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些痛和伤,是无药可医的

2017-02-18房广星

齐鲁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全人类龙应台英子

房广星

“请凝视我的眼睛,诚实地告诉我:战争,有“胜利者”吗?”这是龙应台先生在她的《大江大海:1949》扉页上的一段话。

2017年新年假期的最后一天,早早起床,看到窗外遮蔽了大半个中国的最强雾霾把对面的楼房都遮得不见了踪影,也只好放弃了回老家探望老母亲的决定,安下心来,读刚刚拿到手的这本《1945,我的逃亡手记》。看到此书封面的第一眼,我竟然毫无预兆地想到了龙先生的这段话,想到了读《大江大海:1949》时的那种近乎窒息的痛。

本书的作者,九十一岁的日本老人久保英子,在1945年8月9日,那个她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早上,她刚刚二十岁。二十岁的久保英子,像龙应台先生笔下年轻的美君(龙先生的妈妈)一样,突然之间,就从优越的生活陷入到“为了活着”而不得不匆匆的逃亡中去,而且,她们逃亡的原因都是如此相同:战争!自己所属阵营的战败!

“美君,其实不明白什么叫历史的大变局,但是她很快地察觉到事态的严重,此时此刻,除了自己,别无依靠了。”这是龙应台先生的文字,但这样的文字所描述的,同样是久保英子的命运。

日本战败,这个从十五岁开始来到“满洲国”、来自日本普通阶层的姑娘,却开始像大批的“开拓团”成员一样,为一个军国主义政府的恶行,用自己的一生来赎罪了:风雨、泥泞、激流、饥饿、寒冷、疾病、飞机的轰炸、土匪的打劫、苏军的奸淫、狼群的围攻……恐惧、绝望、多少次逼近死地的求生欲望,在短短几个月的逃亡途中,一股脑地向这个一直在优越的家庭里生活的二十岁姑娘扑来。最终,她不得不为了“活下去”,选择了嫁给一个陌生的中国东北乡下的农民,从此过着最为贫瘠的中国北方的农村生活。文革的到来,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厄运又降临到她和家人身上……

译者在序言中写道:“每一个人的哭泣都是全人类的哭泣,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全人类的苦难。” “我恨战争……”久保英子在书中很多次地写下这样的文字,“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悲剧。”她站在一个日本人——这场战争的发动者的角度来反思这场战争:“日本侵略别国,给别的国家施加苦难的同时,自己的国民也受到多么大的伤害。”逃亡途中,看着那些年轻的士兵们一个个被炮火夺去生命,她写道:“如果没有战争,他们一定是在日本的什么地方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陪在父母和家人身边快乐地生活着吧。”

或许久保的书没有龙书的波澜壮阔,但这一个普通人的逃亡历程,足以让我们看到战争的恶——战争,永远是大人物的名利场,小人物的乱葬岗!

面对目前的中日关系,有多少人义愤填膺,喊打喊杀。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流离失所,没有像久保老人一样,曾经為了“活下去”而放弃掉所有做人的尊严、希望。他们不懂得,那样的痛和伤,是没有药可以医治的。

要知道,烽火连天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龙应台笔下的美君,或二十岁时的久保英子。

猜你喜欢

全人类龙应台英子
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有价值的善良
独臂作家之死
钻石妙贼
巧计得绵羊
《银色仙人掌》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鲜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