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孩子学习,共同成长

2017-02-18王源

琴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于丹学琴考级

王源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电视策划人。曾因在《百家讲坛》中的精彩演说而备受瞩目,为大众所熟知。2006年,先后出版了《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等著作。她通过对《论语》《庄子》的解读,引领大众回归古代先贤提供给世人的生存智慧。内容不单是知识和趣味,也是现代人寻求心灵安定所需的精神力量,并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于丹如是说。正如在《百家讲坛》中,睿智、侃侃而谈的于丹向观众们传递着国学的经典、文化的精髓,同时,她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运用到家庭教育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知孝道,懂分享

独生子女,隔代抚养是现在家庭教育中的典型现象,因此,孩子不可避免地成为家庭的中心,所有的人围着他们转,最好的东西他们最先获得,在这个过程,丢失的恐怕是孩子那颗尊重和分享的心。所以于丹每次接受采访时,总把孝道放在首位。她曾说:“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她也是这样教育自己女儿的。

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于丹就教导孩子将好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同家人分享,家里的人也不是必须什么都给女儿。在这个过程,当姥姥生病,她会端药递水;姨妈有糖尿病,吃饼干时,把无糖的留给姨妈……她学会关心别人,为别人付出,同时她也获得荣誉感、责任感,这对一个孩子的人格是一个很好的鼓励,其实这也是对她尊严的一种确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于丹强调,这些教育是家庭要完成的,而不是像很多父母将教育的事情寄托于学校。第一,因为学校不能完成一个孩子的完全人格和品质的教育;第二,学校不能完整去完成一个孩子心智和态度的开发。学校是可以把很好的知识系统给一个孩子。但是,学校没有义务,也不会承诺让这个孩子成为一个多么优秀的人。

不逼迫,不强求

同很多父母一样,自己当初没有条件学习音乐,从而欠缺音乐素养,所以希望孩子能从中有所收获,于丹亦是如此。所以,她的女儿从5岁起就开始学琴。但考过7级后,她女儿与许多琴童一样,面对新的考级,有了压力,产生了抵触情绪,从音乐中感受不到乐趣。针对这样的情况,于丹并没生气,也没采取强迫的手段,反而是同意女儿不再学琴的请求,只是告诉她学琴的初衷,并非是让她成为专业的钢琴家,而是如同于丹自己喜欢看书当消遣一样,当心情郁闷时,弹弹琴会是一种更好的、更积极的化解方式。另外,在决定做完后,于丹让女儿准备一份自己亲手做的礼物,送给老师,感谢老师多年来的付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当女儿真的不考级、不弹琴后,却心怀不舍。在此之后,她只要见着谁家有琴就往那儿坐,在家里,也天天晚上坐在钢琴前,弹一些她想唱的歌。她还告诉于丹,很喜欢现在弹琴的感觉,也许哪天还想接着考级。于丹并没顺势让女儿考级,而是告诉女儿,什么时候想考了再說,假如一直这样,也没关系,自己喜欢就好。除了于丹坚持孩子学琴的初衷,做出的这个决定,还有她充分了解女儿的性格,是一个责任感强的孩子,当她提出要求时,是真的“负重前行”了。这样,于丹更不会过多要求,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向孩子学习,共同成长

在谈及亲子关系时,于丹说:“不要苛求孩子完美,亲子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在亲情中培养重塑孩子的健全人格。”她强调,家长们千万不要把小孩子当成一个接受吃的、接受喝的、接受教育的小载体,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他们的想法往往会教育我们,更别用成人的理念武断地打断他们。因为除了人的道德要有是非观,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事情的看法,特别在想象空间里的问题,随着成长,他们自然而然会形成趋于大众的想法,然而带有童话的思维,却是会一点点地丢失在时间长河之中。如果父母充分地尊重了孩子这种想象的权利,他们就会觉得快乐。所以,当她女儿弹琴的时候,偶尔搞怪,来一段乱七八糟的自我创作,对此,于丹从来不去纠正她的对错,因为她既能从中找到音乐的乐趣,又能发挥想象力,有何不可呢?

假如,孩子心中还有一种童话般的梦想,面对日后残酷的成人世界,他们会有一种抵御苍凉的力量,心中会温暖得多。秉持着这种想法,于丹有时间就陪孩子一起玩游戏,让孩子画画,去想象她的世界,哪怕天马行空,哪怕滑稽可笑,都是她的童心,不需要成人正确的答案。在陪同孩子玩的同时,于丹仿佛也回到孩童时代,让她有似乎也随着孩子慢慢在长大。

谁也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全才,完美不是好的,人生要扬长避短,人生如果能够真实、坦率活着,能够有阳光健康的心态就好,于丹这样说。曾经的于丹是一个从小数理化学得一塌糊涂的孩子,她却扬长避短,走进了国学的浩瀚海洋。所以她对女儿的学习也不太较劲,也不去攀比,更多的是尊重孩子的短处。

在于丹看来,人生真实就好,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快乐,尊重成长,于父母也是一种修炼。父母真正要传递给孩子的是生活态度,这比知识更重要。在孩子短短数年的成长期,给他们一点独立,给他们一点人生的信任,再赋予他们爱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孩子做自由健康的人,父母拥有了未来的梦想,孩子拥有了健康美丽的人生,这才是亲子关系。

猜你喜欢

于丹学琴考级
孔子学琴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从语体角度看于丹的个性化语言一以《百家讲坛》为例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