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界的力量与情愫
2017-02-20施蔷生
施蔷生
虹口区内的“心境港湾”,经常会有“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在这里,区侨联王主席亲自率队,带领一批侨界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前来志愿服务。其中,也有资深媒体人和艺术工艺师们。
去年夏季的交通大整治期间,在闹市街口,周末会有一群孩子站在马路上,挥舞小旗子,“指挥交通”。这是黄浦区侨界系统“海燕博客”社群组织的一场创新公益活动——“拯救斑马线”。
太原别墅。有一幢原先居住上海第一代女博士的洋房。大客厅里,经常飘着浓郁的咖啡香气。一群群年轻白领时常会光顾这里,不是单为品茗聊天,而是交流创业创新的项目和技术。这是英国海归蒋韵女士创办的海归服务中心,是该区众多的“新桥驿站”之一。
青浦老街的温馨茶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远隔万里重洋的美国,也是温馨茶室,虽然时空交错,但有热线连着。两地的华人为搭建中美友谊经常交流和畅谈。这是青浦侨联的一个服务品牌一瞥。
奉贤区海湾镇活动中心的教室里济济一堂,这是侨界的一次听讲权益法的活动。我们参观时,特意看了教师讲课的提纲,主要是有关住宅产权保护、老年婚姻保障及子女家庭照顾赡养等内容。
嘉定区安亭小镇内,区侨联“一号秘书”的智慧社区服务大厅,吸引了我们的关注。大厅内,有机器人为你解答有关社会服务的诸多问题;有电脑医生为你测量基本体质数据,提醒你应该注意什么;这里还经常开展各种有关业主权益、社区服务等小型讲座和座谈。
根据中共中央、中共上海市委、中国侨联以及上海市委统战部等有关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文件精神,近年来,上海市侨联充分发挥人民团体枢纽型组织功能和独特优势,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搭建了“新侨驿站”“侨之家”等服务平台,并培育和形成了“议事大厅”“民情气象站”“心境港湾”等服务品牌。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200家街镇侨联组织、600个社区侨之家、6000名各级联络员等,具有国际视野,展示出侨界的先进性;拥有国际人脉,发挥了侨界的独特性;怀有国际情愫,体现了侨界的民间性。各级侨联既独领风骚,又与社区其他组织同舟共进。
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侨联系统基层街镇侨联改革创新环境有待完善,基层社区侨联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基层侨界组织识别度和社会影响力有待增强。围绕侨界使命的“根、魂、梦”,市侨联提出了“全融入”“共建设”“强推进”“增影响”和“扩平台”等对策和建议。
“全融入”。在理念共识上,侨联组织要全方位融入社区、社会和社工组织。使自身既保持独特个性,又融入社会基层治理的共性中。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要坚持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进社区共治。以区域化党建为纽带,推动驻区单位、辖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要引领社区共治,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建设。完善自下而上的议题设置机制,把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的事务,作为共治议题、共治项目,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作为经过群团改革后的市侨联组织,将以崭新面貌参与社区共治中。既然要全融入,侨联组织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就要纳入街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建议街镇党委政府定期研究侨联工作。一些街镇侨界资源比较多的,侨联分会主席能列席街镇党政会议,及时共同研究解决街镇侨联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侨界资源的作用,就有必要对全市的侨情作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为此,建议在2011年侨情调研基础上,2017年开展对全市侨情的新的普查工作,使全市的侨界资源得到有效的充分的整合。
“共建设”。在制度程序上,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党建带侨建”工作制度。街镇党政领导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开展侨务调研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定期调研走访,分析侨情,總结经验,对基层侨联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以点带面推动“党建带侨建”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
侨联组织原有的许多服务型品牌,都是建立在依赖侨界资源的基础上。现在,要将这些服务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包括“侨之家”“新侨驿站”等服务平台,纳入区域的公共服务政府采购管理系统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建设。侨团的服务组织和平台,也要向社区群众开放。
“强力度”。上海街镇侨联组织还要充分挖掘和整合侨界资源,在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和深化社区服务领域等方面,可加大力度。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人文创新为基因,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氛围中,以国际先进理念为导入,在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城市治理的任务中,进一步发挥侨界的社团组织重要作用。
可以采取定期培训交流和组织对口考察等形式,让侨界社团领军人物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参与议事协商的本领。从而更好地在整合侨界资源,加大力度参与社区自治中发挥作用。
“增影响”。街镇侨联组织可通过网络系统,加强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宣传,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提高社会识别度与社会的影响度。要充分发挥侨联系统内的两支队伍作用:一是侨联的智库专家队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建立侨情调研联系机制;二是侨联信息员队伍,加强社情民意的报送和交流,围绕发展大局献计献策。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侨联网站、刊物等平台的作用,加强对侨界领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可尝试建立侨界自媒体队伍的信息服务机制。可在上述两支队伍中或社会上对侨界有感情的自媒体作者中,开展年终评选表彰。按照他们在自媒体(博客、微博、微信群和朋友圈、QQ群等),年度传播的有关侨讯和侨界人物信息数量、点赞关注参与讨论度及社会反响等,进行一年一次的评奖表彰。
“扩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虚拟增强时代的快速来临,侨联工作方式一定要有全新的转型,从相对封闭向相对开放转化,从偏体制内向全社会服务。特别是身处国际大都市,在外籍人士逐年增加近1万,海外华人影响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市侨联可搭建一个面向全球华人开放的上海侨界服务大平台、大网络。凡是认可侨联章程、能积极参与侨界为社会服务、愿意奉献的,都可通过网络申请成为上海市侨联联谊平台的会员。
这次中国侨联也明确提出:加强建设“网上侨联”。大力建设网上“侨胞之家”,注重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开展联系、引导、服务侨社和侨胞工作,开创网上侨联新局面。上海市可在侨联工作网站的基础上,设立一个面向海内外华人的联谊性的开放型网站,名称可为“上海侨之家”。主要内容是:宣传上海的涉侨政策,报道上海的发展信息和侨界杰出人物的事迹,开辟网上海内外侨团的专版和网络自媒体涉侨专栏,组建上海侨之家会员联谊沙龙,搭建侨胞积极参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和“众创”交流的媒介园地,包括设立会员制的网上论坛等。该网站的建立,便于更大范围地了解侨情,增强对侨界需求的及时反馈服务,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海内外侨界资源,充分发挥侨界独特优势,在参与上海的基层社会治理中,撸起袖子,与大家一起加油干。
编辑:冯晓淑 fxs09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