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研究

2017-02-20曹良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科研成果江西

曹良林

[提要] 科研管理机制是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基础保障。江西省高校绝大部分为地方高校,在科研管理机制建设上面临科研管理理念落后、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科研合作交流不够、科研人员素质亟待提升等困难,因此需要对高校的科研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完善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注重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从而有效提升整体科研管理水平,推动江西省科学技术创新良性发展。

关键词:科研管理;科研成果;科研合作;江西

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TQ10)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12日

一、引言

高校具备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这就要求高校不仅是开展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同时还是开展科学创新研究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高校的层次分布格局来看,江西省内高校绝大部分为地方高校,基于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地方高校在职能上一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教书育人职能,同时还承担着较为显著的社会服务职能,地方高校需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并服务于地方经济,通过发挥其科研人才较为集中的优势,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高校的科研创新活动,而有效的科研管理工作又是高校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一方面具备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事务性、执行性的特点,同时又是对高校科研创新活动进行整体调控和管理的系统工程,通过有效的科研管理活动能够实现高校科研创新活动中人、财、技术、资金、组织的有效配置和高效运行。与传统的以研究性为主的高校不同,地方性高校目前在科学研究体系与科研管理机制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建立高效实用的科研管理机制,是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提升地方高校自身竞争力和学术水平的关键问题。

二、江西省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全面推进,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也在经历一轮快速的变革。以江西省高校为例,随着数字化科研管理系统的逐步推进,科研管理的职能也在趋于科学化,多数高校对科研管理部门进行了职能划分,例如分为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地方服务等部门,其中人文社科部门主要负责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自然科学部门主要负责科技创新平台、自然科学研究、研究团队建设等职能,地方服务部门主要行使推进校地联系、争取社会资源、服务社会经济等职能。目前,江西省的大多数高校基本实行二级管理体制,校内各个二级单位的科研活动直接受到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指导,具备适当分权但又相对集中的特性,有利于提高科学研究的针对性,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整体效率还有待提升,特别是科研管理机构如何行使管理职能、是否具备管理能力、管理理念是否能够有效指导科学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同时,由于缺乏科研创新和核心组织,难以有效提升整体科研创新水平,科研管理机构无法有效追踪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并有效对接,导致高校科研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严重,等等。

(一)科研管理理念滞后于社会技术和科学研究发展需求。科学研究工作作为科研管理的直接对象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科研管理工作在理念上还没有跟上科研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步伐。在科研管理中,因循守旧、官本位的思想仍然较为明显,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较为落后,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依然习惯于以行为为导向的工作思维;对科研成果的管理仍然沿用一贯的纸面成果形式,较少考虑到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不重视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较少关注到科研项目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导致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无法有效体现,降低了科研成果的投入产出价值,使科研工作中的研发与应用脱节;缺乏较为先进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注重对科研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科研成果注重纸面研究,而对于具备较高实用价值的专利申请不够重视,对专业也缺乏有效的保护制度,导致知识产权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研发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全面推进,科研管理工作本身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在科研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趋势,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与科研工作齐头并进,共同推动高校创新工作的发展。

(二)科研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不适应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需求。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是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创新工作发展的助推器,有利于科研创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但是目前江西省大部分地方高校在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上都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第一,科研评价指标的选取和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自身规律存在较大偏差,科学研究本身需要较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工作沉淀,而现有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则主要看中短期成果,存在“重形式、走过场”及“重数量、轻质量”的弊端。对科研工作的考核往往不看重科研成果的实质内容,而过分关注科研成果的外在形式;不注重对科学研究过程的评价,而单纯注重科研结果;不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质量,而单纯注重科研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成果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导致科研工作者不太注重长期研究和基础研究,同时也导致科研工作往往追求低水平重复,以数量充质量,不求创新只求形式的短期行为,导致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成为科研工作的短板。第二,在对科研工作的评价中没有将科研成果转化及科研服务地方经济放到应有的位置,過多关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论文级别和数量以及获得课题级别和经费数量,而不注重科研工作的实际质量,导致多数研究没有实际价值,被束之高阁,影响了科研工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功能的发挥。第三,评价和激励机制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特别是激励机制未能实现体现科研价值差异性的目标,在激励机制设计时对各方面的因素考虑不周全,对不同性质、不同工作量、不同理论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激励时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项而异,降低了激励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损害了科研评价和科研激励应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校际之间、校所之间、校企之间合作交流不够。从国家创新体系的完整结构来看,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政府等各种机构均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节点,他们之间共同形成互有分工、互相合作、共同促进的有机整体,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各高校将科研创新工作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紧密结合,形成有效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创新链条。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校际之间、校所之间还缺乏有效的合作研究机制,合作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随着科技创新向综合化、大型化趋势的发展,单个科研机构很难承担重大项目的创新任务,也难以通过有效整合研究资源,避免无效重复研究;另一方面校企之间、校政之间的技术合作、资源整合、政策导向、人才培训、成果应用的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学校科研机构对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规划不能及时了解,对企业单位、政府单位的实际需求不能随时掌握,因此容易导致研究方向偏移,以及研究成果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削弱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潜力。

(四)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高效率、高水平的科研管理机制的运行有赖于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人员能力与素养的匮乏是制约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的瓶颈。从目前江西省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人员状况来看,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队伍的构成中缺少专业人才,管理人员多非科班出身,大多来自于二级学院教师的转岗或者来自于其他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科研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综合素质参次不齐,缺乏先进的理念和技能来提升科研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往往造成科研管理流程不规范、办事效率低下、制度设计不合理等弊端;另一方面高校也没有将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放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高校对人才的追求往往注重与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科研人才,而往往忽略了对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对现有的科研管理人员也缺乏系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而从科研管理人员自身来看,由于平时业务工作繁忙,事务繁杂,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导致业务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评价、考核和激励也缺乏有效的机制,工作人员的薪酬、绩效、选聘、晋升往往仅仅由行政级别和技术职称级别所决定,而与工作绩效没有较大关联,往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管理实效缺乏主动的探索和完善意识,这也导致了科研管理工作本身进步的步伐。

三、江西省高校优化科研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江西省高校校内科研活动合作和资源整合机制。首先,各高校应注重学科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各学院和内部科研院所之间形成以重点学科和特设学科交叉融合的合作机制,推动交叉学科和学科群的形成,在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之间形成互相支撑的研究格局,在特色学科群的建设上体现理工农医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的特色,力求在学科群的生态结构上体现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开放式、动态性的多元动态特性,并及时关注社会技术需求,及时培育新的学科;其次,注重风险防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价和防范的机制,优化校内科研合作流程,保障校内科技资源整合秩序;最后,推动制度建设,从学校层面建立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科研合作的文件、规章和制度,形成不同学科之间在资源共享、人员交流、任务分派、成果分享、绩效考核等事项上的机制,促进科研合作和资源整合的有效运行。

(二)完善科研管理人员评价和激励机制。科研管理效率与效果的提升离不开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队伍,而完善的科研管理人员评价和激励机制则是科研人事管理机制的关键问题。第一,高校应健全现有的职称评价体系,实施分类职称评价策略。在现有高校职称评价体系中,大部分高校的职称评定以教学科研为基准,而对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均参照教学科研人员的标准进行职称评定,评价标准单一,不能体现岗位要求和职责要求,因此应探索建立教学型、科研型、行政管理型、学生管理型、社会服务型的分类职称资格评聘制度,同时探索寻求不同类型职称之间的转换评价机制,形成教学成果、科研成果、行政管理绩效、学生管理绩效之间的互相转换评价,将教学型教师、行政管理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的职称进行单列评聘,逐步建立与岗位工作内容、技能要求、职责要求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机制;第二,基于省级宏观视角,对高校和科研机构下放更多的自主权,特别是对省级协同创新机构等实体在人员岗位设置、教师职称评价、科研人才引进、职务评聘、绩效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决策权,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形成对青年科研人才的破格晋升机制,使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地方经济服务方面表现优异的青年教师能够脱颖而出;第三,建立特殊学科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特别是要在较高层面建立跨学科、跨门类的综合大型项目的牵引机制,通过灵活引进人才,吸引兼职人员、借调人员、短期聘用人员参与项目进行项目攻关,在全省范围内推动校际间项目的长期合作和临时合作,合理配置校际研究资源和人才资源,在高校内部建立教师跨学科开展学术研究的补偿机制和灵活考核机制,推动校内不同专业间学术公关人才的无障碍流通;第四,注重学术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严格、完善、科学的学术诚信评价体系,保障学术工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平性。

(三)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第一,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分类评价机制,在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上、淡化对论文层次、数量的过分追逐,以创新质量、学术贡献、应用价值为基本的评价导向,建立基于学术价值、社会应用、经济效益等多种因子综合考量的评价体系,对应用型成果的评价应吸纳同行专家、政府、社會、行业企业等多主体的动态评价机制,对理论性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同行评价为主,同时吸纳客观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学术评价;第二,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建立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一般性评价与特殊性评价、市场评价与学术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力求全面性、可行性、科学性与完备性的有机统一;第三,建立专业化的标准评价机制,吸纳独立客观的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进入重大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并建立科研项目的准入机制、监控机制、预警机制和淘汰机制。

(四)注重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第一,完善高校科研人员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参与跨部门研究合作的考核奖励制度,按照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效益建立对应的分配机制;第二,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化导向评价值,科研管理部门在课题的筹划和选择上要紧跟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对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研究过程和结题进行科学的评判,同时紧跟市场技术需求,加强校校、校企、校所、校政之间的技术合作,整合资源和人才,形成技术创新联盟,共同解决市场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以科技联盟的方式开展技术转化,扩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受益面;第三,注重科技成果的专业化推广,建立有效的科研技术需求、科研成果发布平台,将市场上的技术需求与高校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对接,降低科学研究在产、学、研、用链条中的交易成本,可建立科研项目、专利技术、技术成果的定期发布制度,由政府或专业机构通过网络、媒体、中介机构等对科研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定期发布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科技需求信息,并建立科技成果研发和应用的反馈路径,疏通科技成果的转化渠道,促进科技成果在供需链条上的有效对接。

(五)改革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第一,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机制,从科技项目和科研活动的投入机制入手,形成科研项目启动资金、配套资金、奖励资金的分类管理体系;第二,注重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按照国务院及各类项目基金对经费管理的最新要求,对科研项目最容易出问题的人员经费、材料费、差旅费等项目制定合理的比重和使用方式;第三,强化科研经费的使用保障,拓展科研经费融资渠道,加强与政府、企业及公益机构的横向联系,多渠道争取支持,多渠道引入行业基金、公益基金、校友基金及风险投资基金注入科研活动中,保障科研活动的经费需求,同时完善多渠道经费的使用监督管理;第四,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动态监控机制,将定额拨款、定期拨款与动态调整相结合,使科学研究各阶段的经费使用更加趋向于科学化和合理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钟劲松.区域科技创新视角下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1.

[2]周芳检,雷志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与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

[3]杭国荣.基于激励机制下的高校科研管理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6.

[4]陳亚芬.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

[5]杨睿.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7.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科研成果江西
江西银行
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我爱江西奶奶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论民办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新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