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对十九大报告的解读和感想
2017-02-18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郑 飞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对十九大报告的解读和感想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郑 飞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涉及地理学科中知识,如“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地理学科中区域协调发展的知识,“天宫”涉及地球运动的知识,“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环境保护的知识。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单一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人民的需求层次日益提高和需求日益多元,这与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要,还包括政治等精神方面的需要和生态文明方面的需要。“白天深呼吸,晚上数星星”,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人民对生态文明的需求是在经济开发的活动中产生的。以前在物质文明不丰富的时期,生态良好,环境优良。然而,在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我们却失去了蓝的天、绿的水、清洁的空气。这不应该成为一个二选一的难题,二者应该可以协调发展的。
曾几何时,儿时和小伙伴一块捉鱼的池塘,变成了充满塑料袋的垃圾堆。蓝蓝的天变成了灰蒙蒙的天,清澈的河水臭味熏天。这些不应该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追求物质财富,不应该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应该以破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为代价,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不如不追求太多的物质财富。人类要清楚,生态环境是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本”、是“源”,离开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物质和精神财富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反思,开始了防止和治理污染的行动。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在高考中,还将环境保护内容列一专题以选修的形式进行了考查。
其实,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因此要在发展中解决。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日本国土面积较小,资源缺乏,日本人从一开始就有危机意识。在鹿儿岛县的大崎町,这里的人们更是将环境保护发挥到了极致。住在大崎町的人们,将垃圾进行了27种分类,这对于还没有普遍实行垃圾分类的我们来讲,是极其不可思议的。大崎町连续9年垃圾回收利用率排名日本第一,人均垃圾处理费不到日本全国平均费用的一半。但是这个全国第一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被迫做到的。大崎町的垃圾填埋场数量和场地有限,但是当地的垃圾数量在年年增长,这对于没有经费建造垃圾焚烧炉的大崎町来说只能杀出一条血路来,要在减少垃圾数量上下功夫,以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延长现有的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于是,垃圾分类应运而生。从最初的3种分类法,一直发展到如今的27种分类法。例如,各种瓶瓶罐罐都需冲洗干净晒干,取下瓶盖,并按瓶子的颜色扔进不同的分类垃圾袋,在指定的回收日,统一扔到垃圾回收点。因为当地人们较强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按照现在的趋势,当初已经宣判晚期的垃圾填埋场至少还有50年的寿命。如今的大崎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已经把环保做成了一种产业,将其经验向日本国内和其他国家推广。
人们的美好生活不应该遗漏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方面,应该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追求经济等物质文明和法治、公正等政治精神文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中国共产党已经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出最强音: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十九大报告对生态保护和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其解决路径作出了重大判断,对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青少年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