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体验不可或缺

2017-02-19刘长铭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眼罩人生观支教

○刘长铭

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引领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生活实践体验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今天的教育中,我认为这个方面是有所欠缺的。

有一个生动的教学案例很多人都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们懂得要主动帮助别人。课堂上,老师让一些学生戴上她事先准备好的眼罩,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盲人,让他们试着慢慢行走。当他们摸索前行了一段后,再由那些没有戴眼罩的学生去做他们的向导,牵领他们走出教室。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那些戴上眼罩的学生在一片黑暗中体验到了盲人的真实生活,产生了需要帮助的渴望,而那些没戴眼罩充当向导的学生成为帮助别人的人,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感受。之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内心感受。这节课没有过多的说教,但很好地实现了预设目标。

社会责任感常是来自于人的“被需要”的体验,这种体验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尤为重要且宝贵。为了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被需要”的体验,北京四中在多年开展学生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将全员赴贫困乡村地区支教纳入学校的必修课程。多年来,我们真切地看到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影响。每次支教活动结束时,支教学生被问到的最多的也是最让他们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大哥哥大姐姐,你们还会回来么?”

“我们会回来!”曾有一个学生为了兑现他的诺言,放弃了当年的考学,在一年里四处募捐,为这所乡村学校建成了机房;还曾有学生用义演义卖的方式,为乡村小学购置乐器。他们认为,他们有责任。一些自发到云南山区支教的学生回来后写信给山里孩子,“……的确是不公平,哥哥姐姐们就是因为发现了这样的不公平才会来到这里,我们虽无力改变这一切,但哥哥姐姐们相信,通过我们一起努力,会有更多人能够走出大山,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希望啊!”

在一次支教总结会上,一个学生的发言使在场的许多学生和家长落泪。她所在的支教团队决定在这所乡村学校选出一个孩子,由全体参加支教的同学共同负担其完成教育的全部费用。选择资助对象的任务交给了这个学生。她谈到,“……然而真正挑选起来却是我平生经历过最痛苦的过程。看着那些还对自己未来充满希望的孩子们,我实在狠不下心选择他们中的一个。我觉得自己就是在作孽。当支教的最后一天到来,我把晓D(化名)单独叫出教室时,我的心像刀割一样。我放弃了剩下的那些同样鲜活的生命。这一切,只因为我的个人判断!当晓D知道了我们的资助计划,扑倒在我怀里大哭的时候,我也哭了,我特别想对她说,孩子你知道你有多幸运么?我这一生都对不起剩下的那200多个和你一样的孩子啊!……从此以后,消除贫困成了我一生的追求……”

“消除贫困成了我一生的追求”,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誓言。这是一个年轻人在经历了一段终生难忘的生活,经历了一次矛盾而痛苦的抉择之后发自心底的声音。这是一种与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结果,正是这样的共鸣才激发了人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产生了相应的人生观、价值观。假如在舒适的房间里、坐在柔软的沙发上、嚼着喜爱的零食随口说出一句这样的话,没有任何意义。

真实的生活体验是构建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让他们从日常熟悉的情境中走出,放眼更加广阔的世界,体验更多的人的生活,接触更加真实的社会,能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使他们更深刻地体悟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使他们更清晰而坚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眼罩人生观支教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眼罩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创意眼罩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