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7-02-18徐江顺汤修元忻州师范学院

教书育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理论课理想

■徐江顺 汤修元 (忻州师范学院)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徐江顺 汤修元 (忻州师范学院)

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跟学生实际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普遍不感兴趣,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处理好教材内容跟教师个人思考所得之间的关系,改变大班教学的状况,以及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案。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普遍不感兴趣,教师教学跟学生实际脱离严重,学生觉得政治理论课假大空。教师也教得很无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处理好教材内容跟教师个人思考所得之间的关系,要改变大班教学不能充分展开讨论的状况,还要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方案。

一 处理好教材内容跟教师个人思考所得之间的关系

在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党的教育思想路线方针,当然是权威与中心,它引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此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因此教材内容不容篡改和歪曲。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只能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如果这样的话,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定是干巴巴的枯燥无味而不能做到血肉丰满、生动活泼,学生听起来也一定味同嚼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甚至包括自身的人生经验和思想认识充分展开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更何况,“实现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特性和专业品质日益成为我国教师教育和发展的重要趋势”[1]。

笔者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理想的内涵时,围绕教材内容,将理想的特征提炼为时代性、现实可能性、实践性和超越性,同时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生动的例子进行讲授。比如在讲解时代性特征时引用流沙河的《理想》一诗中的“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然后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事实阐释温饱的理想,用两次世界大战和今天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战乱阐释安定的理想,用今天的中国梦阐释文明和繁荣的理想。这样的生动的讲解一定会让学生觉得有说服力。在讲解现实可能性特征时,以“理想是介于百分之零和百分之百之间”这样的形象的语言辅以鲁迅的“希望在于将来,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抹杀了他之所谓可有”跟学生讲明可能性的深刻内涵。在讲授实践性特征时跟学生说:“睡觉睡到自然醒一定不能数钱数到手抽筋”,“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讲授超越性特征时,告诉学生理想和现实之间一定不是零距离接触,零距离就是安于现状,同时二者之间一定不是相距十万八千里,那样理想就变成了空想。然后跟学生讲清楚理想的这四个特征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

在讲授法律的概念时,我结合自己的思考以汉语的偏义复指这个语法现象来解释“法”与“律”。即“法律”一词由两个单音近义词组成,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语境中,突出一个词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作为陪衬,也即,“法律”这个复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或偏向于“法”的公平正义之义,或偏向于“律”的权威统一之义,这就是“法律”的偏义复指。指出西方法学思想史上自然法跟法律实证主义的争论其实完全可以用“法律”的偏义复指作解。通过这样的讲解,无疑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深刻内涵。

二 消除大班教学的弊端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今天教育界研究教育问题的重要视域,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养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2]由于教学资源的短缺,大班教学是目前各高校中普遍的教学方式,这种大班教学存在很多弊端,比如不好管束课堂纪律,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充分展开教学互动,不利于构建师生主体间自主、主动和创生的课堂心理环境。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笔者摸索出“大小结合、统分结合、讲议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即在学习每一章的或开始、或中间、或结束后提炼一个主题,让大班的所有同学就该主题写出书面讨论文字,然后随机抽选三十位左右的同学,让这三十位同学到小班代表大班的所有同学就该主题展开讨论,教师伺机引导,然后下次课将小班讨论情况或由教师、或由同学反馈到大班,由大班部分同学补充讨论。该模式改变了大班教学不能充分开展讨论的状况。

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笔者提炼出一主题:“我心目中的成功人士——青年大学生谈理想”。关于这一话题,收集到了一百五十多份讨论文字,每份都有二百多字的表述。他们推选了二十多位同学作为他们的代表,在一个周末的下午这二十多位同学到一个小教室就什么算是成功人士每人代表七八位同学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其间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辩。笔者概括了一下,争论中的观点分为三种,即一种观点坚持在非常“现实”的当下,成功就是物质上的丰收;一种观点认为作为知识分子的当代大学生应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精神层面上创造出比较大的成果才能视为人生的成功;第三种观点认为只看重精神收获是迂腐的读书人的观点,只看重物质的丰收是庸俗的物质主义者,真正的成功是物质精神双丰收。后来到大班反馈讨论情况时,有同学就提出来说,物质精神双丰收当然美满,可是人生的精力总是有限,难免会顾此失彼。通过这样的辩论,无疑让学生们对人生理想的认识从感性层进一步深入到了理性层面的思考,可以说对他们今后事业的选择和成功肯定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也大大增加了大班教学所不能有效实现的教学互动。

三 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案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是为了促进全体大学生的全面化成长,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促进优秀学生的最大化成长。[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道德、法律的社会传递与大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法律的直接体验相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作为本课程教学的一个方面或一种方式,其教学目的与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大学生的成长为衡量标准。[4]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设计出了若干方案,供学生实践。“规划大学生活”这一方案其目的是让大学生进入新的人生征途后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不要让青春迷失在大学校园里。具体步骤是:第一,向学生介绍大学生活方式跟中学里的具体的不同之处。第二,指导学生设计“你怎样度过大学四年”的调查问卷,组织学生在学校校园内做随机调查,并做好调查问卷的回收、统计、分析。第三,让学生根据同龄人或高年级的师哥师姐的建议安排好自己的大学四年的生活规划。

“好想谈恋爱?”这一方案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爱情观以及帮助学生处理好爱情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不要荒废学习时光。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求学生写出五百到一千字的《我心目中的他(她)》,然后让学生给出谈恋爱或不谈恋爱的具体理由,伺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我爱家乡的山与水”这一方案目的是让学生从热爱家乡上升到热爱祖国这个大的家乡,因为不爱家乡的人很难做到爱祖国。首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方面的特色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接着召开交流会,针对自己家乡的发展状况,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家乡的发展进步献言献策,最后鼓励学生们毕业后返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我心中的爱国英雄”这一方案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回忆熟悉的爱国英雄,讲述他们的故事,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精神。其实施步骤是:第一,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爱国仁人志士的事迹资料。第二,开展演讲比赛,讲述英雄的爱国故事,使爱国精神深入人心。要求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然后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表现和提交的心得体会给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

“生命发光,青春无悔”这一方案旨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自信心。具体做法是,以班级为单位,每位同学都写出青春励志座右铭,然后评选出最佳的五六幅,让书法水平高的同学书写出来,张贴于教室里。

“我们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团结友爱,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具体做法是:首先,开展一次远足,路线选择以稍有困难而又不具有危险性为准,先做好路线设计,做好动员工作。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注意男女搭配和强弱搭配,并安排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同学做该组的带队。让学生们之间建立融洽的互帮互助的关系,让学生们体会到关爱他人和被他人关爱的情义的可贵,借此增进班级的向心力。

“传统美德在我心”,通过本活动,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这一方案的实施步骤是:首先让学生们各自写出对什么是美德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各自写出十条传统美德和现代美德,让学生们具体阐述各自所写出的现代美德是怎样继承传统美德的。

“不怕狼来了”这一方案是要教导学生诚实守信。首先,让学生讲一个守信或失信的故事,真人真事或虚构皆可,然后让学生各自编写一则大学生诚信考试的誓词,挑选出最佳者,带领学生宣誓,让所有学生签名。

通过以上这三方面,即将教师的个人思考融入教材、开展小班讨论、设计跟大学生贴心的实践方案,切实地让学生们从书本上所学的以及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入脑入心,避免了学生认为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假大空的课程。

[1]曹莉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3).

[2]王亚,何顺超.主体性教育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浅思[J].教书育人,2016(11).

[3]许伟伟,李强,王建军,等.“三三三”教育理念下装控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探索[J].教书育人,2016(11).

[4]焦娅敏,丁建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活生生的人的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2(9).

G642

A

1008-2549(2017)04-0074-02

核心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5JGSZ008)。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理论课理想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