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学校传统特色,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2017-02-18朱志军张树明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教书育人 2017年24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大学

■朱志军 张树明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强化学校传统特色,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朱志军 张树明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随着我国逐步走向大众化、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时代,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严重,普遍缺乏自身特色,如何办出大学的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教育快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已是我国高校正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高校精准定位,强化办学特色,错位发展,百花齐放,使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办学特色;竞争力;高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各大高校都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时也面临着生源逐渐减少、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之间及人才市场的竞争加剧等新的挑战,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下,发展特色,提升竞争力显然是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尤其对于教育资源缺乏的地方性高校更应该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创声誉。

一 我国高校目前发展现状

我国普通高校普遍存在办学目标不明确,办学特色不明显,一味地追求高层次、高定位,争升级,争办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趋同化现象严重。

1 盲目追求“高、大、全”,偏离特色兴校之路

目前,我国的高校发展已进入一个误区,一味地追求“高、大、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趋于同质发展、同质竞争。一轮又一轮的“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学院升大学”就是一个明显的“追高”表现。没有硕士点学校在极力申报硕士点,没有博士点的也在积极申报博士点,这样就要求引进大量具有高学位的教师,而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已经很严峻了,现在已经开始缩减招生了,而为了申报博士点,还在不断的引进教师,这样盲目的追大求全,违反人才市场发展规律,最后造成师资的浪费。众多高校将发展目标定位于“省内一流”“全国一流”“世界知名”,重心都转到“升格”上,而忽略了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造成同质化发展,原有特色和优势丢失,市场竞争力下降。其实专科学校亦可以发展成一流的专科学校、学院亦可以办出一流的学院,而大学未必全部都是一流大学;高校追“大”表现为:目前高校无论是学生规模、校园规模、师资规模都较前些年明显增加,人们的观念是“越大越好”,殊不知“师均产出、亩均产出、生均投入”等是衡量办学效益指标。追“全”,单科性大学升格为多科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殊不知综合性大学恰恰最难彰显办学特色,办学成本也是最高的。

2 盲目追求市场,违反办学规律

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不是由某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市场、政府和高校等共同决定的。有些具有竞争性的学科专业,如MBA专业、计算机专业等,应该坚持市场导向。而有些不具有竞争性,且办学不可缺的学科专业,如数理化专业,应坚持以大学为导向。但是在我国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往往是一元导向,比如,外语、计算机、金融等专业就业形势好,各高校便纷纷创办外语、计算机专业和金融专业,而忽视办学规律,往往出现学科专业“忽冷忽热”的现象,造成办学资源浪费,无法彰显办学特色,更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地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原地质院校纷纷更名,改掉校名中的“地质”二字,例如,原华东地质学院改名为东华理工学院,西安地质学院改名为西安工程学院,原隶属于国土资源部的河北地质学院,在1996年地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改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随着近十年来地质行业的繁荣发展,该校于2015年又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而近三年来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地质行业日见趋“冷”,地质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种盲目追求市场热点,不遵循办学规律,对于一所高校的特色发展十分不利。

3 培养模式同质化,教师队伍全能化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采用同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教材与课程体系、考核与评价标准,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类型、模式的“趋同化”。科技人才培养不同于工业商品具有统一的标准,可以采用模具化规模生产,而人才培养具有异质性需求的,必须坚持因人施教,才能更好地满足对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需求,才能形成人性化人才竞争优势。对于科学研究而言,不同学科、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老师就更不能用相同标准去考核,以工科的标准考核人文学科的教师,必然导致他们无从适应。如果要求每位教师既要做项目,又要发表文章,还要搞推广的“全能型教师”,最终的结果是教师个性无法彰显、优势无法发挥,导致教师队伍千篇一律,从而影响大学特色的形成。对于高校教师考核应该分年龄、分学科、分层次进行,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为学校做贡献。

二 办学特色的必要性

办学特色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本校所独有,别的学校不具有,或者在水平和能力上优于其他学校的一种状态,这是一所大学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所在[1]。由于我国拥有众多高校,无论在生源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都客观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因此,办学特色对高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校保持长盛不衰的动力源泉。各高校特色化发展对于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都起到积极作用。大学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的种种需求,用人单位选聘一所大学培养的人才,关键不是该毕业生所具有的共性,而是它的特殊性,是大学所赋予给他的一种内在特质。如果一个高校培养的人才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在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中在学术界没有立足之地,那么这样的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办学特色对于一所大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任何一所大学都应倾注大量精力和资源,深度挖掘自身优势,去培养、积淀、凝练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 特色优势学科是办学特色的载体,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行业特色高校是指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中划入教育部或省区市等为主要管理的原行业部门所属、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2]。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这类高校正面临着分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保持和强化原有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它们要面对的重要现实问题。例如,东华理工大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响应党中央大力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号召,为解决寻找铀矿的技术人员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一所高校,始终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核工业发展为己任。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具有核科学特色鲜明的综合型大学。由最初的铀矿的勘查逐步发展到铀矿的选冶,核废物的处置、核环境的治理及核经济研究等“核”特色鲜明的一所高校。

1 基于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社会服务质量

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主要表现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必须以学科专业为平台,结合自身的传统和优势,搭建特色学科培养体系。特色学科专业是大学特色的核心,表现为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特定行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的高校往往拥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提到芝加哥大学,人们就知道它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堡垒,拥有十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到上海交通大学,就知道船舶工程是它的强项,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现代教育和科研的策源地;提到同济大学,就知道土木工程和城乡规划学是它的王牌。高校的学科专业水平决定了它为社会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具有鲜明特色专业是形成办学特色的最根本要素,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高校需要特色学科专业,通过为社会培养人才及科技服务产生广泛影响,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办学特色应集中体现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在履行大学职能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首先,以学科专业最新理论搭建学生培养体系,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升华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学科专业特色亦离不开高水平教师队伍的贡献,只有通过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在此基础之上,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培养出胜任岗位能力强、长期发展潜力优、业内广泛认可的高质量毕业生,从而提高了社会服务质量。

2 基于特色的科学研究,完善学科体系

没有科研的教学是肤浅的,也不可能有生命力。特别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本科教育的科研决不能脱离为教学服务这一主线,否则会产生“学术漂移”而失去自身特色,最终失去存在的价值[3]。科学研究是大学社会功能之一,是服务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

普通高校的科学研究应立足于特色的学科专业,依托特色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以地方经济建设和业内发展为主战场,围绕特色学科专业和行业内实际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提升高校行业内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强化专业基础理论研究,提高科技人才培养水平,重视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成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强调特色的科学研究,完善专业体系,重视发展特色学科的科研潜力,提高学科建设的档次和内涵,以社会发展和行业内的实际需要中发现提炼科学问题,并加以研究。以本行业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学科专业体系,形成行业内特色鲜明且能高效服务于行业的学科专业结构。

总之,强化办学特色,打乱优势学科,建设特色大学提高学校核心竞争能力,是当今大学谋求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当前形势下,大学要办出特色,不是靠追求规模大、学科全来完成,而是要彰显学科优势,坚持有所不为,挖掘大学自身所具有的若干个优势学科,追求差异化卓越。

[1]杨忠.办学特色是大学的生命[J].高校教育管理,2010,4(3):8-10.

[2]李名梁,陈士俊.大学办学特色研究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70-75.

[3]陈庆合,李海玉,陈巍.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特色及其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3):33-37.

G644

A

1008-2549(2017)08-0032-02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资助(JXJG-14-6-26、JXJG-15-6-10、JXJG-13-6-5)。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