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剔除小鼠艾滋病病毒

2017-02-18

生物学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源靶点艾滋病

[基因技术]

据2017年4月12日《科技日报》报道,美国《分子治疗》杂志刊登了美国天普大学华人科学家胡文辉等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从多靶点高效剔除了一种人源化小鼠多个器官组织中的人类艾滋病病毒,推动基因疗法治疗艾滋病向人体临床试验迈出重要一步。

在之前的研究中,胡文辉团队已成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有效清除了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系、艾滋病患者体内取出的T免疫细胞以及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在新研究中,胡文辉等首先向小鼠体内移植人体骨髓(B)、肝脏(L)和胸腺(T)组织或细胞,“重编程”出人源化BLT小鼠,使其具有与人类一样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及其潜伏方式。然后,以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把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运送到潜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源化BLT小鼠体内。2到4周后的检测后发现,小鼠多个器官内的艾滋病病毒基因组被有效切除。

胡文辉团队这次用多靶点基因编辑取代单靶点,以遏制病毒逃逸。他们针对艾滋病病毒转录区和结构区设计了4个向导RNA(核糖核酸),引导Cas9酶到预定位置实现多靶点切除,显著增加了艾滋病病毒的剔除效率。运用“基因魔剪”剔除艾滋病病毒还有一大优点:不影响靶细胞的存活和功能,即“只杀病毒不杀细胞”。然而,目前基因编辑疗法虽然不能100%清除动物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能够显著降低潜伏的病毒数量,因此它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组合,将不失为一种有希望的艾滋病治疗策略。

猜你喜欢

人源靶点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III型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在生物医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全国唯一人源化抗体小鼠 进入药物开发应用阶段
人源性Rab38荧光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