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鲁迅杂文创作形态的变化

2017-02-17贺雨晴

青年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变化

贺雨晴

摘 要:杂文是鲁迅创作的重点,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杂文在每一个时期,创作风格是不同的。本文主要针对迅杂文创作形态的变化展开分析。

关键词:鲁迅杂文;创作形态;变化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大家,他在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是杂文,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创作风格的转变

1920年中期,对于鲁迅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标识性的时代,因为在这个时期鲁迅的杂文在创作风格上发生了转变。其实准确的来说,鲁迅在发表了《忽然想到(七)》这部作品之前,是将他自己本身的那种社会形象和在社会文化中的体现出来的价值是直接公开写在创作活动中的。所表露的是一种以坚决维护新文化运动和文学社会改革的理性思维,而很少带有自身的一种情绪意趣。而相对于那篇作品发表之后,鲁迅则就在杂文的创作中,在各个方面都开始转向灵活鲜明、热情奔放地展现个性。所以纵观在此之前发表的一系列杂文中,鲁迅虽有所探索和创新,但还是过于拘谨,这也就从另一个方面反映鲁迅也在谨慎地细化和控制着自己想要流露的个性,那种微妙的变化显而易见。鲁迅所发表的有八篇文言论文,这与在《新青年》中发表的白话杂文相比较,则就明显地呈现出落差来。这就说明鲁迅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期间,就有意识地在避开那个他已往深陷其中的、有矛盾且复杂的思想。所以这种刻意的改变使鲁迅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那种潜藏在自己身上的乐观活力。鲁迅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初兴时期始终保持着一种像是局外人冷眼旁观的态度,而将鲁迅突然从旁观者的角度转向为核心,这则引起了很多人的瞩目和评价。

二、道德伦理的凸显

在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之后,道德方面的伦理意识逐渐凸显,这也是一个新的重要变化。至今都没有一位读者或者评论者在对于鲁迅的作品时,会完全的忽视在作品中显现出来的反传统和启蒙的主题,但也有不能否认的是,伴随着解读以及评价的视角的丰富,我们其实是不难发现在这些作品中所存在的更为深刻的主题。当鲁迅在1908年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这都是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将自己对社会文化及道德伦理方面上的批评进行了公开。而等到了开始流血革命的年代,鲁迅的道德伦理蓝图就和现实的社会之间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差别。从这方面也就可以看出鲁迅的思想由此变的消沉,另一个方面也开始慢慢地使鲁迅开始正视自我和对社会的批评。

《狂人日记》在表面上看,似乎是外向的,而实质上却蕴含着深层的悖反,鲁迅在1918年和1919年所写的杂文却与此前有所不同,它所展现的是新旧文化是绝对两极分化的和对传统思想是坚决反对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鲁迅就完整而深入地反应思想,但这也确实是鲁迅重新返回社会舆论领域对自己以往的思想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方式。他是把自己公开进行写作的行为当作是一种道德行为。所以当我们用一个时代的角度去觀察对待鲁迅这一时期的杂文作品时,就会明显的注意到一个特点是,虽然大多这些作品记录和评论到的现象问题与新旧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似乎都没有涉及或者是设定在一个专门的范畴之内,与此相反的只是停滞在了一般意义上的经验层,鲁迅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经验则是靠文化历史和生活习惯中的零碎记忆和感受形成的。

三、创作内容的转变

在鲁迅所写的四十篇杂文中看,超过多半都是写于或者发表在五四运动之后的,但是以这些杂文的创作内容来看,是主要倾向在一般社会经验方面正视新旧文化之间存在的对衡,他是不会随便轻易的就去追随社会热点,这并没有使鲁迅在五四运动爆发而产生转变。所以对于将强烈的自赎意识带入到文化革命思潮的鲁迅来说,愈渐深刻的五四运动其实也就抹灭了他所认准的那些群体形象。曾经那个与旧文化和旧知识分子对立的统一体,也因此变得四分五裂,而分散在社会空间里的知识分子则越趋鲜明。

个人的自我意志其实是很难改变整个时代的风气,更何况对于鲁迅来说,他所想到和看到的抗拒时代风气的途径并没有抱有多大的希冀,另一方面鲁迅也是从五四运动中认清了分化出来的两类投机分子的真实面孔。其实也不难发现,1921年至1924年,这一时期其实是鲁迅在杂文的创作形式上和思想内涵这两方面的重新认识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时期。

四、结语

鲁迅逐渐清醒的性情和气质,使得在这一时期内行如流水般的展现着他在文字方面的技能和创作体裁方面的独特创新,也展现着他在观察和剖析现实社会中具体的人和事方面的独特技能,而这一切都是来自于鲁迅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杂文作品中的。

参考文献:

[1]王吉鹏,陈晨.鲁迅杂文:“悲喜时节的歌哭”——评《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J]. 党政干部学刊.2013(09).

[2]崔建华.试析鲁迅杂文对汉代史料的运用与阐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3]黎保荣.鲁迅杂文的“对话”特质探讨——以鲁迅杂文中的报刊为中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4] 黎保荣.论鲁迅杂文中的几种报刊符号类型及其启蒙含蕴[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猜你喜欢

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可期待的包装变化
脱胎换骨新变化
直销在变化中保持不变
高考变化中的立体几何解答题
小改造,大变化
两代人订婚的变化
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变化的思考
鸟的变化系列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