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驾生活的专家建议
2017-02-18王志成
王志成
现代人以车代步的时间多了,对于你的车上生活关注健康了吗?专家为开车族提出座驾健康生活的建议:
车内坐姿的健身方法
开车族走路、运动的时间较少,久坐的结果,难免让人腰酸背痛,肩颈不适。除了运动不足外,基本的原因在于姿势不良。
专家建议:驾车时,应随时注意脊柱保持和缓的S形曲线。很多人坐着的时候,都会把身体整个窝进椅子里,使得脊柱成了C形。姿势不良会过度拉扯下背部的韧带,且压迫到附近脊柱的神经,造成背痛,而避免坐时弯腰驼背的最简单方法,即尽量把臀部往后移,让脊椎稳稳地坐落在髋关节上,下背打直,养成习惯就成自然。另一种健康方法是坐在椅子上,在下背部垫上2—3寸厚的小靠枕,同时避免长时间坐着,每隔一小时站起来活动筋骨一次。
健康座椅的选择方法
买车时,一定要注意座椅的用料与质量是否良好,座椅的式样与形状是否能使背部获得良好的支撑。
专家建议:开车的时候,保持座椅向前移,腰背挺直,使膝盖能高过臀部,同时右脚不能完全伸展才是正确位置。开长途车时,要适当变换座椅的形态,当然也别忘了一两个小时就休息一下,下车走两步、活动筋骨。此外,如果原车不是真皮座椅,尽量不要换真皮。汽车美容店里真皮座椅的质量很難保证,往往会含有大量有毒物质。
座椅时刻的运动方法
开车时,利用堵车、等红灯或等待人的空闲与片刻进行一些等车的健身运动,就能轻松当个健康开车族!
专家建议:开车的时候,保持座椅向前移,腰背挺直,使膝盖能高过臀部,同时右脚不能完全伸展才是正确位置。长途开车时,要适当变换座椅的形态,当然也别忘了隔一两个小时就休息一会儿,起来散散步,活动一下筋骨。例如车内颈部伸展操:右手绕过头顶,手掌贴住左耳上方,手指均匀微微用力,头向右倾,撑5秒;左右换手,同样动作;可缓解颈部肌群疲劳。又如车内肩部伸展操:右手伸至胸前,不要使力,以左手轻拉右手肘,持续约5~10秒。左右交换;可缓解肩部肌群酸痛等。
座驾生活警惕七种病
开车虽然舒适.但是时间长了.很多问题都会显现出来。开车族需要警惕以下七种疾病。
第一种病:腰酸背痛
开车的人因为经常长时间保持坐着的姿势,所以腰部经常出现酸痛。肌肉呈静态紧张状态,容易使腰部的肌肉疲劳。而当腰肌长期疲劳而得不到放松时,则会转化为腰肌劳损,在汽车颠簸等外力的影响下,甚至可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专家建议:一次性持续驾驶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遇到路面情况不好时,车速不应过快,避免剧烈颠簸对脊椎造成的伤害。
第二种病:颈椎病
一次性持续驾驶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遇到路面情况不好时,车速不应过快,避免剧烈颠簸对脊椎造成的伤害。
专家建议:车主在驾驶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坐姿,并将座椅调节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使整个脊椎的4个生理弯曲能充分依附在座椅靠背上。可以利用等待红灯的时间,做一些保健活动。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头部进行前、后、左、右顺序的摇晃。先这样将头部摇晃一周,再向反方向摇动。左、右各做10次。
第三种病:视觉疲劳
开车的时候,因为眼睛始终看着前方,关注路面的行人和其他情况,眼睛肌肉是很紧张的,可能出现酸痛,夏天还有阳光照射和路面光线的反射,驾驶者非常容易出现视疲劳,出现头晕、视物模糊、两眼胀痛等症状。
专家建议:最好相隔一段时间把车停在安全地带闭目养神。至于遮挡阳光,可以考虑选择能隔热的太阳膜、遮阳板或是遮阳网。阳光强烈时,驾驶者宜戴上墨镜。
第四种病:注意力下降
一般轿车的空间都比较小,驾驶者在车里待的时间太久,狭隘的空间,车内各种噪音的干扰,甚至内饰散发的一些气味(往往都有轻微的毒性),这些不同的因素都能作用到人体身上,例如长期受噪声、振动、一氧化碳等有害因素的影响,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其他器官,极易降低驾驶者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和判断力,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专家建议:驾驶者自己遇到恶心、头晕,千万要引起注意,不要老是待在封闭的车厢内,空调开着虽然暂时让你感到舒服,但总归没有自然通风的好,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把车窗开启5分钟,让新鲜空气流通,提神醒脑。此外,如果长途旅行要长时间开车,最好每隔一两个小时停车休息一次。
第五种病:肠胃病
有车一族大部分又是“很忙一族”,饮食、代谢不规律,很多人开车时有过肚子饿、想排便的经历,但往往抱着忍忍的心态,用主观意识去抑制这些生理要求。这些正常的生理反射受到反复、长期的抑制,会使反射减弱,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专家建议:驾驶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规律,有规律地作息。例如,饥一顿饱一顿会引起消化不良,经常抑制排便会减弱排便反射,使便意淡漠,导致便秘。除此之外,还要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情。
第六种病:暴躁郁闷等心理问题
驾驶室内较强的噪声主要集中在低频段。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引起人的情绪变化,出现烦恼,易激动、疲劳等烦躁情绪,长此以往驾驶者的心理会产生厌倦开车的情绪,威胁驾驶安全。
专家建议:驾驶者要始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到车内,遇到烦心的事情最好能舒缓下心情再行车,行车遇到堵车、不文明行车现象更要放宽心态。
第七种病:男性易发泌尿系统疾病
由于开车人都很赶时间,一旦上车就是为了到达另一目的地,所以很少中途停车。有很多驾驶者受工作所限或不便不能保证及时、足够的饮水,让自己的身体处于轻度脱水的状态(小便时尿液呈茶黄色就已经是轻度脱水了),尿液浓缩,易患尿道炎、膀胱炎,加上长期保持一样的坐姿,更加容易引发前列腺炎。
专家建议:驾驶者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补充水分,使自己的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另外,水分补充之后除了能减少尿液浓缩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外,还能让人多去几次厕所,驾驶者可以趁这个机会舒展筋骨,放松自己,让身体有个缓解的空间。
座驾环境的健康措施
前不久,中科院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对2000多辆车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发现72.5%的车辆都存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其实,很多人开新车的时候,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就是车里往往会有一股难闻的异味。虽然很多人会在心里问一句“这到底是什么味道”,但更多人很快被买到新车的激动与渴望所湮没,马上开着车兜风去了。其实,这股难闻的味道就是车内环境污染。环境专家指出,新车内那股难闻的空气,主要的污染物就是甲醛、苯、一氧化碳等。
甲醛:大多来自新车本身,比如汽车出厂时自带的座椅沙发垫以及车内的皮革、塑料等材料都含有可释放的有害气体,如果不经过释放期,就会造成车内污染。甲醛是可疑致癌物质,长时间身处低浓度的甲醛环境里,会引起头晕、困倦、胸闷、咳嗽、皮肤过敏等各种不良反应,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一些血液疾病。
苯:主要来自装配新车时所使用的装饰材料。比如内部装饰选用的真皮、桃木、电镀、金属、油漆、工程塑材、胶粘剂等材料处理不当,就会释放出有害物质。苯属致癌物质,轻度中毒会造成头痛、恶心等,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心律不齐、抽搐和昏迷。
车内空气:汽车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汽油气味,车用空调蒸发器长时间不清洗护理所产生的胺、烟碱、细菌,甚至我们人体自身排出的有害物质,都会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从而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变差。
专家建议:一是开窗透气:新买的汽车最好能停置一段时间,开窗透气,挥发污染物。特别是行驶时一定要注意车窗通风,并尽量少用空调,同时行车时要注意空调蒸发器和通风管的清洁护理。二是净化车内空气:要采用有效的净化车内空气的措施,目前较有效的是采用光触媒办法来净化。新购买的车内座套等纺织品,先用清水漂洗以后再使用。三是慎用香水:许多车主喜欢在自己的车内放瓶香水以改善室内气味,实际上香味也是异味;更严重的是目前许多香水并非天然提取物,而是化学合成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污染,在冬夏关窗开空调的季节,会在车内形成循环污染,破坏空气质量。四是慎用净化器:车内空气净化器和其它净化剂,一定要注意选择有效果和副作用小的。五是不要铺地胶。铺设地胶时使用的劣质强力胶和粘合剂,往往是苯挥发的温床。六是不要乱贴膜。贴太阳膜要选对品牌,档次高的太陽膜,可以防紫外线,遮挡阳光;低档次的车膜不但没有什么隔热、防紫外线功能,还会影响视力,挥发有害物质。
座驾一族的饮食养生
开车时,司机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保证驾驶安全。由于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紧张状态,势必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其次,汽车司机长时间屈膝而坐,容易使全身血液循环缓慢,导致肝脏、胃肠等消化器管血流不畅或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同时,汽车司机因为常忙着赶路程,运货物,而忽略正常的进食时间,使就餐无一定规律,经常是饥一餐,饱一顿。加之运输途中,没有条件选择进食,只能有什么吃什么,故进餐不适,从而引起食欲下降,消化不良。
专家建议:合理安排饮食:汽车司机必须合理安排饮食,才能确保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汽车司机属于中等体力劳动者,应尽量多吃一些高能量,易}肖化的食品和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副食品。主食以馒头和豆类食品为主,可适量吃点大米饭。多吃水果、蔬菜,应避免高脂肪膳食,但蛋类、瘦肉不妨多吃一些,司机的饭菜应细软适口,容易消化。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汽车司机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一般行车三四个小时以后要休息片刻,饭后也应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一定要避免早晨起床后空腹行车。
科学饮料:司机长途驾车,可适量饮用一些果汁、牛奶、酸奶及其他饮料,这要比饮用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更利于消化吸收。汽车司机切忌酗酒和酒后开车。
重视戒烟:许多司机有吸烟嗜好,尤其是喜欢饭后吸烟,认为这样可以镇静提神。殊不知,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引起血管病变,影响胃肠功能,而且吸烟能影响视力,造成视力减退,这对司机无疑是致命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