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要拘行为小节

2017-02-18谢桂春

教书育人 2017年17期
关键词:纸团小节家长

谢桂春

教师要拘行为小节

谢桂春

推开办公室的窗户向操场望去,白色的纸团映入我的眼中。我并没有及时下楼去捡,更没有喊楼下的教师或学生去拾起。正是学生晨读与教师上班的时间,这个纸团的事肯定会有人管的。一位教师从纸团不远处走过,唉,可能是她没有看见吧。还有两位教师好像看见了,因为她们正瞧纸团方向走去,但又在互相谈笑中从纸团边走过。咦,终于有教师急急地向纸团边走近,她站在纸团边。我高兴极了,心想:她肯定会拾起的,只见她腾出拎包的右手。然而她手臂向不远处指了指,一位同学过来把纸捡走了。原来她的那一举动正是在叫人呢。

细想起来,暂且不说故事中的主人公素质如何,但这个故事却告诉了我们许多。正是在这种现象中可以看出一个集体的风气与教师个人的修养。举手之劳的事,却让学生去代劳,这样不仅不能教育学生,还会给学生教师以权威支配学生的印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从师者应具有的行为素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要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那么教师在学生面前更要拘小节。

细细反思自己,当过多年班主任,又有多少的行为时时在意呢?为了增进家校联系,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在取得家长信任和支持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家校联系,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牵头下或是在学校规定之下,班主任或相关任课教师便有了家访的任务。虽然传统的上门家访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和家长面对面交流也有利于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和办法。可是诸多因素导致许多教师无法完成规定的任务。于是出现了这一幕:本该在开学初就应上交的假期家访记录表,可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完成家访记录的填写,借用他人的家访记录模仿着写或是原样照搬过来凑次数。当我临时借鉴别人家访记录抄写结束后,竟然也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现在想想家访记录是教师与家长、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应该从“心”记录,自行编造要不得。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把家访作为自己反思工作的一部分。然而许多教师把家访当成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只要填完表格与有关记录就大功告成,弄得自己牢骚满腹还要受累去完成。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都可以被教师用作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但它却不能替代家访。认真地把自己的家访记录在每次家访后及时地写下,其实就是在记录自己的工作轨迹。那些曾经让你苦口婆心为了教育孩子连手家长时的一幕幕,都值得我们在工作之余去回味。家访虽然辛苦却很有价值,但更应善于总结经验,以提高家访的效果。因为它能很好地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感情,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所以教师为了家访而家访,要学会站在家访的角度多反思自己的工作。只有认同了这一点,我想教师在真正做了家访工作之后,能“编”出大文章。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努力营造教师主动家访的氛围。学校利用行政命令去推行的家访,从管理层面来说可以推动家访工作。但实际工作中却把教师自主性的家访变成了用“固定数量的家访记录表或相关硬性材料”来检验家访效果,很大程度上走形式较多。家访记录变成了迎合上级检查时的一项轨迹材料,虽美观却不实用。久而久之,教师认为就是看家访总结或是足量的家访记录便可,所以出现了有教师抄袭或编造家访记录的现象。敷衍了事,只会使家访有名无实,有始无终,有时还会引起家长的误解,损害学校形象。所以完善家访制度,抓好校本培训,让教师明白家访的目的、方式、方法等,做有效的家访,值得学校管理者思考。

可能有人说这些都是小事,但当老师的,你曾关注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吗?正是在无意中的一个举动,就有可能给孩子造成错误的引导。看来教师的不经意的言行很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而自己却毫无察觉。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细节能够决定事业的成败。身为人师,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拘小节”。任何大事都是由一件一件的小事积累而成的,而每个细节都决定着它最后的成功与失败,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都是紧紧相扣的。人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那又怎么能去做大事呢?从这方面讲,“小节”不可不拘啊。■

(作者单位:吉林蛟河市白石山镇中心校)

猜你喜欢

纸团小节家长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快走,带刺的“纸团”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纸团作怪
家长请吃药Ⅱ
热热闹闹排排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