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形势分析

2017-02-18冯滋夏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7年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铁路经济

冯滋夏

2017年宏观形势分析

(1)国内经济形势

2016年,受稳增长政策累计效应释放、房地产市场升温、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下行压力有所缓解,呈现稳中有升的特征。估计全年GDP增长为6.7%左右,在政府确定的目标区间之内。

事实上,与经济增速本身相比,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相关数据变化更加引人注目。一是“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例如,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7个月减少,企业成本和资产负债率都有所下降;二是产业结构继续升级,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同比增长10.6%、9.1%和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3.1%和4.8%;三是需求结构继续升级,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展望2017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潜在增长动能不强等因素的综合挑战,有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受到2016年经济运行较好的鼓舞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硬性制约,预计经济运行总体趋稳,GDP增长6.7%左右,与2016年基本持平。受益于加大改革力度、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区域经济战略、扩大“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国际经济合作等措施,经济增长目标有望实现。经济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

(2)国际经济形势

从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形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看,2016年世界经济维持缓慢复苏、呈现温和增长的态势。同时,受英国退欧公投、美国大选、欧洲难民危机、土耳其政变等地缘政治冲突等重大风险事件的影响,世界金融体系频频受到干扰,世界经济增长慢于预期。

对于2017年,世界经济依然充满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英国退欧等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加之美国领导人更替、世界各国刺激政策效果见顶等综合因素,全球民粹主义将会加剧,贸易保护壁垒筑强,全球经济一体化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各国的经济政策将会逐渐减弱,经济结构调整放缓,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受到显著影响。

分区域来看,北美经济可能温和加速增长,美联储升息步伐将加快;欧元区经济适度增长但显脆弱,下行风险犹存;东欧新型市场趋势稳健,俄罗斯经济有望回暖;亚太新兴经济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日本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拉美经济持续衰退,中东和北非经济将温和增长。

2017年市场形势分析

综合2016年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市场形势,结合对2017年宏观经济的研判,预计2017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将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低位,基础设施投资小幅回落。

2017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仍将较大,完成经济增长指标依然难度很大。受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在低位徘徊。

2016年1~11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8.9%,在保持经济增长、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在大批的PPP项目实质性落地的作用下,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将会保持18%左右的增速。

(2)PPP模式将占据各大市场份额。

受经济稳增长以及政府债务压力较大的影响,国家积极推广PPP模式,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10月13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环保部等20个部委公布了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名单,项目数量高达516个,计划总投资额达到1.17万亿元,远超第一批的1 800亿元和第二批的6 589亿元。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截至2016年8月31日,入选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项目投资额已经达到惊人的12.3萬亿元。发改委向社会公开推介传统基础设施PPP项目已达1 233个,总投资约2.14万亿元,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和重大市政工程等7个领域。

PPP项目完成采购是财政部视为项目落地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财政部于2014年底推出的第一批和2015年9月推出的第二批PPP示范项目落地时间有了“红线”,分别是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3月底。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个PPP项目的落地平均周期大约为13.5个月。这就表明,2017年将有大批PPP项目实质性落地,也意味着PPP模式将在2017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3)公路市场仍将维持高位运行,但增长的空间不大,高速公路占比将进一步降低。

2016年1~11月,全国公路建设投资1.64万亿元,同比增长9.2%。预计2017年增速将再此基础上小幅回落,全年投资水平维持在1.7万亿元以上。

近年来,高速公路投资占公路建设投资的比重持续下滑,已经从2010年的59.76%下降到2015年的48.14%,平均每年下降2%左右。2016年前10月,高速公路投资仍呈小幅下滑的态势。预计2017年高速公路所占比重将进一步降低,投资规模可能低于8 000亿元。

(4)水运市场仍将延续下滑趋势,市场形势严峻。

受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航运市场不景气、全国水运设施已趋于饱和、海域审批更趋严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12年以来,沿海建设投资持续下滑,且下降速度呈明显加快趋势。

2016年1~11月,全国水运建设投资同比下降1.6%,其中沿海建设投资同比下降2.6%。预计2017年水运建设投资将进一步萎缩,很难突破1 400亿元,其中沿海建设投资规模很可能跌破850亿元。

(5)铁路建设市场将持续当前的高速发展态势。

2016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显示,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 km,其中高速铁路3万 km,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3.5~3.8万亿元,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国将形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预计2017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仍将达到8 000亿元的规模,其中,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保持在6 500亿元以上。

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分别与广西、新疆、安徽、四川、河南、湖北、海南、江苏等八省区就推进铁路建设发展举行会谈。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在会谈中指出,国家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描绘了铁路发展新的蓝图,铁路总公司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有序实施“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他指出:“十三五”期间,铁路总公司将继续以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为重点,特别是扎实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铁路建设,促进沿线旅游等资源开发,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支撑;全面推进铁路分层分类建设,铁路总公司主要负责路网干线项目建设,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城际铁路、支线铁路等项目建设,铁路部门对地方负责的项目提供运营、技术等服务,更好地发挥路地双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围绕用好高速铁路网,进一步强化高铁安全保障,优化高铁客运产品,提升高铁服务水平,探索实行灵活的价格机制,提高高铁效率和效益;按照“1+N”模式,加快推进合资铁路公司重组,改善合资铁路经营状况,促进合资铁路健康 发展。

(6)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大发展时期。

当前,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标准有所降低,不仅一二线城市全部囊括其中,徐州、南通、芜湖、绍兴等传统意义上的三线城市也已经入列。

近几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在规划、建设、运营、投融资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快发展。截至目前,共有近50个城市规划获批,已批复规划线路总投资超过2.5万亿元。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未来三年我国总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里程达到 2 385 km,共计103个轨交项目,投资额高达1.6万亿。从城市分布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投资之和占总量的19%,一线城市仍是投资大户;成都、南京、重庆、青岛、杭州、长沙等城市增长迅速,排名前十位的城市投资之和占总量的43%。未来越来越多的三线城市将加入到轨道交通的大军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达到平均每公里7亿元左右,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资金和间接融资,运营主要靠财政补贴。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确实急需进行改革创新。

预计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较2016年继续增加,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4 500 亿元。

(7)房地产市场不容乐观。

2016年以来,随着去库存政策效应的释放,房地产市场短期回暖的趋势明显。1~11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了6.5%,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了5.2个百分点。品牌房企业绩也持续增长,同时在宽松的融资渠道下,房企加大投资力度,拿地金额大幅增长,收购频率提升,企业竞争格局加速演化。预期未来,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强化,新开工、投资保持平稳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从房地产周期来看,国内特别是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将面临调整压力。

但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收紧,成交量明显萎缩,后续形势不容乐观,信贷收紧,限购重启,苏州、南京、厦门、合肥等部分热点城市调控升级,市场面临调整压力。持续高涨的房地产市场引发政府新一轮的政策调控,进入第三季度以来,苏州、厦门、杭州、南京等城市重启限购,合肥、武汉等多个热点城市信贷收紧,施行限贷政策,预期将会抑制部分投资投机需求。此外,当下热点城市房价水平高位运行,已远超当地多数刚需群体的购买能力,短期内刚需群体也难以对市场形成有效支撑。因此,预计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在第四季度将会因为调控政策的落地执行而需求增速放缓,甚至有所回落。预计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会下降,有可能回到2015年的3%左右。

(8)海外市场增量持续,风险因素日益突出。

从国际工程市场环境看,“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带来持续增量。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将达67万亿美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将超过40%。在2016~2020年期间,国际建筑业总产值将从4.05万亿美元增长到5.22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比重为5.2%。

世界各国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需求不断扩大,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的每年投资需求的资金缺口接近1万亿美元。区域需求为优化区域市场布局提供了机会。亚太地区每年资金缺口为7 500亿美元,到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约为GDP总和的6.5%;中东地区在市场份额和增长方面仍有较强动力,未来十年建筑业总规模将扩大80%;欧洲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和再工业化计划,中东欧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深度对接,作为全球第二大区域建筑市场,欧洲有望进入升级式复苏;非洲国家整体摆脱低收入国家群体(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推出了到2020年投资规模近7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北美将继续保持富有影响力的高端市场地位,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正成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热门地区。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走出去为各领域走出去创造了更多合作机会,今后5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将达6 000~8 000亿美元,年增速在10%以上。国内各省均提出实践“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措施,鼓励富余产能、优势产能走出去投资建厂,带来产业转移的相关建设和投资项目机会。

从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看,恐怖袭击、跨境犯罪组织、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威胁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带来较大冲击。英国脱欧、意大利脱欧公投、2017年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大选,以及2016年美国大选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将可能影响市场聚焦。美元处于強势周期的高位,人民币汇率存在宽幅振荡趋势。叙利亚、也门内战不止;伊拉克战争持续;巴以问题边缘化,民众冲突加剧,恶性事件频发;埃塞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巴基斯坦恐怖袭击以及局部冲突给“中巴经济走廊”带来了一定安全影响;俄朝受制裁,中东地区问题可能升级,大国关系博弈和地缘政治冲突引起的风险加大。工程承包和投资项目多位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热点地区,安全环境复杂,紧急医疗救助设施落后,社会局势动荡,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突出。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铁路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