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楠竹种植与管理技术

2017-02-18杨汉秋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管理措施

杨汉秋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楠竹的存活率,可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合理的管理方式,并对其生长环境进行改善,对楠竹的砍伐和挖笋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保证竹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本文主要对楠竹种植技术及其管理养护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好的发展楠竹经济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楠竹;种植技术;管理措施

【引言】:

楠竹学名毛竹,是我国生长速度最快、材质最好、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也是我国竹类中分布最广的竹种。大面积种植楠竹能够涵养水源,有效保持水土,调节局部气候,起到一定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楠竹由于其竹子颜色青翠、形态优美,可作为城市绿化树,目前已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对象之一。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对楠竹的良好需求,加强对楠竹种植和管理技术研究对于提升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楠竹种植技术

1.1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①选择适宜的季节

一年中除了大寒大冻和高温干燥季节外,其它季节均可种植,其中立春到雨水这段时间是最佳种植楠竹的时间,由于楠竹处于休眠状态,竹株具有充足的养分,易成活,且发笋力较强。

②林地选择

选择适宜的林地是培育优质、高产楠竹的必要条件,宜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场和地块进行栽培,土壤以酸性、微酸性和中性为宜,一般情况下,将土层深度控制在0.5m以上。另外,林地海拔应在800m以下,坡度控制在25°以内,以此为楠竹的良好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③造林整地

将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和树兜等及时清理干净,根据种植地块的特点,一般坡度在15-25°的林地可水平带状整地,坡度在25°以上的林地可采取块状整地,土壤深翻厚度为0.25-0.3m,结合平整地面,可将表土翻入地层,并将树根、大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整地时间宜在每年的7-8月份。

1.2母竹的选择和移植

①母竹選择

竹鞭是楠竹的繁殖器官,可为竹子地上部分提供充足的养分,因此,母竹应选择年份适宜的,最好选择带有鞭根1-2年生的母竹,这种情况下的母竹极易成活、鞭根较多,同时,还应保证所选的母竹具有较强的韧性,使其能在移栽后的不良环境中生存下来。

②母竹挖掘

首先应以母竹根部为中心向四周画半径约为0.7m的圆圈,再沿圈破土采挖,在采挖过程中,应对竹鞭的实际生长方向进行判断,一棵竹子一般存在两根竹鞭,其中和母竹相连的竹鞭称为去鞭,另一根新抽发的即为来鞭。在采挖时,应顺着竹鞭方向进行挖掘,避免竹鞭上的须根及笋芽受到破坏,其中去鞭应保持60-70cm的长度,并带泥土10-15kg,注意避免鞭根和鞭芽不受到损坏。另外,在母竹采挖的过程中,不用摇晃竹竿,避免竹鞭受损,在运输过程中,应将其用草包包扎好。

③母竹栽植

一般情况下,每667㎡的土地可种植楠竹25-30株,株行距可用5-5m,栽植穴长1m、宽0.6m、深0.6m。在栽竹时,穴底要填上厚15cm的表土,再将母竹放入,并将来鞭和去鞭的生长方向理顺,且竹蔸下部应用土填紧,其上部应比地面稍低3-5cm,再对竹蔸和竹鞭四周由下到上分层填土埋紧。若条件允许的话,可顺着竹鞭的生长方向进行施肥,一般为5kg饼肥或已腐熟的厩肥20kg,并分层埋土压实,且在压实过程中,注意不要对鞭芽及鞭根造成损坏。在栽植完成后,浇足水,并将稻草覆盖在母竹周围,减少其根部土壤水分的蒸发。

2、楠竹管理措施

2.1幼林管理

主要做好除草松土工作,将竹林内的杂草灌木清除干净,并将其留置在林地内腐烂作为肥料,目的在于能够保障林地水分和养分的供给,提高林地的施肥力,改善林地的物理性能,从而为竹子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2适时施肥

楠竹的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充足的土壤养分,应根据楠竹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幼林第一次施肥应在5-6月份,每株幼苗可施150kg尿素;第二次施肥是在9-10月份,主要施有机肥或化肥,每株可施3-5kg有机肥或250g化肥。在施肥过程中,应沿着水平等高线方向进行施肥,按照1-1.5m的间距,开挖0.3-0.4m深的施肥沟,将化肥均匀施于沟内,并盖土,这方法即为环沟施法。

2.3合理采伐

楠竹在成林后,可对其进行合理砍伐,一般情况下,主要砍伐6-8a龄的楠竹,通过合理砍伐,对竹龄结构进行调整,使竹林达到1-2a生、3-4a生、5-6a生的楠竹各占30%,7-8a的楠竹占10%的标准,保证年砍伐量和年留养新竹的数量基本相等,保留竹林150-300株/667㎡范围的立株标准,从而实现竹林高产的目标。

2.4病虫害防治

竹蝗、笋蝇与竹斑蛾等害虫严重影响楠竹的正常生长。这些害虫主要侵害楠竹的叶子,当楠竹叶子被害虫食用后,直接影响了楠竹的光合作用,减少了光合作用面积,导致楠竹产量直线下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一旦害虫成功入侵到楠竹内部,就会导致竹笋腐烂,这种情况下,竹笋产量会大大减少。因此,必须加强对楠竹病虫害的防治,利用喷洒敌敌畏农药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此来提高竹笋产量。

2.5楠竹病害

①楠竹水枯病。楠竹在发病初期,竹梢有部分叶子出现卷缩,变为枯黄,最后成灰白色脱落,这种情况下,小枝逐渐枯死,最终导致整个竹株枯死。在夏季枯死的竹子,节间有水,整体呈黄色且发出严重臭味,目前,尚未研究出较好的防治措施,只有加大对竹林抚育管理的力度,将病株连根带鞭直接烧毁,并在病竹或病区周围开设隔离沟,防止病害蔓延。②楠竹枯梢病。该病害通常发生在一年生的新竹上,在发病初期其侧枝叶子的颜色发生改变,且叶片逐渐卷曲并开始脱落,最终导致竹梢枯死,甚至整个竹株枯死。首先应对种竹进行严格检疫,杜绝病源;其次发现新竹先梢发病,立即在病部以下1-2节处截除竹梢(病株要及时烧毁,不作他用),防止病菌向下蔓延,对于发病严重的部位,从新竹发枝展叶期开始,喷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3、实例分析

3.1实例概况

锦屏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部分地区较为适宜种植楠竹,全县共15个乡镇均种植楠竹,县内主要以酸性土壤为主,土质疏松,非常适合楠竹的生长。根据锦屏县森林二类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1.2万公顷,其中楠竹面积为1376公顷,近年来,锦屏县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通过项目带动进一步扩大了竹林面积,目前,全县楠竹面积已达1797.3公顷。

3.2楠竹效益分析

①种植效益。楠竹具有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用途多的特点,一般5-10年即可满园成材,据相关报道,楠竹在生长六年后每亩产值可达1200多元,并在以后的5-6年内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产值,另外,通过楠竹低改,每亩可增收600元;②加工效益。楠竹在加工后,其价值可提高8-10倍,每开发一万亩楠竹,其产业鏈总产值可达3800多万元;③税收效益。楠竹产业和市场可有效拓宽了我国税源的渠道;④社会效益。每开发一万亩楠竹,即可为1200人提供就业机会;⑤生态效益。楠竹具有较好的保水固土作用,是固土防冲的首选植物,也是实现风景区绿化效果的优良林种。

3.3促进楠竹业快速发展的措施

①锦屏县具备适宜楠竹发展的有利条件,楠竹资源扩展空间较大,未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成林按每667㎡年采伐50根计算,仅销售原材料每667㎡年纯收入即可达1000元以上,因此,该县相关领导应将楠竹产业作为全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最终实现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②县、乡两级应分别创办一个楠竹基地建设示范点,并将示范点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全面推动锦屏县楠竹产业的基地建设;③将楠竹基地建设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且将每年预算中的一定资金投入到楠竹产业的发展中去,同时将育林基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④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林农通过投工投劳参与到楠竹基地建设中。

结语

综上所述,楠竹是最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使用竹,其会被大量使用在农业、建筑业、工业等各行业中,因此,为了能生产出优质美观的楠竹和楠竹产品,积极应用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科学规范的种植楠竹,提高楠竹的成活率和经济价值,从而不断扩展楠竹的种植面,促进楠竹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宏权,杨劲峰,纪爱平.浅议楠竹移植栽培技术[J].定西科技,2010(1):25-26.

[2]焦洪涛,魏山清,陈素伟,等.论园林绿化中楠竹养护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4(43):31-31.

[3]杨静,郭燃,何生永,等.散生楠竹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24):144-144.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管理措施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