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中的“立场”
2017-02-18魏登尖
□ 魏登尖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中的“立场”
□ 魏登尖
在众多关于学生发展、班主任专业发展和学校德育工作研究中,“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探索与主张是独树一帜的,也是动人心扉的,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李家成老师作为该领域的代表,其著作《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更是闪烁着先知的光辉,凸显一个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者的学生立场、实践立场、专业立场、创生立场及情怀立场。
学生立场。重新认识学生,重新基于对学生发展的认识,醒思学生的存在状态,挖掘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日常生活现实,这些基本追求为当前的学生发展研究带来了一缕新气象。李老师一贯坚持学生立场,不断拓展关于学生发展的认识,提出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是指学生的创生性行为、复杂性思维品质、生成性精神品质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
实践立场。实践立场是核心指向。其一,根植于对生命自觉的实践关怀,关照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探索,改造的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形态。其二,根植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性理论研究,是基于大量的学校实践,体现理论的实践性追求和实践的理论性升格。其三,根植于学生发展实现的实践机制,指出学生发展是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创生、关系的孕育、自觉的力量及综合的体现”,基于学生来发展学生,基于日常细节以发掘丰富的育人价值,追寻的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实践关怀。
专业立场。其一,研究的专业立场。书中用专业研究的视角审视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专业的理论剖析,进而找到实践的、理想的、符合逻辑的诉求。其二,实践的专业立场。引领一线骨干班主任开展严谨的专业研究来推动学生的发展,强调实践性研究的理论品格和方法论,从而导向班主任实践的专业化发展路径。其三,追求的专业立场。针对学生发展路径和班主任发展的专业追求,学生追寻一种自觉的、健康的、主动的生命化生活发展之路,班主任追寻生命自觉的、综合融通的、专业生长的生活状态及实践品质。
创生立场。其一,研究内容上的创生立场。重建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掘学生日常生活的育人价值,最大程度重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发展状态。其二,研究取向上的创生立场。整体关照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并注重学生班级日常的内部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综合融通。其三,研究空间及追求上的创生立场。保持对学生生活世界研究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理论发展的生命力,保持对新的研究领域、新的生活背景及社会背景的关照和接纳力度。
情怀立场。前面几个立场聚焦的是“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变革性研究的品格,而情怀立场则发散出智慧的光芒和成人成事的人格魅力。一种保持了教育理想者的情怀立场,始终坚持教育的理想信念和不懈努力的实践品性;一种开拓了天地人事多元对话的情怀立场,在不断接纳、不断创生、不断对话中生成与发展,刻入生命立场的实践路径;一种延伸了学生、教师及学校生命自觉的情怀立场,是对人心灵的呼唤,对人性品质的关照,对终身发展的灵魂呼应。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师,学问之深,品格之高,引领之切,李家成老师如是;生命是实践之基,实践是存在之基,生命本质追寻的回归,人存在状态的关照,“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当是。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