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汪曾祺作品中的人性化表达
2017-02-17刘俊业
刘俊业
摘 要:文学作品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汪曾祺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情趣,构成了迷人的艺术世界,汪曾祺先生将其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都融入到他的家乡风俗描写中,淳朴、自然,吸引着读者的目光。本文主要就汪曾祺作品中的人性化表达进行分析。
关键词:汪曾祺作品;人性化表达;分析
汪曾祺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散文家,是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他一生中有很多的成就,但是却极其低调,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沈从文是他的老师,创作的作品也颇受沈从文的影响。汪曾祺主要的创作是以散文为主,看似形散但神不散的写出他那十分热爱的家乡,写家乡的风俗、发生有趣的故事。从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汪曾祺先生对艺术美的追求,作品淳朴又自然,吸引了很多读者前来拜读。
一、风俗化的艺术描写
汪曾祺先生将其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都融入到他的家乡风俗描写中。汪曾祺先生在艺术创作的时候是非常喜欢描写风俗的,通过描写风俗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思想。他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的代表,是无可替代的,是一首首感人的抒情诗。除了汪曾祺喜欢描写风俗,还有其他著名作家也喜欢,如赵树理喜欢描述山西的风俗。孙犁喜欢将冀中平原的风俗写入自己的文章当中,如《荷花淀》其中的风俗写出了冀北平原自己独有的风俗。作家写风俗是有自己的艺术追求的,可能是为了将小说诗意化,可能是为了让作品更贴近现实,更加吸引读者、也可能是为了建构民族史诗,这些也都体现了作家对审美的一种追求,是对思想表达的一种方式。
汪曾祺先生通过对家乡风俗的表现,主要想要表达的人性化思想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下,人是渺小的,是要尊重自然的,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与人之间应该和平相处,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应该以善为本。热爱民族、热爱这世间存在的一切。作家创作的作品是要来自于生活,真诚的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种不加以掩饰的创作,也是一种乐趣。所以在汪曾祺创作的小说中,他所塑造的的人物描写都是他想要讴歌的人性,是有着性本善的美感的。他想要发现这个世间更多美好的人,也希望有更多心善的人,这是他的美好祝愿。但是有好就有坏,总是有对立面所存在的,所以汪曾祺先生也写了坏人进行对比写出人性的缺点与丑恶,从美学的角度來看,只有将人的好坏都融合在一起,才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汪曾祺先生对人性理想的追求与对美学完美的追求。
二、对人性理想的追求与审美的选择
(一)隐去丑恶,诗化世俗
这个世间存在很多丑恶,人性的丑恶、社会的丑恶、世俗的丑恶数不胜数,这些丑恶如果让作家来写,肯定是激起人们的愤慨,对这个社会充满了失望,这样不具有人性化的思想汪曾祺先生很好的处理,从美学的角度,缓和了矛盾,隐去了丑恶。不是说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里只写美好,不揭示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矛盾,他只是将矛盾进行虚化了,将苦难淡化了,只是用人们对待生活的乐观和坚强的生存意志将丑恶化解了,超越了本来丑恶的面貌,让人们更加相信这个世间美好的存在,例如《大淖记事》中,汪曾祺描写了刘号长人性的丑恶,他不仅强奸了巧云,还将小锡匠打伤了,本来在接下来的文章里应该狠狠的谴责刘号长,批判这个社会,但是汪曾祺先生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将大淖风俗作为写作背景,然后发生这样的事件后,锡匠们要顶香请愿,有威严的人们在茶馆会谈,最后刘号长要画押承认后离开,并没有描述去哪,就这样自然的化解了这个社会的悲剧,再没有矛盾冲突。汪曾祺先生就是让人们明白要以坚强的生存意志和智慧来战胜苦难,汪曾祺给读者一种小恶如戏、大善如气对待人生的态度。更是体现其对人性化思想的追求。
(二)对现实的关怀、对审美的选择
汪曾祺先生是生活在热闹繁华的城市里,但是却始终创作的作品都是关于家乡的风土人情,记忆中的小时候。其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汪曾祺先生进入老年之后才写的家乡。家乡给他带来太多的欢乐与美好的回忆。他是生活在年少时代的老人,这样的人是年轻的,尽管身体已经老去,汪曾祺先生在写什么上是有选择的,不是说什么都写,是要给后人启发的,让后人记住他家乡过去的模样和以及渐渐淡化的风俗,这些都体现了他对审美的一种自由选择。
(三)独特的情感色彩
汪曾祺也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大家,其作品中的思想都是采用审美形式处理后诞生的,他在作品中营造出富有情感的意境与情境,酿造着作者独特的想象。在早期的创作中,汪曾祺深受书香门第的熏陶,用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了下层劳动者的幽闭与茫然。在他的作品中,真善美是一种绝对的存在,其笔下的一些主人公的心灵往往不受尘世诸种观念的骚扰,在和平的无为之中,他们享受到了精神的绝对与永恒之美。这也使得汪曾祺笔下的一些人物在遭遇困境时能不思反抗、随遇而安。
三、结束语
汪曾祺先生以散文的形式来描述家乡的趣事与所见所闻,在这一篇篇作品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其对人性理想的追求和对艺术审美的严格选择,不愧是我国著名的大家。
参考文献:
[1]李光耀,房萍.论汪曾祺小说的画境艺术[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02).
[2]肖连花.“受戒”与”破戒”下的生命形态——浅析《受戒》中汪曾祺的生态伦理道德理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5).
[3]于岫岩.为有源头活水来——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归及其指导意义[J].大众文艺(理论).2009(10).
[4]童清华.从汪曾祺小说题材论汪氏小说的悲剧意蕴[J].大众文艺(理论).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