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因技术的伦理分析

2017-02-17孙方圆

青年时代 2017年3期

孙方圆

摘 要:基因技术的使用在未来可以实现病发前的干预和病发后的临床治疗,可是基因技术的使用也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冲击,新技术的使用必须遵循伦理原则的限制,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关键词:基因技术;尊重平等;以治疗为目的

一、什么是基因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基因也被称作是遗传因子。对于遗传现象,最朴素的表达莫过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注意到自己的长相和父母之间有某种相似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基因一半来自于父亲,另一半来自于母亲,一个受精卵的形成,一个生命的诞生,就是基因传递的过程。通俗讲,基因就是生命的基本因素,它控制着人的生老病死。为什么有的人是黑皮肤,有的人是白皮肤,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是高鼻梁,有的人是塌鼻梁,这些都是基因决定的。

为了破解基因奥秘,破译人类遗传信息,在1990年由美国领衔,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及我国共同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三大科学计划。这个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干什么的呢?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从而解读所有的遗传密码,揭示生命所有的奥秘。破解了人类基因之后,我们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底哪个基因具体针对哪个人体部位、决定哪项生体机能,如果我们想要改变或者修正某个身体部位或者某项身体机能,只要修正体内基因就可以了。

二、基因技术的社会作用

当下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给基因性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新的希望,首先,把基因技术用于事前干预的临床诊断,可以帮助我们预知某些以前无法预知的疾病,比如可以在胎儿出生之前进行诊断,甚至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结构的方式,来彻底根除某些遗传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地中海贫血,在去年3月份,我国科学家团队就已成功实现了修改人类胚胎DNA;其次,把基因技术用于病发后的临床治疗,就拿糖尿病来说,是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细胞出了问题,如果使用基因检测技术,就可以找到坏死的胰腺细胞对应的基因缺陷,针对基因缺陷予以修复或替换,就可以恢复胰岛素的分泌,从根源上治愈疾病,使糖尿病患者不再因并发症而日渐虛弱。基因技术无论是在事前干预还是病发后的治疗,都为临床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给人类也带来了福音。然而与此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就拿事前的基因诊断来说,一个被诊断为先天性缺陷的胎儿往往面临着被流产的命运,基因技术是否是一种杀人的手段呢?再或者这个被诊断为缺陷的胎儿有幸接受了基因治疗,那这个接受了基因编辑的新生儿还是与他的祖辈父辈一脉相承的呢?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思想受到了挑战。面临如此多的伦理问题,我们要在严格的伦理原则限制下开展基因技术的研究。

三、基因技术的伦理原则

基因技术的伦理原则包括着四个方面:知情同意原则、安全性原则、尊重与平等原则、以治疗为目的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和安全性原则适用于所有的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在本文中我重点阐述后面两个原则。

(一)尊重与平等原则

基因作为人体重要的身体信息,他与人体器官一样是个人的财富,而且基因决定着人与人之间差异,还具有极强的隐私性。基因诊断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可能窥见到以前无法知晓的一些个人秘密,比如这个人是不是色盲,比如这个人有没有先天性的心脏病。而这些信息一旦泄漏,很可能招致周围人群对当事人的歧视,正如今天的艾滋病患者、乙肝患者所遭遇的那样。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包容并蓄,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世界,无论是对于缺陷基因还是携带有缺陷基因的人都应该予以尊重,坚持平等原则。与此相悖,基因治疗的关键是要确定缺陷基因,即引起疾病或不良性状的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显示,基因与疾病之间并没有一对一的线性因果关系,某些“致病基因”同时又可能是其他疾病的抗病基因,在特定情况下对有机体起到保护作用。正如梵高虽然患有精神性疾病,但是他却有着非凡的绘画创造力。就像那就话说的上帝在为你关上门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天才与疯子是否真的只有一线之隔”呢?在2015年6月8日,一篇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为这句话找到了科学证据,该研究显示:人体自带某些具有患有精神疾病风险的基因,而创造性人才携带这种基因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出25%。可见,任何人都不容小觑,基因是好是坏不能简单用“是”和“否”来简单评述。就好像有的人喜欢大眼睛,认为大眼汪汪才有自信,可是环肥燕瘦,各有所好,也不排除有些人喜欢小眼睛,认为小眼迷离更加迷人。既然基因是平等的,世界是包容并蓄的,能否通过基因技术改变长相呢?

(二)以治疗为目的原则

大家知道韩国的整容技术非常先进,为了让自己更加美观更加上镜,很多韩国女星进行了整容,通过整容修正自己容貌上的缺陷,然而整容只是改变外观,而无法改变决定长相的基因,所以就会出现母亲长得美、父亲长得帅,而自己的孩子却不如父母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一步到位,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长相呢?答案是非常掷地有声的:不能!因为它超出了基因技术使用的逻辑底线:以治疗为目的!

首先,类似的基因增强会导致个体安全性的问题,比如过分增长身高会引起身体的不平衡,增强记忆会引起人的情绪不稳定等等。其次,如果使用基因技术超越了治疗目的,还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对于转基因这个词语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转基因就是基因技术的运用,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当中运用最广泛,转基因大米、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等等,早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餐桌。如果把转基因技术应用到人类身上,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然而如果我们把转基因技术应用到人类,那么,异种人就将不再只是电影里的人物。还有一点更令人害怕的是,如果不把基因技术的应用限制在以治疗为目的中,将会出现比核武器、生化武器更具有针对性的基因武器,基因武器只会对特定遗传特征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一旦有了基因武器,使用者不需要再劳师动众,只要将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基因病毒投入到他国领土,让细菌自然扩散、繁殖和传播,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使他国的人患上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从而在战场上失去战斗力。由此可见,无论是转基因人也好,基因武器也罢,都将会对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和危害。

基因技术是一项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基因技术究竟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就要看我们如何去利用它了。利用得好,基因技术可以造福人类,比如: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基因技术破译出四株非典病毒,为抗击疫情立下汗马功劳;基因技术还可以实现产前治疗。但是如果利用得不好,将会使整个社会陷入迷茫和困惑,甚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那么,福与祸的界限在哪里呢?就是在运用基因技术的时候,我们必须遵守知情同意原则、安全性原则、尊重与平等原则和以治疗为目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本富,李曦.医学伦理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赵一鸣.医学伦理学:医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2005,06(6):424-426.

[3]毛新志,殷正坤.转基因食品—自然的还是非自然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5).

[4]刘学礼.生命科学的伦理困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陈勇,郭玉松.科技伦理责任观基本内容论析[J].伦理学研究, 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