定程度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程度。市场是创新创业活动成果的最终归属,是检验成效的最有效方式。对创新创业来说,首先要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和诚信体系,这是保持市场旺盛生命力的基本保障;其次要维护稳定的市场秩序和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这是保持市场动力的根本源泉;最后要构建低门槛的准入机制和投融资服务体系,能够让更多的早期创新创业项目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磨炼。其中,以投融资服务体系尤为重要。资金是摆在创新创业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多层次、系统化、保姆式的初创型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是大学生项目能够落地成长的重要保障。这个平台应该是由政府引导并由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
(三)社会文化氛围。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会受到社会文化氛围及人们对待创业的态度的直接影响。主要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区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能够对发展形成影响的因素。一个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创新驱动合力,催生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攀登。一方面通过构建全民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向大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口口相传和面上典型宣传,激励大学生以典型为楷模,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文化对个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强化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文化是提升大学生创业倾向重要的一环。创新是一个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而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实践则是这个源泉的泉眼。提升大学生创业倾向必然置身于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中,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时时刻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逻辑、主观行为等。
创业的推进必须有相应的文化做支撑。创业文化是内生于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文化,通常是指个人或群体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以及精神风貌等,它不仅体现在个体身上,更体现在整个社会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氛围中,因此创业文化对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和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全社会逐步营造关心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营造主要依靠社会媒介的氛围营造,这与政府倡导怎么样的舆论氛围息息相关。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氛围越来越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就是国家高度重视创业促进就业,以及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结果,强化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罗宾斯著.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孙德林主编.网上创业理论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翟继友.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5.12.
[4]刘国存.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5]刘树安.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3.
[6]刘树安.电子商务企业文化特质分析[J].电子商务,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