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
2017-02-17李敬
李敬
摘 要:我国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文化的传承性是二者契合的理论依据,传统家训文化的式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需落实是二者契合的现实基础。利用传统家训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建设有许多效途径,如充分挖掘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优秀德育资源,积极推动传统家训现代性转换;通过家训家风建设构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动员机制、延伸机制;注重家训家风建设,为助推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推动力、吸引力、影响力等。
关键词:传统家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
我国传统家训文化中包蕴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更强调是对当代社会各种思潮和社会意识的加工、凝练,但其批判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二者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同质同构、一脉相承的社会价值追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一、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理论依据
文化的传承性是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理论依据。
我国传统家训是家庭或家族长辈对子孙的直接训示和亲自教诲,既有兄长对弟妹的真诚劝诫,也有夫妻之间的深情嘱托;既有治家教子的内容方法,也有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传统家训文化长期存在在于封建社会环境里,以时代文化特征为基础,并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历史延续,内容不断更新发展,形式不断完善,意义逐渐饱满。从家庭角度来看,具有家庭教育的性质,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具有治国的性质,从文化的层面来看具有传承文化的重要价值。即便各个历史时期各有特点,甚至内容方式都有区别,但其文化属性一脉相承。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民族文化的世代傳承,得以使民族精神的内核有效地融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潜意识和心灵深处,成为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所以,民族发展的历史,既是民族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也是民族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民族文化正是通过在积淀中扬弃,在扬弃中完善的过程得以不断传承。否认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就等于否认整个民族文明史发展的连续性。中华民族只有通过传承共同的民族文化,才能完成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和社会的整合,构成民族认同感和内聚感,最终凝结稳定的民族性。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共同体可以识别的符号,又是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维系。民族文化通过传统家训的途径,传承中华道德文化和儒家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主流道德价值观大众化最简便易行的途径。传统家训中的忍让为怀、宽宏大量思想,慎独慎微思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思想,勤俭节约思想等等绵延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纵历经千年而依然不减其明光,这些优秀的思想意蕴都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现实基础
传统家训文化的式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需落实是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化”。家训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家庭教育自古至今都是中国人接受教育的原点,家教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首要场所,对个体的社会化及社会人格养成具有奠基性作用;是维系家庭和睦、稳定家庭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影响社会风气和社会安宁的重要元素。但伴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的职能、社会地位、结构、家庭关系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家风,新家教方式不断涌现,但家庭德育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扬和改善,许多优良家风的传承面临着困境。“小皇帝、小公主”,“啃老族”,“富二代”,“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小三、婚外情”,“386199部队”等现象都阻断了良好家风的传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拾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深挖核心价值观积淀的历史经验,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治国理政、道德建设等提供有益启示。
家训文化的核心是塑造、培育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训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内容、目的、价值取向上有很多互通和一致之处,这使得可以通过家训家风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成为可能。我国优秀家训文化从个体层面奠定社会成员的人格基础,塑造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基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塑造合格主体。家训文化通过直接的耳提面命进行谆谆教诲,可操作性强;直接将家庭教育落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时效性强。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真正地落小、落细、落实,就必须借助家庭这个基本的社会单位,在借助家庭这个平台的时候就必须进一步通过家训文化潜移默化、传情达意这个切口才能彰显教育效果。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有效开展与时代精神相匹配,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克服价值观理解和教育上的“断层”和“缺位”问题,就急需借助传统家训文化这条有效途径。
三、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有效路径
既然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着理论与现实上的高度契合性,这就使得利用传统家训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建有着许多现实的可能性和有效途径。
(一)充分挖掘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优秀德育资源,积极推进其现代性转换,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优秀德育思想
传统家训文化中包含的优秀的道德传统是我们割舍不断的文化脐带,为我们今天构建新型家庭伦理道德、形成良好家风提供源源不断的伦理资源。传统家训中蕴含着很多值得我们弘扬的精华,如在为人处事上宣扬与人为善、在自处上强调要慎独、在持家上提倡勤俭、在为官上提倡要清廉等,但传统家训中也蕴含着很多不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我们批判和抛弃的糟粕,如家庭关系上的上下有别男尊女卑等级观念、择业上重农轻商观念、认识事物上的封建迷信观念等。继承传统并不等于要完全回归传统,更注重超越传统。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辨证主义的“扬弃”准则,遵照超越、综合、创新的原则,以构建新型家庭教育模式、建设良好家风为抓手,以家庭教育、家风建设、道德教育有机衔接为目标,从内容上批判继承古代家训,建构和完善现代家庭道德体系,从形式、方法上借鉴古代家训,注重家庭道德规范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从文化价值上,充分认识传统家训文化对现代和谐家庭构建的文化价值启示,积极推动起现代性转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打下牢固的基石。
(二)借鉴家训家风建设的有效经验并积极拓展,构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机制
1.借鉴传统家训家风建设的有效经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宣传动员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与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教与灌输,更不能依靠行政命令与强制动员,应该学习传统家训建设与教育的经验,使之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自发的价值追求。传统家训教育所倡导的行为灌输与言语疏导相统一、道德理论与生活实践相协调、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所启发。
具体来说,传统家训教化强调教化要及早着手,注重慎之于始、扶正固本、养正于蒙,注重蒙养之教的基础性;注重以爱促教、以教节爱、爱教结合,讲究严慈相济,以严正慈、以慈辅严,大大提高家庭教化的亲情性、有效性;在教化的过程中善于从自己的人生经历、所见所闻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增强教化说服力、感染力;注重事理交融,事中见理、以理范事,追求家庭教化的平实性;在教化的方式上强调榜样垂范、环境熏陶、潜移默化,强调模范的塑造的濡染性;在教化的方法上注重把握禀赋、区别长幼、因材施教,加强家庭教化的针对性。这些有效经验若能被广泛汲取,必然避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建设的行政强制性,将人民群众的个体道德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2.积极拓展传统家训教育的有效经验,打造从家庭到学校、到行业、到社会的教育延伸机制
道德教育要实现其效能最大化,重要策略是凝聚家庭、学校、单位与社会的合力,四者在时空上形成一致性,互相联系、互相贯通。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奠定了情感基础,行业或单位教育又检验学校教育的成果,社会教育又为学校教育提供实践和深化的机会。从家风家规、家训文化建设延伸到校风校纪、学校文化建设,延伸到行风行规、行业文化建设,最终延伸到社会风气和全社会的文化建设,教育机制也不断延伸,从而不断释放出家训的潜在力量,不断扩展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效用。
(三)利用传统家训文化,为助推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新动力
1.利用传统家训文化,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推动力
组织专家学者及高校等教学研究机构加大对传统家训文化、德育思想的理论研究,不断梳理其丰富内容、挖掘其深厚内涵,拓展其广博影响,为核心价值观建设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充分利用传统家训建设中家风熏陶、奖惩结合的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实现人文传统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2.利用传统家训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吸引力
家训寄寓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情感表达、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积淀为家庭、家族成员甚至整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共识。其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来自于家庭或家族成员的普遍认同。所以要提高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必须在“认同感”上下功夫。可以通過树标杆的方式,弘扬榜样、塑造典型,发掘家庭、家族成员的示范性作用,树立社会价值评判的标杆;可以通过晒家训的方式,倡导群众勇于晒出自己所在家庭过家族的优良家训,形成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可以用征集令的方式,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征集家规、家训故事及线索,推出优秀家训向群众广泛宣传。
3.利用传统家训文化,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影响力
传承传统家训文化要结合新形势、突出新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显大众化、要作为一种价值标准融入家训文化建设中。所以在内容上要不断打通传统家训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的关节;在形式上打破传统家训文化囿于家庭内部的封闭特色,扩大其家国情怀和时代特色;在传播方式上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既要把优秀家训文化上升到核心价值观的层次,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微到每个家庭成员,实现核心价值观下落和民间价值观上升的完美结合。
历经几千年历史洗涤的传统家训包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养成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如立德为先的思想精华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追求,修身齐家的思想精华萌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私德教育,治学入世的思想精华契合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人处事的思想精华孕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德教育等。在当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教育的大潮中,重温传统家训文化的精华理念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徐少锦.中国家训变迁[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2]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M].人民出版社,2011.
[3]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
[4]陈晋.从家风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
[5]王长金.传统家训思想通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