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2017-02-18王学猛

教书育人 2017年13期
关键词:垃圾环境数学

王学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王学猛

当前,“雾霾”“荒漠化”“城市水荒”等字眼已为人们所熟知,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切身体会,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源于客观实际的特性,捕捉生活中的社会环境教育素材,融入到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中,实现数学课程与环境教育的整合。

一、制订有效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环保理念

科学合理的目标是引导我们迈向成功的灯塔。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总目标中指出:小学1~6年级的环境教育目标是:欣赏自然的美,尊重生物生存的权利;认同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批评;搜集身边有关环境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简单的环境问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技术产品及其环境影响……由此可知,小学阶段的环境教育应注重感知、体验,从学生熟知的环保素材着手,挖掘其蕴含的环保教育价值,培养学生朴素的、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

二、挖掘教材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他们认知活动大多依赖于具体直观的表象。所以2011新课标版的小学数学课本图文并茂,图中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提炼课本插图中的环境教育因素,能很好地达成环保教育目标。如苏教版三(下)练习一第4题:张叔叔去年养了38箱蜜蜂,平均每箱蜜蜂产蜂蜜45千克。张叔叔去年一共收获多少千克蜜蜂?一望无垠的黄色的油菜花海中一排木头蜂箱,美丽而和谐。在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小虫小鸟,不滥用化肥农药。人类爱护植物、昆虫,也能得到丰富、甜美的回报。虽然《课标》中没有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要求,但它们已内在显示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抓住这样的题目,渗透环境保护意识,集腋成裘,能让环保理念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三、提供鲜活信息,备足环保教育素材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数量和传递的速度也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教科书在编写的时候由于编写的周期和容量的限制,对小学生有积极影响的信息不可能全面地编写在里面,也不能做到信息及时的更新,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时代性及时地、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环保内容的适量补充,要做到搜集的信息保持新颖性、信息之间联系的密切性。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书刊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等,时刻留意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得心应手地提供相关环境教育的数据,如:假如要去8公里以外的某个地方,乘坐火车可比乘坐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洗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1/8;根据欧盟统计局2014年2月上旬公布的资料,瑞典绿色能源占比52.6%,最高;最后一位卢森堡绿色能源占比4.5%,一半成员国达到或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世界上接近─半的药物直接从植物中提取或以植物为原料,另一半的药物是模仿天然植物合成,如此等等。教师根据学生当堂课的学习内容,用这些数据设计相关习题,将学科知识教育与环境教育合二为一,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开展实践活动,让理念变成行动

环保教育绝不能走入“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一误区,真正的环保行为一定是在实践中养成的。所以,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环保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千克和克”后,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让学生每天称一称家中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克、垃圾的种类有哪些;设计减少垃圾的行动方案,再称一称实施减少垃圾排放方案后,家中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克。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整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在下一堂数学课中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课外查阅相关信息,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要积极创设环保教育的契机,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适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未来社会输送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垃圾环境数学
垃圾去哪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环境
倒垃圾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