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学特征
2017-02-17王彬
王彬
摘 要:吴昌硕是晚清海派花鸟画大师,其作品集齐画、气、势于一体,不仅与文人画的抒情写意不同,在表达方式上也有独特之处,在中国画坛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画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吴昌硕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学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吴昌硕;艺术作品;形式美学特征
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他特殊的艺术品格对近代绘画有着极大的影响。吴昌硕将诗画融入印中,又通过书、印让画面更加丰富,他的作品不仅吸取了传统艺术的精华,又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吴昌硕和谐的将书、画、印三者融于画面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浑厚拙朴的艺术特色
只有自然,质朴的描写与写作,才能够将大自然真实完美的表现出来。对艺术家来说“拙”就是一种对艺术创作的自我超越。吴昌硕的作品中处处都透露着“浑厚拙朴”的特色。他的篆刻最能体现这种“拙”的风格。吴昌硕临摹了大量的碑帖,他运用自己的艺术个性,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把不同时代的各种字体巧妙的进行结合,并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达到了刚柔共济的艺术境地。篆刻表现出的特点常常是拙但却朴,丑但也美,古而今,变而整。在篆刻方面,从吴昌硕的印章中可以看出,他各个阶段的刀法及刀,诗根据印章风格变化而改变,他早年的刀法有多种涉及,中晚年的刀法变得直爽,不拘小节,追求大气、磅礴的气势。
二、去形写神的描写方式
吴昌硕的艺术功底深厚,精通王体。他将石鼓文传统的方正字体改变为纵向长方的字体,使字与字之间的距离缩小,错落有致,古拙苍劲。吴昌硕将书法融进画中,《墨梅图》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作。他用篆籀作画,将草书作为梅花的枝干。从而使整幅画的构架显得雄伟,多而不杂,错落有致。其中以焦墨和秃笔为主,一挥而就,让人看后享受其中。众所周知,画画最重忌讳的是随意性,所谓的随意性就是没有神,只有物体的外形。吴昌硕一直坚持“去形写神”的意境追求。这里的去形并不是说不要形了,而是将所画之物由形升华为神似。吴昌硕的“神”更多的是体现在画的“势”上。中国话最为讲究的就是画的势,画中有势,才能使画显得更具生命,才能将作者所要表达的透漏出来,进而影响观画者的情绪。吴昌硕最擅长画中形的布置和笔画间的气势,吴昌硕通过置陈布势将画各个点相融合起来,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活力。在《先发高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整幅构图位置都在为势做铺垫,气息相融,将形式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吴昌硕画枝干时总是让其向上,这是为了更好表达吴昌硕自己的情绪,一种逆势而上的气势。这种气势寄托着他的思维和感情,展现出了他豁达的气量。
三、饱满的艺术形式
克罗齐曾说过,诗人就是将存在于所有人心中相同题材的事物,通过特有的方式向人们展现出来。艺术通过形式表现的更加真实,其中吴昌硕的作品通过极好的形式美使画面显得更加饱满充实。饱满充实的艺术作品才能更好的将其精神境界表现出来,这种精神境界是艺术生命的根基。饱满充实的艺术作品既表现出了创造者非凡的创造力,同时也将作品中那种饱满充实,博学多才的精神内涵呈现出来,将人的思维境地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吴昌硕特有的形式美通过饱满充实展现出来,书、画、印融于一体。如果单独的去看吴昌硕的书或画或印,这三者各具其特色,各有各的精神内涵,这列所谓的相容,并不是将其三者简单的进行拼接,而是通过适当的协调的相融在一起,使其更能很好的表达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表现力。饱满充实的创作手法有机的把虚实和疏密等画面构图联系在一起将势突显出来。正如吴昌硕的《采菊东篱下》所体现的,无论是画的开合状态、题材的选取还是精细的笔画和落款印章,无不体现着吴昌硕那种画由心生的自信。画中那首出自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题款书法潇洒自信,体现出了吴昌硕泰然自若的心态。
四、独特的书法造诣
吴昌硕多才多艺,他不仅在诗文上有高深的造诣,也非常精通书法,这也让他的作品可以做到借古开今,吴昌硕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其对于篆书、石鼓文的研究。与一般的艺术家不同,吴昌硕的书法强健浑厚,融合了草篆两种字体,将古篆的艺术源头融入到了绘画中,造就出了淳朴的艺术灵魂。在吴昌硕的绘画作品中,书法对他绘画的渲染作用非凡,可以说是成就其繪画艺术之根本。他对线条的深刻领悟力、他的书法功力以及涵养笔墨使他的作品始终能凸显一种独有的审美价值,能够传达出中国绘画艺术中笔墨表现的独立意义和永恒价值。
五、结束语
吴昌硕作为一位海派的艺术家。他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艺术浓厚的创作气息,再加上自我的领悟,经过不断地深入钻研,为众人展现出了他独有的形式美,并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巨作。从吴昌硕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今结合的影子。通过吴昌硕的形式美,在进行国画的创作时,我们可以加以借鉴,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周凯达.任伯年、吴昌硕绘画构图形式的比较——以视觉心理学为角度[J].艺术探索.2010(04).
[2]李永新.与人交,与物融——漫谈吴昌硕的交游与性情[J].东方艺术.2010(16).
[3]沈揆一.复兴文人画传统的最后一次搏击——吴昌硕和海上金石画派[J].美术研究.2002(03).
[4]汤宝玲.追求郁勃 追求古拙——略评吴昌硕的艺术成就[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