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纽约辣妈为何放心在家相夫教子

2017-02-20温斯戴·马丁

新城乡 2017年1期
关键词:辣妈家庭主妇全职

温斯戴·马丁

为了住得更靠近中央公园、公婆家和好一点的公立学校,我把家从纽约的西村区搬到了上东区。我原本以为新的社区不会有什么令人惊奇的地方,然而,当我遇见新家周围的全职辣妈时,即刻便感受到了全方位的文化冲击。

在女权主义盛行的美国,女性的高等教育完成率早已超过男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率也在提升,并正朝着同工同酬的目标进步。正因如此,全职辣妈的现象才令人震惊。我很好奇个中缘由,但由于个性的东西很难把握,比如有的女士就喜欢在家里相夫教子,所以,我更关心的是形成这种结果的社会因素。

像修女一样去“密集育儿”

我家附近的女性,大多是我带着孩子去游乐园和托儿所时结识的,她们大都三十岁出头,有着精英大学、名牌商学院的高级学位。她们的丈夫有钱有权,大多经营着对冲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这些辣妈大多无需外出工作,只在家养育三四个不到10岁的孩子。

社会学家莎伦·海耶斯把这些女性辛苦的日常劳动称为“密集育儿”,即用各种方法揠苗助长,焦急而无情地帮助他们挤进名校,在社会竞争中出人头地。

这些辣妈们热衷于打扮和保养,绝对不甘人后。她们绝不会扎马尾辫,也绝不会穿普通家庭主妇常穿的牛仔裤。她们疯狂健身,全身没有一丝赘肉,当她们穿着昂贵而精致的服装接孩子放学时,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许多辣妈拥有不止一套住宅,她们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这些房产。

自从搬家以后,我和超过100位全职辣妈生活在同一片社区,一起吃午餐,一起带孩子。所以我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所有这些富裕、干练、美貌、智慧、幽默的女性同样掌握着权利。但我很快发现,她们像隐居的修女一样远离男性。这些辣妈们会在姐妹派对上喝到七荤八素;会约闺蜜共进午餐、喝咖啡;共同出席私人时装秀或组织主题购物等活动;甚至会一群姐妹穿着同样颜色的衣裳坐着私人飞机去旅游。而当我问她们是否在过与男性隔绝的生活时,她们都坚持说:“这样更简单、更有意思。”

在一场晚宴上,辣妈们和她们的丈夫們完全分开,不但不在同一张餐桌上,甚至不在同一间大厅里用餐。“她们更喜欢这种方式。”一位辣妈的丈夫告诉我,性别隔离是她们的“选择”。这种选择往往出现在育儿时期,好比马里的多贡族妇女每逢月经期便会“选择”住进村外的小屋。

贤妻奖金

去年圣诞节,我和一群纽约辣妈一起喝咖啡。当其中一个没有工作的辣妈对我说,要等发“年终奖”后才能去血拼衣服时,我简直被惊呆了。经过进一步调查,我发现在这个圈子里,“年终奖”并不罕见。

在纽约,辣妈和她们的丈夫之间可以签署婚前协议或婚后协议,具体内容包含了“贤妻奖金”。这笔奖金不仅取决于丈夫的基金盈利情况,还要看妻子持家是否得力——例如她是否有效地管理了家庭预算,孩子是否得到了好学校的录取。如果做得出色,辣妈们可以换来一点财务自由,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圈里展开活动——这里所谓的社交活动不是指单纯的吃饭,而是花一万美元出席朋友举办的慈善宴会之类的活动。

“贤妻奖金”究竟意味着什么?世界人种学给出的大数据非常明确:在阶层化和等级化越清晰的社会,性别隔离现象越突出,妇女地位就越低。

曼哈顿的成功男士通常身居要职,例如担任医院或大学的董事。而他们的妻子则在小型机构里担任董事,或妇女委员会和郊县博物馆工作。作为顶尖私立学校的校董,丈夫们可以在招生过程中为“关系生”作担保,为自己积累文化资本;而他们的妻子多数只能到孩子的班级里去当家长助教,这个无薪岗位是所有母亲们的交流平台。当丈夫们在外赚大钱的时候,享受特权的太太们在策划晚会、编辑简报、经营图书馆和组织烘焙义卖。通过这些活动,她们毫不吝啬地与彼此免费分享从研究生课程中习得或在专业岗位上练就的技能。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辣妈经济”中,女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这也成了她们炫耀的谈资:“我以前工作过,我可以做到,只是没有这个必要罢了。”

由此可见,只要女性为集体或家庭福祉作出了贡献,她们相应的权利与地位就比较高,而在女性贡献较少的社会中,女性的权利与地位就比较低。在曼哈顿上东区,资源的重要性不亚于在沙漠或雨林地带,如果你不买菜回家做饭,那么你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地位就在下降,在家庭之外的社会地位也在下降。

法律保护下的家庭主妇

法律制度是美国全职辣妈现象形成的另一个原因。

在美国,雇主不得问你的年龄,不能有年龄歧视。1967年的《雇员年龄歧视法》,专门规定不得对年龄四十岁以上的公民有雇佣歧视。这意味着等孩子长大,美国辣妈们重新出来工作之时,这个社会还能接受她们。这一点,从美国的航空公司中的服务人员能够看出些端倪,美国航班上很少看到像中国航班上满是年轻漂亮的“空姐”,多是四十岁左右甚至年龄更大的“空大姐”“空阿姨”。

又比如,美国辣妈们离婚时能受到更多保护。

中国妈妈绝大多数都害怕做家庭主妇,她们的逻辑是,天天照顾家庭,若丈夫突然变心,自己很难再就业,而且家里的钱都是男人挣得,分割时不会沾光。

而在美国,法律倾向于保护女方。理由是在婚后,女方对家庭的贡献明显大于男方。《纽约时报》就专门列举过相关细节:比如退休金,不工作的配偶到了退休年龄照样可以领到,数额是工作配偶的一半。如果配偶的工资比较高,家庭主妇实际拿到的金额和自己出去工作挣的差不太多。如果离婚,结婚几年(各州的规定不同)以上,工作的男士除了要支付孩子的赡养费外,还要支付前妻的赡养费,直到她再嫁。美国的上班族大多会买人寿保险,一旦发生意外,配偶和孩子的生活有保障。

此外,从自然人伦的角度讲,孩子生出来后有权利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在家庭经济状况不太糟糕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两个人都工作。但实际上,由中国城市家庭的生活经验观之,却发生了“异化”。反观纽约的全职辣妈,我不禁想:父母双职工好像是为了给孩子的将来创造更好的条件,可是却在奔波中丢掉了跟孩子在一起的大把时间。这应该是家庭生活的常态吗?

猜你喜欢

辣妈家庭主妇全职
土耳其全职妈妈晒7岁女儿“高定”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一位家庭主妇的读书习惯
中秋之后
非全职工作在欧洲兴起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辣妈正传》辣妈炼成日记
辣妈当道拒绝走形
超能辣妈变美秘诀这些你必须拥有
门罗,一个家庭主妇的完美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