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2017-02-18李佩凤李子牛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李佩凤 李子牛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李佩凤 李子牛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了新的内容,那就是课堂上出现了非常普遍的使用手机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要矫正这一课堂问题行为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身对这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高校必须构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实践途径探讨了这一模式的构建。
信息化;课堂问题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析
(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新变化
歌德说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鸟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喉”。同样,不同时代的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也有不同的特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睡觉、讲小话、看课外书等,而信息化时代为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新变化提供了新的工具,那就是网络和手机。网络的普及、加上手机的体积小、轻便等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将这两者很好地组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课堂问题行为——课堂手机行为。课堂手机行为在当今大学课堂上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课堂上,随时能够看到一群“低头族”。据调查统计,大多数大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过这种行为,这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习惯行为,甚至是成为了一种学生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的行为。虽然课堂手机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课堂行为,但在使用手机的目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使用手机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如利用手机查询老师课堂上所讲到的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拍下老师的课件以便更好更快地做好笔记等等,但大多数同学是使用手机的聊天和娱乐功能,如上QQ、微信聊天,打游戏,看电视剧等等。
(二)信息化背景下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之所以会在课堂上如此热衷于手机并且使其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课堂行为,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从时代背景来看,课堂手机行为不是任何时期都存在的行为,它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信息化时代为它的产生提供了相应的时代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越来越发达,大学校园里也实现了网络全覆盖,这为课堂手机行为的发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对于大学生有着无比的吸引力,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难以抵挡住网络的诱惑,随之发生了课堂手机行为。当今的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大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也囊括其中,这对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一大因素。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为当今的网络如此发达,就算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课后也能通过网络自学来完成学习任务,这就导致了课堂权威下降,课堂问题行为由此而产生。
从大学生本身来说,其所具备的自控能力和学习态度对于课堂表现有着直接的决定影响。在以前的学习阶段,学生所受到的管理和约束较多,但这种约束更多的是来自于“他律”,如学校、父母。进入大学以后,学校管理较为宽松,同时也脱离了父母的管制,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自律”,但有些长期处于“他律”环境下的学生对于这种宽松的环境很不适应,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认为可以为所欲为,课堂问题行为应运而生。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的学习更加强调自主性,要求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对于大学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茫然不知所措。而有些学生受到当今社会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认为大学的学习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关系;也有些学生本身对于他所学的专业并不感兴趣,上大学只是为了混一张毕业证等等。态度决定行为,由于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决定了课堂行为的不正确。
从教师的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受到科研重于教学的观念的影响,有些老师在平时更加注重科研,在教学方面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表现在课堂上只关心自己本节课的时间怎样快点度过,本章节的内容怎样顺利地讲完,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则漠不关心、置之不理,缺乏对课堂的有效管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因此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课堂手机行为一发而不可收拾。而有些老师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增添新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学方式落后,照本宣科,不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激情不够,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教学上而是转移到了手机上。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
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虽然是发生在课堂,但其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本人、学校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一个有效的课堂,必定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的课堂,而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使课堂成为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一个个成为了“低头族”,不理会老师的教学,也不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彼此之间不发生任何的交流,结果是老师顺利地上完了课,学生也顺利地听完了课,但学生所听的和老师所讲的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老师专业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但由于教学对象没有积极参与课堂,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的,学生的不认真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到老师上课的情绪,让老师无法按计划组织和完成好教学工作,从而影响到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问题行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问题行为,过份沉迷于信息化工具和网络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些影响。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是依赖手机,而长时间看手机不仅会导致视力的下降,也会带来头晕、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另外,网络信息可以满足很多现实中不能实现的需求,但学生如果只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会逐渐脱离现实,与身边的人缺乏沟通和交流,形成孤僻、封闭的性格。同时学生分辨能力差,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也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对于学校而言,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问题行为严重影响学校的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成果的一种体现,也是平时学校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一种约束力。课堂问题行为体现的是对学校规章制度的不遵守,部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如不加以制止,就会蔓延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也会引起其他问题行为的产生,将会影响到学校的学习风气,加大学校的管理难度,并且进一步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二 信息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形成与他们本身的自主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从大学生本身出发,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在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应建立起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以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
高校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更加肩负着育人的历史使命。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手机行为,如果采用粗暴简单的没收、屏蔽信号等方式来处理,不仅不能形成规范的课堂秩序,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尽管上课不能玩手机,但他们同样会产生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逃课、睡觉等等,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不利于课堂的和谐。教育“宜疏不宜堵”,解铃还需系铃人,要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行为,还需要大力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学生本身思想实际出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到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弊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在课堂上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甚至是杜绝问题行为的发生。
(二)以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
教育目标决定了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使用手机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从课堂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开展。
1 深化理论教学,提高思想认识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发挥理论课的作用。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表现联系起来,充分挖掘其中有关于上课玩手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负面影响的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时,要让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他们肩上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需艰苦奋斗,而不是沉溺于手机虚度光阴。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把理论与大学生课堂手机行为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树立伟大的理想,而上课玩手机的行为与这一要求是相违背的。通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纠正行为方式。
发挥专业课程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各专业课程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专业课程的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比较了解,而且也深受学生的尊重与敬佩,这为专业课的老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利于专业课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专业课程的内容与德育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已有的或创设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如老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在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就业的前景,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
2 开展实践活动,提升自律能力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和责任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更深更直接地触动,对教育目的产生更多的认同和认可。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会和社团的作用,开展一系列与无手机课堂有关的主题活动,如班会、征文比赛、演讲、发放倡议书等。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使其从手机的世界中分离出来,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扩大人际圈,从而摆脱手机依赖。同时在活动中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自律的能力,自觉地约束课堂上的手机行为。同时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栏加大正确使用手机的宣传力度,让这一思想存在于学生生活、学习的任何时候,一个人如果长期面对一种思想的宣传,其自身的思想和观念必定会受到影响和改变。同时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多树先进和模范,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环境的熏陶。还可以开设相关的论坛,让学生自由交流,老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文明使用手机的观念。也可以邀请专家到学校来开展一些讲座,利用专家的人格魅力和讲座的引导作用,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启迪人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置相关主题,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了解社会的压力和竞争,从而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认识到要想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在必须勤奋刻苦,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而不是寄希望于投机取巧或其他方式,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
(三)以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作为其实践的基本途径
1 社会支持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形成相应的社会风气,否则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社会要加大舆论宣传,让所有人认识到“手机依赖症”的不良影响;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让学生接受正确价值观的熏陶,也给学生以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和压力,从而避免出现课堂玩手机的问题行为。同时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单位,家庭里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使大学生能文明合理地使用手机,父母平时应注意言传身教,尽量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手机使用频率,做好榜样,配合学校的教育。
2 制度约束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提高自律能力的教育,但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也需要规章制度这种他律的约束。学校和相关的行政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依据。学校应明文规定严禁课堂使用手机,否则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将其与学生的平时表现、期末评奖和评优结合起来。同时对于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也应做相应的制度要求,并且将其与年终考核和评奖评优联系起来。虽然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约束的外因和思想认识水平提高的内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由课堂使用手机到认真听讲的发展变化。
3 教学观念的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不管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的观念都应进行转变。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改变传统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应通过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具体内容,而且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实际,不断反省自我,注重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思想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行动上有所体现,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既管教也管导的教学管理观、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观、注重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观等等。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真正的认同和认可,达到思想上共振、感情上共鸣、行动上共进。
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它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规范课堂行为。
[1]董振华.浅议手机对高职院校课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2]刁益韶.论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薛宪方,王洋凯,高宁,韩亚群,任灵洁.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G641
A
1008-2549(2017)06-0039-03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C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