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之美

2017-02-18袁于杰

中华手工 2017年1期
关键词:裙摆丝绸服饰

袁于杰

朝阳初升,殿宇层层,东方女子穿梭于皇家园林之中,远远望去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呈现出难以企及的梦境。这是设计师熊英在法国巴黎皇家歌剧院的一场中国文化盛宴。

国外游学的经历为熊英积攒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游走于国际时尚领域,她听到最多的话题便是“时尚源于西方”。但在她看来,欧洲古代的时尚,如丝绸、瓷器之类都来自于中国。熊英下决心要回国开辟一条专属于国人的美学之路。

灵思妙想

在巴黎展出的三个系列服饰灵感来源于熊英的一场梦境。在选材之初,她偶然地在梦境中来到圆明园,醒来后对于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途径去了解,汲取园区景观风格各异的特点,才有了这次的作品。

在熊英眼中,中国风的美应是庄重、素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在这次的成衣制作中,所有面料都选用颜色素净的丝绸,每件衣服都有2次工艺处理,拿到面料还需要刺绣、印染等一系列再加工。

丝绸的种类繁多,格调高雅的宋锦、灿若云霞的云锦、章彩绮丽的蜀锦都是人们钟爱的华贵面料。但纹理素净的素缎、轻薄唯美的绡缎和螺纹缎更符合熊英一贯推崇的雅致。面料叠加使衣服层次更丰富。素缎的裙摆上,衔接有飘逸的绡缎,动静之间,薄透的绡缎如雾气缭绕,朦朦胧胧中可见如凝脂般的玉肌。

崇尚自然是熊英的品牌理念,不同于现代常用的化学染剂,她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傅,用植物调配出纯天然染料。每一种颜色都是从不同的植物中提取的。橘红色,颜色俏丽、亮眼,又不会太过艳俗;使用较多的水青色、墨灰色代表着中国古画的气韵;裙间的渐染打造出中式仙裙。墨染渐变和层叠的裙摆,虚虚实实,动静之间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瓷器与丝绸可以说是中国工艺的双姝。它们一同经由丝绸之路走向西方世界,成为中国美的代名词。在“圆融之美”系列中,熊英与京城顶级瓷器大师白明合作,借鉴金缕玉衣的形式,将千锤百炼的瓷片融于衣间。谁说女子就是温婉如水,素净的白色丝绸携着青蓝色山水刺绣,在缀满白色瓷片的“玉衣”下,女性温婉的气质也能牵扯出率性与洒脱。

精工细作

在传达中国古代美学的同时,熊英也希望能够将古人对于造物的极致追求和严谨工艺传承下去。说到制作工艺,她毫不吝惜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从每一个针脚到每一缕丝线的走向,都精益求精。

“自然之美”系列的旗袍面料轻薄,所以针脚必须细小得让人无法察觉,设计师只能用最细的针一点点地缝制,短短1厘米的距离就要缝5针。而勾边和包边的工艺决定着一件衣服线条的成败,经由中国历代匠人总结出的传统勾边和包边工艺,做出来的衣服可谓“天衣无缝”。完成勾边、包边工序后,再手工缝合衣服的前后面,耗时1周多才能完成一件旗袍的缝制。

“宇宙万物,本源意识,自然之美即是生命之美”,这份对于美的感受,让她在皇家的殿宇楼阁上看到了东方智慧的美学。

“平衡之美”系列融入圓明园中诸多的殿宇楼阁,并结合海水、江崖、仙鹤等中国传统纹样。平滑的丝绸之上金龙盘踞,繁花盛开,亭台楼阁高低起伏。立体垫绣需要堆叠刺绣四五次,制作一件衣服上的祥龙纹样就需要4~6个人花费20多天的时间。

苏绣团花缂丝打底的两件衣服是三个系列中最华丽的。不但用金色缂丝在面料上大面积打底,苏绣的团花纹样上也叠加了缂丝。连袖口的装饰都是把鸵鸟毛一根一根手工缝上去的。

熊英坚持以水墨山水的写意风格为底蕴。“自然之美”系列以素锦为主,裙摆叠加绡纱,点缀着盘金绣的小庭阁、祥龙、繁花。裙摆间的秀雅花纹需要人细看才能洞悉其中妙处。

除了在服饰上绣有庭阁、山水,腰间、袖口、胸前、领口也都有立体垫绣的蝴蝶。一只只飞舞的蝴蝶,都是设计师全手工立体刺绣的作品。

水到渠成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熊英也不例外。但是“要把爱好转变为终生的事业,需要不懈的努力。”凭借着对美的敏锐直觉与深刻解读,以及对服装深深热爱的那份执着,熊英实现了对美的诠释,也让服饰之美成为自己事业的华丽背景。

多年服装设计的经验累积,和对中国古典美的深刻解读,才有了这次在法国巴黎的服饰展,这也是首次由中国设计师在巴黎皇家歌剧院带来的文化盛宴。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都是存在的,我只是借用服装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盖娅传说自诞生之初,便遵循自然之道,将生命之美与灵性智慧融于设计之中。考究的选材,娴熟的技术,精湛的做工,以及传统艺术神韵与西式表现手法的完美结合,体现出匠人与服饰、古与今的合二为一。中国之美在于“隐”,而不是“炫”,一如盖娅传说的成立,没有过多的言语,一切都在恰当的时刻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裙摆丝绸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轻舞飞扬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撩动那一袭 轻妙裙摆
丝绸情调
凌絮裙摆
凌絮裙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