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
2017-02-17李雪
李雪
摘 要: 兒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的最大差别就是学习习惯的差别。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其受益终身,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一直碌碌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习惯培养 练习与指导 小学生
我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十年班主任工作让我越来越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深有体会:“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习惯是如何重要,学生一旦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都很难让他人接受,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重要,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的最大差别就是学习习惯的差别。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其受益终身,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一直碌碌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我觉得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是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曾经无数次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跨国公司要招聘人才,应聘者特别多,经过多轮测试,最后有六位进入面试,当他们被通知依次进入某间房间时,发现那里空无一人,最后负责招聘的主管来了,留下了里面个子不高,学历也不是最好的那个,他们问为什么不面试就决定了他,主管说:“只有他在进门时敲了门,在进门时把脚在踏步上踏了干净,只有他在进门时轻轻带上门,这些良好的习惯可以决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些人很吃惊,他们没想到竟然输在这些小细节上。回顾自己十二年教学经历,我曾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的行为习惯千差万别。为了让自己教过的孩子也像那个年轻人一样,长大后也能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受人器重,所以,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我始终不忘“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始终不忘“从小养成好习惯,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会使孩子受益终身”。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呢?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时间习惯的培养
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谈论培养习惯的重要,而一下子对小学生提出一大堆养成习惯的要求。乌申斯基在《论习惯的培养》一文中说:“起先应当让孩子习惯于服从2~3项容易达到的要求,别因要求太多和难度太大而限制他的独立性;这样,你才会有把握地相信,孩子会更容易服从你的新的决定。如果一下子用大量规则要求孩子,那你就是迫使他违反它们中间这一个或那一个规则,因而你想使他养成的习惯也就不可能在他身上扎下根来……”因此,在一个时期内(如一个学期)只能重点培养一两个习惯。
刚入学的孩子因为年龄小,时间观念不是很强,总觉得自己还小,要学习的时间还早,所以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根据班级的班风要求,每年开学我都和孩子一起建立科学的时间表,如规定孩子按照学校的时间表起床、吃饭、到校,做功课、打扫卫生等,使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养成在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的好习惯,对于规定的学习任务,我要求孩子们一定要按时完成,绝对不允许出现拖拉和不做的行为。教育孩子做事情要表扬与惩罚并存,对于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时表扬鼓励,对于没按规定时间做该做的事情的,绝对不可以听之任之,一定要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说出下次该怎么做。只要坚持,最多半个月到一个月,学生就会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了,也不会为没有目的而迷茫。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学习有时候是单调的、紧张的。学生从早上起身到晚上睡觉,都有一定的规定,要想把成绩提上去,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我从不放松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从一年级入学初,我就要求从“明日学具,准备齐全”(每天晚上按第二天课表准备齐学具)“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一尺一拳一寸和执笔姿势)等动作性习惯入手培养;一些智慧性习惯,如“读书看报,查找资料”“学有目标,学有计划”,则在四五年级重点培养。
培养习惯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如学生甲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当务之急是培养他“当天任务,当天完成”的好习惯;学生乙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改正作业和卷面上的错误,那么培养他“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对于学生的学习,我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告诉他们学习方法而已。我从二年级就要求他们提前预习课文,预习内容是阅读课文3遍,理解不懂的词语,掌握课文中不会的生字,就是这么简单,因为有明确的目的,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就不是虎头蛇尾,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了。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先检查课文中要解决的生字,然后找学生读课文,最后就是让学生提出自己预习时遇见的难题,大家一起解决。等到这些流程结束,一篇文章就在大家的交流中读懂、弄明白。一篇需要三课时上完的文章,我们一般1~2课时就结束,余下的时间我会要求学生立即独立完成练习册、补充习题等课外作业,既让他们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又避免课外作业给学生带来的负担。
三、遵纪习惯的培养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教师则是学生的行为楷模,方方面面都有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地方。孩子不仅会从教师的言论中受到教育,而且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要以身作则,尤其有时无意违反了某种规章时,应及时改正,并向孩子说明错在哪里和不改正的危害性。对此,我深有体会。刚接手这个班时,由于我的嗓子不好经常咳嗽有痰,有时我不注意,把痰随意吐在地上。正是这个不经意间的小动作,误导了我们班的学生,许多学生也像我一样随地吐痰。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时,我深深地自责。在一节班会课上,我对全班同学做了自我批评,告诉学生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将痰吐在纸巾里,然后扔到垃圾筒里。从此以后我慢慢改正,不少学生也像我一样改掉了这个坏毛病。这件事我想起来就后怕,由此可见,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
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不能迟到或早退,上课不说闲话,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作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教师告诉孩子上学离家和放学回家要让家长知道,遵守公共秩序上公共汽车要按排队,看电影或文体演出要对号入座,保持安静,要维护公共卫生,公私分明,不贪小便宜,不损坏公共设施。这些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却反映出一个人的素养。
四、加强行为的练习与指导
“习惯是人经过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而养成的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乌申斯基说:“我们应当对这种行为方式经过周密的思考,并把它用简单明了又尽可能扼要的规则表达出来,然后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些规则。”一般而言,习惯不是简单的动作,而是一连串动作,从而构成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因此,学生要经过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才能熟练和养成习惯。
在练习初期,教师和家长要通过行为示范让学生或孩子模仿,并进行“手把手”指导;在学生或孩子初步掌握行为要领时,让他们自己去做,教师或家长要经常在一旁观察,并做必要的指导;当学生或孩子已经建立了某种行为方式时,应放手让他们独立去做,教师或家长只做偶尔的监督和检查。乌申斯基指出:“反复多次地进行某一种活动,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条件。”每当学生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肯定或奖励,那么他发生这种行为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这就是所谓的“正强化”。对学生的激励可以有很多“强化物”,如社会性强化物(微笑、抚摸、夸奖、奖状等);消费性强化物(糖果、饮料、巧克力等一次性消费物品);活动性强化物(看影视、去公园、踢足球等);操作性强化物(玩具汽车、变形金刚、组合玩具等);拥有性强化物(文具盒、图书、光盘、小提琴等)。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教师是一份良心的职业,我们的肩上担负着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和有用之人的神圣职责,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祖国的明天,一定要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共同为孩子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乌申斯基.论习惯的培养.
[2]叶圣陶.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