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三亚:从公主变成了贵妇
2017-02-20衡洁
衡洁
一入冬,全国人民都在向往南方和海滩。
2016年冬天的空气又特别不好,想出逃的人就更多了。
三亚,这座城市的热度比往年都还要高了起来。
我们不宰客,只做价格的制定者
提到三亚,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关键词?
别的不说,“贵”是切身体会。
早年间三亚的“宰客风波”闹得全国皆知,连马伊琍这些明星都自曝曾经被海鲜排挡的商家们坑过,“两个助手出去吃饭要了西红柿鸡蛋和墨鱼,结账八百,最后请来当地朋友解决”。其他诸如什么一条鱼结账几千块的新闻,更是不绝于耳。
那时的三亚有点像一个恃宠而骄的公主:到我这儿来,你就得付出代价。
自从三亚市委书记为宰客事件道歉后,这类蛮横要钱的事少了很多。
现在的三亚,出租车、商店、饭馆里,显眼处都会贴有三亚市统一旅游投诉电话,效果先不论,威慑力自是大了许多。行走途中,也少有听见明目张胆的宰客传闻。
这是拧出了粗暴要价的水分。然而,即便是回归了“市场价”,物价仍然是其他普通城市的3-5倍。三亚也许不再是刁蛮公主,但仍是个贵妇。
在蜈支洲岛上自不必说,无数攻略里都会告诫游客最好“自带矿泉水和食物”,因为岛上一瓶矿泉水要6-10元。我亲身走了一圈,吃了一块25块钱的鸡蛋饼,和一碗40块钱的牛肉粉后,只能暗下决心回去后也得把这写进攻略里。
出岛回到三亚本市,应该会好些吧?不然,“贵”依然是三亚的城市标签。
在亚龙湾,各个超市的物价都差不多,一罐京东上4元钱的牛奶,在那里都是12块。吃的东西也贵,一顿近300元/客的自助餐,水准只相当于成都100多元的水准,甜点更是五六十元自助餐的水平。只能不断安慰自己“来都来了”。
“我们不宰客,我们只做价格的制定者。”这大概是三亚为自己的代言。
城市形象与高物价绑在一起,掩盖了三亚别的风情,让她的面目变得模糊起来,成了旅游城市里的一朵“奇葩”。旅游者带走的回忆中,有多少是属于三亚的“独一无二”?
热热闹闹的“鬼城”
在三亚,一个吊诡的事情是,鲜有机会能接触到本地人。甚至会有一个错觉,这是一块东北的“飞地”。 三亚也确实有一个别称,叫“黑龙江省三亚市”。
这里东北人的数量多到我呆上几天普通话都会带上“大碴子味儿”。开车的、拍照的、开饭馆的、做小买卖的……能接触到的领域,全充斥着东北人的身影。
这个东北人群体中,有的在这里长期居住,做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经商,而另一些则是在一定时候才出现在这里。一个难以考证的数据称,三亚的房产30%是东北人的,三亚人口40%是东北人,餐饮服务业中有档次的酒店50%是东北人开的。
为什么会有大批东北人聚居三亚?按照自称海南土著的知乎用户梁鶷描述,三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是没什么东北人的。后来东北人大举迁入三亚,和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大变局有着莫大关联。
当时恰逢国企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最密集的东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拿着一笔遣散费的下岗员工,在海南找到了没有严冬的安身之地,而且房价低得没法相信。
海南西部的儋州,东部的万宁、琼海、文昌都是人口众多之地,文化独特排外,其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自治县,外地人难以立足。而最南边的三亚,人口不到八万,东北人逐渐在这里聚居。
有意思的是,三亚这么一座热热闹闹的旅游城市,却被机构评为“鬼城”。除了用城区人口和城建区面积的比值来计算“鬼城”指数外,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规模较大的“候鸟老人”和占比非常高的游客人口。
三亚常住人口有70万,旅游人口也有70万。三亚市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数据显示,在海南三亚养老的异地老人有近40万,他们在海南的居住时间特别规律,大体是10月至次年4月。
三亚市原副市长李柏青坦陈:“如果北方的几十万外来人口撤出三亚的话,这个城市可能一夜之间变为一座空城。”
当城市被旅游人口攻占,当地人不得不面对自己被大规模的外来人口边缘化、房价高涨的问题。这是否是旅游城市的宿命?
三亚的野心
据媒体报道,去年,三亚的全年游客数量达到1500万。到2018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2000万,海外游客数量将达到100万,令三亚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国际旅游中心。
看得出来,三亚的野心挺大。既然做的是游客经济,那就大大方方把它做到极致。
一个行之有效的动作是,区别于其它内地城市,三亚推出了“免税购物+旅游”的模式。
行车在三亚路途中,很多块路牌都清楚地指明了海棠湾的位置。海棠湾的主打并不是海滩,而是免税店。
“购物天堂”是三亚梦寐以求的称呼。自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开始实行,三亚憋足了劲儿,把政策用到了最足。两年前,它把市内免税店整体搬迁至国家海岸海棠湾,打造成三亚国际免税城,经营面积达7万平方米,成为了亚洲最大单体免税店。
这个免税店让三亚上了许多次头条。许多人到三亚的最后一站就是去这里“扫货”。这对三亚的经济拉动作用明显。5年来,三亚国际免税城(原三亚免税店)进店游客数量超过2200万人次,免税品营收总额超过160亿元。
只不过这造成了城市的另一个尴尬:除了免税店,三亚没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购物场所和有规模的商圈;也没有一家大型连锁品牌商场或者超市进入三亚。这让整个城市永远都是“游客节奏”,而没有日常生活。
这也是三亚物价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连累的是三亚本土居民的生活。毕竟免税店的东西,三亚市民又能真正能享受到多少实惠呢?
旅游经济让三亚的酒店市场也异常繁荣。
三亚现在有250多家星级酒店。站在蜈支洲岛上望向对岸,各种建筑风格各异的高档酒店一字排开,恍若来到异国。
大多数星级酒店都有接机服务,直接把客人点对点送到酒店门口。鉴于游客可能中途换酒店,酒店之间也提供免费接送服务,最后再用班车把游客送到机场。如果是度假的话,基本让你不用自己打车。这样的服务在其他城市基本不可能做到。
酒店也都在绞尽脑汁凸显自己的特色。有主打亲子牌的,有推出保姆服务的,有针对蜜月度假的,市场细分很充分。高物价带来的诟病,要靠其它服务来消解。
据报道,三亚下一波高端酒店开业潮将在2017-2018年集中爆发,亚特兰蒂斯等一批奢华酒店都将密集开业。
既然做了貴妇,那不妨就将家里都布置成会客厅。
等等,三亚到底是谁的城市?这,还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