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运动”对中国绿色发展的启示
2017-02-18施利娟
施利娟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越发突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生态”一词就理所当然地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化”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更加突出地介绍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绿色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运动兴起的背景、发展历程、中国绿色发展的演进,通过对西方绿色运动及中国绿色发展的研究,结合中国当前具体实际,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绿色发展的相关方法。
关键词:绿色运动;绿色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007-02
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与自然之间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人类经历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时期,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从原来的敬畏、利用、掠夺转变为如今的保护,这种态度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不断总结。工业社会以前,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在自然界中寻找资源,凭借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揭开自然的奥秘,对山林的开发、草原的开垦、动植物的捕猎和采集等等,人类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自然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但是那一时期的破坏并没有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因此人与自然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但是工业社会之后,人与自然的问题逐一显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人类追求和谐发展的愿望也更加强烈,正是这样一种愿望使得绿色运动崭露头角,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也由此展开。
一、“绿色运动”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工业社会时期,各种新型机械设備、技术不断涌入市场,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们利用新的科技大肆开采煤矿、掠夺森林,不断排放废气废水等污染物,严重超越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全球性的环境生态危机逐步浮现。面对一系列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绿色运动由此开始。
绿色运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绿色生态运动,是人们为缓解环境问题所采取的一种保护运动。绿色运动者大多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他们认为“不仅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而且生产过程据以同整个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1]。认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型生态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绿色运动将生态与环境问题展现在世人面前,唤醒了人们的危机意识,是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思考。
绿色运动从萌芽到发展再到完善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最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无意中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再像以前那样生机盎然,不再有鸟语花香,我们的春天变得异常寂静,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这一切都与农药的使用脱不了关系,因此她花费大量的时间著作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该书以大量的事实揭露了农药污染对自然环境中一切生命包括人类的严重危害,给人类发展敲响了警钟,唤醒了世人的环境意识。这本书揭开了“生态学时代”的序幕,也为绿色运动奠定了基础。
到了20世纪70年代,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提交了它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对处于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的西方世界发出了关于“人类困境”的天才预言。如果西方世界仍以现在这种方式发展下去,那么西方的“黄金时代”将很快消失,世界也将陷入不可挽救的困境之中。这一预言在当时引起了一片哗然,更多的人加入到环境保护中去,绿色运动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发展。70年代中期,法国批判思想家安德烈·高兹发表了《作为政治的生态学》一书,第一次试图把政治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从生态学的角度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高兹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的和解,反对资本主义的环境主义,而不是创建一套完整的生态或绿色思想[2]。这一思想促使许多社会主义者把改善环境列入社会主义构想中,促进了现代环境保护的发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绿色环境事业走向全面政治化。绿色运动向政党政治转向,即从以群众运动为主体发展到以政党政治为主体,生态问题开始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3]。绿党政治的发展将绿色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绿党组织的介入使得绿色运动不仅在西方国家内部而且在国际上也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各国都开始注意到绿色运动,开始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至此,绿色运动发展到完善的阶段。
当时的绿色运动一般采取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主张人类的一切运动都要以适应自然和自然法则为出发点,反对一切现代技术,否认任何形式的人类中心主义[3]。在今天看来这种思想是有很大局限的,但对当时的世界来说,特别是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几乎一片空白的阶段,绿色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世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借鉴,在人类环境发展史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中国绿色发展的演进
在全球生态问题彰显的时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经济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有发展就会有污染,中国的环境问题也相当严重。20世纪8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开始引入中国之时,便得到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中国人民也开始采取各种政策措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2015年,“绿色发展”一词被正式提出,但是在这之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这两种思想可以说是与其一脉相承,可以被认为是绿色发展的前身。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协议,中国政府也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系统回顾了中国环境与发展的过程与状况,同时阐述了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由此展开。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生态文明被写入大会报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理想目标,指引着我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讲话中给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4]。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是其他国家前所未有的。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来,并开始被人们重视。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绿色发展刻不容缓。
从可持续发展到生态文明再到绿色发展,中国的环境保护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思想基于全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发展潮流,是在我国资源危机与环境恶化日趋严峻以及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绿色技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绿色消费、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等都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对中国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今环境问题频发,全球性灾难也越来越多。全球环境变暖、温室效应、沙尘暴、水土流失、酸雨等等问题,使人们更加重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应运而生,指导着我们朝着人与环境共赢的方向发展。
三、中国绿色发展的启示
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我们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自从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时,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都表现出对环境的重视。环境遭到破坏已是既定的事实,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采取措施遏制环境问题的继续恶化,在实现人类经济发展的同时,尊重和保护环境。环境问题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消费模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結构,改善消费模式[5]。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措施实现绿色发展。
1.政府方面。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寻求绿色发展。这些政策的推行促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绿色发展,也使绿色发展面向广大群众。但是政府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应该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建立完整的政策体系,弥补法律空缺,对遵循绿色发展的行为予以鼓励,对不遵循绿色发展的行为实行严格的惩罚,只有立法与行政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行新的政策。
2.公众方面。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各项政策的实施,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人民群众全面参与才能取得更大更好的效果。因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大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宣传力度,让每个人充分了解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成为政策的主要实践者,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
3.企业方面。21世纪以来,各类企业为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各种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成为如今环境形势严峻的主要源头。因此,要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对各种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整治,严格限制污水毒气的排放量,加强企业改制,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行为,实行污染与治理同时进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严格保护环境,自觉践行绿色生产。
4.技术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任何一项政策的推行如果没有科技作为支撑都很难发展下去。我们要重视对知识分子的培养、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勇于尝试新的技术,用先进的技术作为绿色发展的保障。
5.媒体方面。现如今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各种新闻娱乐消息都可从中获得,传媒舆论成为主导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正确的舆论可以引导人们走向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我们应充分利用传媒的作用,引发人们对绿色发展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加入绿色发展潮流。
当然,绿色发展绝不止于此,我们应该吸取绿色运动的经验与教训,继续学习其中符合当代发展的理念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不断指引我们朝着绿色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余维海.生态危机的困境与消解: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表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徐艳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展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郇庆治,高兴武,仲亚东.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