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手艺 欧洲的风

2017-02-18孙凝异

中华手工 2017年1期
关键词:市集手工艺

孙凝异

欧洲,是一个象征,梦幻、艺术、时尚、浪漫,甚至是伤感。在这个开阔的大陆上,有千千万万的城市、田园、河流、宫殿、教堂、公园、商店、喷泉……欧式的高雅令人充满遐想。历史的风采与自信,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读到。而中国,正在日新月异地向着科技与未来发展。我们的过往,似乎已很难寻到。

2016年末,关注传统文化的悦中国,携手《中华手工》雜志,聚集20位手艺人,带着自己的手艺来到米兰、伦敦、牛津三地,举办“大国工匠——中国传统手工艺展”,让中国精湛的传统手工艺,在曾经文艺复兴的欧洲亮相。来自中国的手艺人们,做展览,也观展览,从博物馆到圣诞市集,从米兰大教堂到牛津大学,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让欧洲重新认识中国的手工艺,同时自己也在认识欧洲,了解当地的文化与审美。展览,仿佛就是一次游学,开阔眼界后,把更好的理念,融入到未来的手艺里。

意大利:张扬却让人沉静的艺术

意大利米兰,时尚之都,以时装和珠宝闻名于世。即使气温只有3℃,老太太们也只穿一双薄丝袜在城市中穿行,与明艳的红唇相映。从米兰大教堂到展览地米兰艺术活动中心,步行只需10分钟。路过哥特式建筑和街两旁的时尚商店,转入Via Lupetta小巷就到了。

在米兰市中心,手艺类作坊和店铺都零散地隐匿在背街小巷里,而聚集地,是Porta Genova F.S.区域。其中的托尔托纳创意区,在米兰有“前卫设计一条街”之称。这里汇聚了众多意大利知名家具、灯具、奢侈品等品牌的商店、陈列室和工作室。芬迪的作坊,就在一扇不起眼的铁门后。

从托尔托纳创意区步行15分钟到大运河,时尚大牌风便转向了接地气的民间艺术与生活。运河两岸是个人艺术家的工作室或店铺,画廊、帽子工作室、围裙作坊、布料店、古董铺……即使墙面色彩缤纷,依然藏不住岁月的痕迹。

路过一个黑黑的门洞,发现一片枫叶被一枚小钉子固定在了门台上,决定进去一探究竟。不想这里竟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版画家Pedroli的展示厅和工作室,被大片的红色的爬山虎覆盖着。Pedroli擅长制作蚀刻版画,在涂有防腐层的金属表面上描线,然后将金属板浸泡在酸液中,划痕就被腐蚀成细槽,将金属板上墨,图像就被原封不动地转印下来。有趣的是,Pedroli不仅做艺术创作,他还将附近幼儿园小朋友的画也制成版画,一张张收纳在木盒子里。

沿着河走,每个店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日,这里会有大运河古董市集,从东到西摆满了河岸。卖家们用大货车载着老旧的柜子、扶手椅、服饰、首饰、摆件、门栓、油画、版画……从古董到仿欧式新货,好玩的小玩意应有尽有。走上一圈,都是对意大利文化的一次理解。

英国:老派与时尚的融合

在英国,人气最旺的地方不是商店,而是博物馆。著名的大英博物馆、聚焦手工与装饰艺术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泰晤士河边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牛津大学关注人类历史与民族的皮特河博物馆……每个历史空间,都是知识浩瀚的海洋。

做手工艺的,一定不要错过海德公园旁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这里有145个展厅,分亚洲、欧洲、材质和技术、现代作品、特展区5个陈列主题,馆藏的陶瓷、纺织品、服装、珠宝、家具、中世纪文物、雕塑、版画、照片等极其全面。与大英博物馆1全是历史文物不同,这里的藏品从古至今都有,将过往与现代的文化经过梳理进行对比,让人一睹历史与生活的变迁。

在伦敦,手艺人汲取的不只是历史文化,还有时尚。Liberty是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联合会主席Trish Walker Almond在展览上给大家推荐的精品百货店。这是一栋位于牛津街上拥有百年历史的都铎式建筑,白色的墙壁镶嵌黑色木架,古典端庄。这座6层楼的百货店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致物品,而陈设更是让人赏心悦目。即使是小纽扣,也一粒粒地贴在墙上展示,远远望去像一幅美丽的装饰画。来到这里,就像到了美术馆,林林总总都是意想不到的创意。英国大文豪奥斯卡·王尔德说:“Liberty百货是具有艺术气质购物者的天堂。”

其实无论是牛津街还是邦德街,从时尚大牌到打印小店,一路上的橱窗都会让人驻足欣赏、品味。他们打造一个橱窗所花费的精力,或许不比制作一件可以传世的手工艺品少。

逛英国市集,令许多人向往。从伦敦到牛津大学展览,终于赶上了持续一个月的圣诞市集。市集在一条主干道上,大约长500米,有3列摊位,参与者来自英国各地,他们需提前半年报名,经过作品与摊位展示的安全评估后才能亮相。圣诞市集,主要以手工艺品和食物为主,也有不少互动艺术。艺术家Jimmy Cauty的“防暴之旅”在市集入口处吸引了无数人弓着身、眯着眼瞅一瞅。

这是一个布满涂鸦的大型集装箱,约有12米长,人们可以通过箱子的四面观察内里的景象。“箱子里有什么?”Jimmy Cauty让观者自己产生疑问,并去寻找答案。他将历史上36个发生暴乱的地方做成微缩模型装在集装箱里,可以用大货车开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从泥泞的田野、社区中心,到国家艺术画廊,Jimmy Cauty的“防暴之旅”还在继续。

市集上,还有一件用钢管制作的大型乐器。长短粗细一致的钢管,通过不同的固定距离和捆绑的倾斜度,人们随意敲击就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当然更吸引人的,就是一边吃着新鲜出炉的披萨,一边逛手工艺品了,玻璃、陶瓷、书籍、钢笔等,几乎不重样。

Dave在牛津有一个织物工作室,她以回收的天然织物和皮革为原料,通过设计制作成迷人的手袋和配饰,希望将可持续的生态时尚理念传递给世人。市集上的瓷器摊位不多,Beuken的蓝白青花显得尤为突出,她做陶艺有16年时间,10年前与丈夫成立了Roelofs & Rubens品牌,以制作蓝白盘子为主,兼搭烧制圣诞陶瓷小挂饰。而Janice已经从事画画30年了,专程从伦敦到牛津参加市集,她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印刷出来装在相框里,这样定价就会低一些。在圣诞市集上,中老年手艺人多过年轻人,不知英国的手艺是否一样遇到传承的问题?希望中国的手艺人们,在10年、20年后,还从事着自己钟爱的这门手艺。

大国工匠——中国传统手工艺展

从米兰艺术活动中心到伦敦中国设计中心,再到牛津大学赫特佛德学院。“大国工匠——中国传统手工艺展”汇集了织绣、金工、陶瓷、木艺、漆艺、竹艺、纸艺、棕编8个工艺门类,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联合会主席Trish Walker Almond说:“这能代表中国文化,展示的手工艺技艺精湛、色彩艳丽,这是中国的味道。”

而前来观展的不只是国际友人,还有不少是在欧洲的华人。有位中国妈妈说,这次展览传播最广的,是在海外妈妈群里,她们都想让在外国长大的孩子看看中国的文化,认识自己的文化,带着孩子们来寻根。

一次手艺展,让欧洲看中国,也让我们看看世界。

周立言、俞文洁 | 姑苏荷言 | 旗袍

绫罗绸缎,曾是古人们所用的精致丝织品,如今已被人造、化纤面料取代。来自苏州的荷言旗袍,在罗上手绘、刺绣翩跹的蝴蝶、花朵,将罗清雅、通风、透凉的优点在旗袍上完美呈现。她们希望告诉世界,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与审美,正在向精致化之路发展。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单桂秋林对罗制成的旗袍爱不释手,她说:“这就是中国的文化。”

谭嘉 | 手工旗袍

来自四川眉山的谭嘉,过去是一名建筑设计师,7年前开始从事旗袍制作,并四处拜访藏家与手工艺人。她将西式立体裁剪工艺与中式传统旗袍制作方法结合,以连袖、里料裁片等方法让旗袍在展现女性曲线美的同时,又能将不足隐藏。她从宋徽宗的《瑞鹤图》获取灵感,以绿为底,瓦当被设计成滚边,将黄色的云幻化作线条,与之搭配,优雅兼备。欧洲之行,谭嘉的手工旗袍吸引了意大利、马来西亚、英国的不少客户。

黄强 | 北川草编

棕编,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手工艺,取新鲜的棕叶进行处理,便是编织器物的好材料。来自北川的黄强,所带参与展览的棕编都是龟、蛙、狗、蛇等动物,活泼有趣。在黄强的指导下,国际友人只花了3分钟,便能做出一只栩栩如生的蚱蜢。未来,黄强计划打造一个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网络平台,向外推广中国民间手工艺。

乔伊 | 禧阁高定工坊 | 钉珠刺绣

与传统刺绣不同,乔伊主要采用亮片与米珠结合刺绣,用法式钩针将其制作出各种形态的小物,绣好一只蜜蜂需要3天时间。钉珠刺绣讲究形态设计与色彩搭配,闪闪亮亮却十分雅致。昆虫系列,是乔伊最近专注开发的系列,让物品立体,更加生动有趣。

在钉珠刺绣之外,乔伊也是一名帽饰设计师。

陈国桃 | 酉州苗绣

8年前,陈国桃还是一位银行高管。因为妈妈是苗族,多彩的苗文化在她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一见到漂亮的刺绣就挪不动脚步。果敢的她决定从艺,对苗绣进行开发与创新,并与苗银、编织、手工织布、西兰卡普等结合,让生活日用品充满浓浓的民俗风情,深受欧洲人欢迎。在他们眼里,这就是典型的中国风。

张居悦 | 囍悦 | 羌绣

张居悦是来自于四川阿坝州理县的羌族姑娘,羌绣是羌族妇女勤劳智慧的艺术结晶。这位90后的传承者,把传统羌绣图案与技艺跟现代美学结合,在家乡成立了羌绣农村合作社与传习所,创立品牌“囍悦”,带领寨子里的妇女们一起勤劳致富,以此传承手艺,希望让羌绣这朵民族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王振华 | 肖像剪纸

剪纸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山西太原的王振华是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一把剪刀在他手里可以让一张纸千变万化。王振华擅长肖像剪纸,与剪影不同,他能在3分钟内快速剪出人物的正面肖像,难度颇大。

陈晓 | 叹为观纸 | 折纸艺术

一张纸,不用一刀一剪,不撕不破,仅靠不同的、缜密的图样结构,便能折出千变万化的物品,令人叹为观止。陈晓来自国内折纸界的头把交椅——叹为观纸折纸艺术工作室,他靠一张纸,在牛津大学遇到知音无数。

张志刚 | 白浒窑

白浒窑位于江西抚州,过去以烧制碗、缸、罐为主。器物多为平底,底心稍内凹,大多胎骨粗糙、厚重,胎土呈灰色,器内施全釉。可惜时过境迁,白浒窑的辉煌远不及当年。陶艺家张志刚一心希望恢复白浒窑的文化,他建立传习所,让孩童从小接触陶艺;打造安之书房,同时梳理白浒窑的历史资料,一点一滴,让白浒窑焕发新生。

赵胜杰 | 赵家窑

赵胜杰是台湾工艺之家,1988年创立赵家窑,尤其擅长手绘荷花茶具。赵胜杰做陶,讲究呈现完美的工艺价值。他取台湾当地的铁陶土,用每层红土中透气性最好的第七层做陶坯,再混合麦秸秆烧过的灰作釉彩,使烧制出来的器物质朴素雅,却又带有星星点点的亮斑。飘香壶,已经发展到第七代,经过淬炼的陶土能使壶中的茶散发茶香3分钟,水汽氤氲。

翁兆德 | 木叶盏

黑盏里,金色的叶脉清晰可见,这不是用釉料手绘而成,是来自台湾的翁兆德将桑叶与瓷坯放在一起烧造自然形成的图案。瓷坯需上釉后再搁置新鲜的桑叶,利用电窑控温,让桑叶的叶脉纹理与器皿融合。

创新,一直是翁兆德在陶艺上的追求,他别出心裁,将陶瓷设计成高脚杯,在1 240℃的高温下不坍塌变形,并将酒杯与大漆、珐琅、工笔画结合,深受爱喝红酒的欧洲人赞赏。

郭巍 | 月光唐卡 | 掐丝彩绘

手绘唐卡、木雕唐卡、掐丝彩绘唐卡……在佛教文化有着广泛基础的中国,唐卡深受大众喜爱。北京的郭巍,从传统景泰蓝工艺中截取掐丝技艺,填以色料,主要制作佛教题材的作品。他希望以月光唐卡为引力,让热爱传统文化的人聚在一起,通过亲手制作唐卡,感受静心禅修的宁静。也希望这种模式,能形成产业链。

铁华 | 鼻烟壶

绘制鼻烟壶,需要一种带弯的画笔,讲究绘画技巧。北京的铁华擅长绘制历史故事、山水花鸟。这种如今只有装饰功能的趣味小物,在欧洲颇受欢迎。

王辰 | 馨司坊 | 金银错

王辰是山东女子学院的艺术设计副教授。因为对木材与书籍的喜爱,她将书签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取小叶紫檀、花梨木等珍贵木材,随物赋形进行多次打磨,再绘制纹样,以银丝和银粉进行镶嵌,配上琥珀等坠饰制成别致的书签。她说书签虽小,但文化意蕴深厚。

漆生活

大漆,是一种极其环保、健康的自然涂料,从漆树割取漆液,再混合矿物颜料调色。福建的漆艺工作室漆生活,以变涂、犀皮等技艺将漆与陶瓷结合,所作之物厚重沉稳,别有韵味。

马荆棘 | 衣锦媚行 | 古典首饰

如今国内设计师对古董珠宝的再设计数不胜数,但人们总能第一眼认出衣锦媚行的作品。创始人马荆棘是一位高颜值美女,因为爱上了老玉,便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她所设计的“闲庭记”园林系列,以苏州园林为题,设计出《开门观喜》《桃花落裳》《且听笙歌》等6个部分,以明代和田玉带板配以碧玉、翡翠、碧玺、点翠等宝石与工艺,将苏州园林的景致,融于方寸之间。

祝帆 | 绳文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绳编,有着悠久历史,曾是媒体人的祝帆,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之邂逅,便全身心投入其中。她与成都市成华区残联合作,设计出精美饰品图样,残疾人朋友在老师的带动下,用极细的丝线编织出花朵、树叶,与各類宝石搭配,繁复不失精致,细腻亦显轻巧。让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力所能及地获取一份尊严。而这具有非凡工艺的作品,被伯乐一眼相中,力荐进入英国Liberty精品百货店。

竹柒柒

中国人爱竹,因为它有风骨且文雅。竹,在中国是运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竹编、竹刻、竹雕……技艺多样。安吉的竹柒柒品牌,以竹编做花器、茶器、提包等生活之物,再浸染上色,使竹器更加沉稳。

李晶 | 嗜闲居 | 团扇

李晶,做团扇三年,所制团扇的扇框形制各异,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扁圆之形,与竹木牙角扇柄搭配,妙趣横生。他在绫、罗上,运用缂丝、书画、刺绣等传统手工艺,让一把小小的团扇,精巧有致,登峰造极。

猜你喜欢

市集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古味市集
市集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商圈场景:“市集”+“体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