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近代以来的中美关系变迁和实质

2017-02-17黄东梁

青年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家利益中美关系

黄东梁

摘 要:中国和美国就像矛盾对立和统一的双方,从清末的被侵略与侵略、到民国的扶植代理、到建国初的敌对封锁、再到现在的斗而不破,尽管中美之间的关系几经变幻,但是有一条主线却始终没变:国家利益是一切国家对外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国力的强弱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必要的依据和参考标准。

关键词:中美关系;国家利益;对外关系

一、近代以来中美之间关系的变迁简述

(一)清末

根据记载,美国自1805年便开始对华输入鸦片,先后利用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美《续增条约》以及清政府同英、法、美、俄等十一国签订的《辛丑条约》获得大量赔款、通商口岸、领事裁判权、外交豁免权、最惠国待遇以及海关关税等诸多的特权,到18世纪末更是提出了“门户开放、一体均沾”的对华政策。面对诸多的不平等条约,尽管中国人民有过抵抗的尝试,但始终难以摆脱被侵略、压榨的命运。

(二)民国到建国前

1916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各自割据一方。其中,奉系、皖系受日本支持,直系受英、美帝国主义支持。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世界霸权的中心逐步转移到美国,同时为了对苏联形成战略上的牵扯和压制,美帝国主义大力扶持蒋介石为其代理人在中国从事反共活动,妄想中国成为牵制它国的“马前卒”。

(三)建国初期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加紧对中国的围堵封锁。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对外方针。

20世纪5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发动针对朝鲜的侵略战争,甚至一度将战火烧到我国境内,更是将其“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为了打击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以及支援朝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至到1953年7月,双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20世纪60年代美国借口所谓的“北部湾事件”再次发动了针对北越的侵略战争,其军用飞机侵入中国海南岛、云南和广西上空进行轰炸,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和人民安全。面对越南劳动党的支援请求,我国向越南提供了全面无私的援助。1973年3月,侵越美军开始撤出越南,8月中国支援部队全部撤回国内。

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矛盾加大,同时美国又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这为中美关系改善提供了契机。于是就有了著名的“乒乓球外交”,经过中美双方的频繁磋商和精心设计,尼克松于1972年2月21日实现了其对中国的破冰之旅,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6日,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设施、废除美蒋条约。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从此实现了正常化。

(四)当今

中美关系正常化至今,并不是一帆风顺。1989年至1991年苏东剧变后,美国真正的实现了“一超独霸”,自此中国代替苏联变成了美国针对的目标。1978年末至1989年“中美蜜月期”结束以后,中美关系经历了诸多的挫折,例如:1993年7月的“银河号事件”,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的“臺海危机事件”,1999年5月的“五八事件”,2001年4月的“81192撞机事件”等。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加紧实施所谓的“战略重心东移”,从各个方面下手围堵中国,压缩中国发展和纵深的战略空间。尽管如此“合作共赢” 仍然是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主流。

二、中美关系变幻的依据和实质

尽管中美关系千变万化,但是有一条主线却始终没变:国家利益是一切国家对外战略的根本依据。“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冲突与联合的根源, 是各国行动的指南针、国际关系的晴雨表, 它本质地决定着国际关系的形态。古希腊学者修昔底德说:‘无论国家之间还是个人之间, 利益的一致是最可靠的结合。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更是直言不讳:国家没有永久的朋友, 也没有永久的敌人, 只有永久的利益 , 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国家利益的决定性作用。国家利益是一个政治实体存在的底线, 若放弃了国家利益这个核心, 政治实体的存在就成为泡沫。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构成的, 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除了国家利益之外,综合国力的强弱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也是决定每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中采取何种战略和姿态的必要依据和参考标准。中美间关系变幻的实质是为争取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空间、实现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前途和命运之争。

参考文献:

[1]黄卫星,丁宁.试析中美主流媒体的国家利益观差异--以《纽约时报》和《光明日报》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报道个性为案例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第5期,第55-63页.

猜你喜欢

国家利益中美关系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