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离大肠癌

2017-02-20赵克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位于人体腹部的四周,呈“门”字形,可分为6个部分和2个弯曲,即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以及肝曲和脾曲。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五位,男性多于女性。

大肠癌不是突然发生的疾病,它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从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整个过程可能持续1~2年时间。但是在息肉和不典型增生阶段,患者多没有症状,需要靠定期的结肠镜检查来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治疗;一旦发展到便血或肠梗阻症状,大多已属晚期。大肠癌的主要诱因,一是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多发性肠息肉的患者患病机会较一般人高;二是与饮食习惯有关,高动物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的饮食习惯者患大肠癌的危险可能增加;三是与遗传有关,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患病机会增加。

六项症状要警惕

在大肠癌中,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多表现为便血和肠梗阻,较易引起人们重视;而盲肠和升结肠癌多以贫血为主要表現,容易延误诊断时间。如果在出现以下六项症状时高度警惕,积极诊治,有望早发现、早治疗。

1.排便习惯改变: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里急后重感,或者两者交替出现。这是由于肿瘤对肠道的刺激或堵塞肠腔,浸润肠管所致。

2.大便性状改变:也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便血、黏液便和大便形状变细变扁。

3.腹痛:也是结肠癌常见症状之一。常表现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4.腹部肿块:多为肿瘤本身引起。当癌肿侵及肠壁全层后与邻近的脏器或肠腔粘连,也是形成腹部肿块的另一原因。

5,肠梗阻症状:多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

6,会阴部疼痛:常为直肠癌的盆腔广泛转移所致。

7,全身症状:由于慢性失血、癌肿破溃、感染、毒素吸收等,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其中尤以贫血最易忽视。

高危人群大肠癌高发地区40岁以上有症状的人群,既往有大肠癌手术病史的人群,既往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血吸虫性直肠肉芽肿的患者,胆囊切除术后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必须定期去医院进行结肠镜的检查。我们建议l~2年做肠镜检查1次,这样有利发现癌前期病变一大肠腺瘤和早期癌,使患者能获得及时治疗。

一般人群据统计,94%新发结/直肠癌病例和91%的结/直肠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大于50岁,因此,50岁以上的患者尤其需要引起注意。此外,统计发现男性患大肠癌的概率比女性患者高35%,因此,男性患者对常规的筛检更应引起重视。筛检要求是每年1次粪便隐血试验,每3年1次结肠镜检查。近年来,国外将粪便DNA检测与虚拟肠镜补充作为结/直肠癌预防和筛检项目。

如何预防大肠癌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CS)、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推荐的癌症预防建议,具体包括以下五点。

摄入健康饮食。多吃蔬果少吃肉每天至少摄入5种以上的蔬菜和水果,选择不含糖的纯谷物制品,减少红色肉类的摄入(猪肉、牛肉、羊肉等),尤其是肥肉;尽量选择有助于控制体重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积极防治肠道疾病包括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五大类,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即使是良性也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以防大肠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不良。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正常体重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慢跑、打太极、跳广场舞、跳自行车等),要避免长期久坐。一定要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适量饮酒不能一次性饮酒过度,啤酒一次不要超一瓶,白酒一次不要超过二两。

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警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正确用药虽然有研究提示摄入阿司匹林、维生素类制剂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生,但是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目前尚不作为推荐使用。

常见问题解答

大肠癌不同的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关系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分为四期。Ⅰ期、Ⅱ期肿瘤局限于肠壁组织内,没有转移;Ⅲ期肿瘤则伴有淋巴结转移,Ⅳ期患者伴有肝、肺、骨等远处转移,均属中晚期肿瘤患者。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有很大差别,Ⅰ期和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0%、Ⅲ期则为67%,而Ⅳ期患者则仅为10%,因此,大肠癌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否癌变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反复发作的患者很有可能出现癌变,需要引起重视。结肠镜检查一方面可以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早期癌变,指导及时早期的治疗。

肠镜发现结肠息肉如何处理对于结,直肠腺瘤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体积较小的经内镜下切除即可;对于直径较大或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sml)者建议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全瘤切除进行病理检查,如基底切缘阳性需追加根治术。

外院“肠镜未查到底”。为什么要再次检查肠镜首先,70%以上的结/直肠肿瘤同时伴有结肠息肉,对于距离手术切缘距离较远的息肉需在术后复查时经结肠镜下切除;其次,需要排除肠癌患者是否为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即同时发现大肠内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肿瘤;再次,需全结肠检查排除结,直肠其他疾病。因此,全结肠检查的结果影响手术方式和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

赵克教授

火箭军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全军肛肠病专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肛肠学组常务委员。对结直肠肛门部常见病、肿瘤、顽固性便秘、先天性畸形、外伤的诊断手术治疗有较高的造诣,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结直肠巨大息肉的外科治疗有独到之处。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猜你喜欢

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C-erbB-2和CD34在大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