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2017-02-18尹焕平
尹焕平
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尹焕平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制定有效的心理教学方案和课堂辅导模式,帮助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锻炼其身体机能和心理素养,让学生尽早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全方面综合发展。
一、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学习意识
一方面,良好的情绪对于成功是很重要的。人在愤怒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很难判断正确的人生方向,而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对许多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心态。教师要加强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学习意识,用积极和全新的态度对待生活,用积极的心态解析心理现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理智地判断正误,找到解决方案并努力解决问题,并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情绪能影响周围的人。小学生正是锻炼交际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做好引导教学工作,让学生明白一个拥有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人,往往有广泛的交际圈,大家都喜欢和他交朋友。正确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挑战当前学习困难和生活中的难题,发展自己。教师要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全方位发展,并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了解语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快乐、寻找乐趣、感受到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心理学习素养
课堂教学结构对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强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心理学习素养,让学生养成爱学习、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并适当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情感的同时,引入多元化、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能让生活的实际情感丰富语文教学课堂,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正视语文科目的学习,加强自学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积极的正能量,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并在生活中积极、乐观地帮助他人,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心理健康的学习中,正确地培养心理健康意识和理念。并注重交往技巧,把宽容、勇敢、自信、乐观的中华名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融入心理教学的课程内容能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正确含义。语文既是一门可以灵活运用的学科,又是一种情感丰富的语言,所以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向,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融入到语文课的情感交流中。
三、完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心理学习能力
要完善语文课堂的心理素质教学内容,教师就要抓住积极心理学的知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授课内容,在教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学习。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发展潜能和培养人性美德的一门学科,是新时代小学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要想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就要让他们先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了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全身心地融入社会中,积极地面对生活,教师一定要严格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往往和心境密切相关,人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行为和生活状态,积极的心态能让人充满活力,从而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例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非常典型的科教纪录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的教学过程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分组探讨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品质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养成积极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心态。教师还可以给同学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如运动经验、兴趣爱好等,让学生扩展思维能力,在紧张的学习中学会放松压力、缓解心情,培养学生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漫长和需要掌握方法的过程,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形成坚持不懈的品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相信自己的信念,锻炼学习的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盐马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