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点”带“面”细描绘
2017-02-18张静言
文/张静言
抓“点”带“面”细描绘
文/张静言
作文中的“面”就是文章的全局,“点”是指局部和重点。无数个“点”构成一个“面”。“面”好比芝麻饼,“点”就是饼上的芝麻。抓“点”就要分写,具体地写,像绘画般细细地描绘。作文之所以不生动,常常是由于“面”中缺了“点”,或是“点”描写得不精彩,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有位同学写了一篇日记: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到游乐场玩了一天,真是太高兴了!
我先去坐“勇敢者转盘”,转盘转得又高又快,把我吓惨了。
然后,我又坐了“疯狂的老鼠”,它好像要冲出轨道,吓死人了 !
接着我又坐了“超级秋千”,秋千荡得比楼房还高,太刺激了 !
最好玩的是“高空翻滚列车”,吓得大家大呼小叫的。
今天太好玩了!
这篇日记能得“合格”级,想得“优秀”级,得将“点”的描写改一改—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到游乐场玩了一天,真是太高兴了!
我玩了很多个项目。“勇敢者转盘”转得又高又快,把我吓惨了;“疯狂的老鼠”好像要冲出轨道,吓死人了,“超级秋千”荡得比楼房还高,太刺激了……
最好玩的是“高空翻滚列车”。当“高空翻滚列车”开动时,我心里倒还平静,列车只是“咔嗒咔嗒”地缓缓前进着,费劲地爬上坡去。突然,列车疯了似的冲下高坡,又扭转身子翻转过去。一片尖叫声响起,我吓得闭上双眼,只觉得头晕目眩,身体仿佛要被抛出去似的……车速终于慢下来了,我睁开眼睛,看见下面那么多人羡慕地看着我们,觉得自己真勇敢!下了车,就只觉得脸发麻、腿发抖……但要是叫我再来一次,我一定还来!
今天太好玩了 !
这样,“点”“面”结合,叙事既有全貌又有重点,让人印象深刻。
“老师,您改得真好。可让我自己修改,我又无从下手了。”一定有同学暗自在嘀咕吧!那好,老师透露两个写“点”的诀窍—
一、选准“点”,要选印象深刻的、新颖的“点”。比如上面日记中的“坐‘高空翻滚列车’”,《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第一场雪》中“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都选了令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的“点”。
二、用心写“点”,即把选准的“点”详详细细写深入,写具体。老师建议你们从写人记事开始练习。比如下雨了,看见家长来接孩子,就可以这样来写:
只见校门口站满了焦急等待的家长(这是“面”),有的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朝一年级教室望着;有的举着伞,皱着眉叨咕着 “咋还不放学”;有的不住地看腕上的表……终于放学了,就在门口的栏杆举起的那一刹那,家长们蜂拥而入。一位奶奶跑到孙子面前,蹲下身子,一边轻轻地将风雨帽给孙子戴上,一边关切地问:“冷不冷噢?”(这是“点”)
这个片段成功之处就在于细致描绘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
如果你能这样坚持从生活中找到“点”,常常练习,把“点”描写精彩了,作文立刻能从“合格”升为“优秀”。不信?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