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陕西科技创新亮点纷呈

2017-02-17张梅

西部大开发 2016年9期
关键词:十二五北斗科技

张梅

“十二五”期间,陕西科技助力“神十飞天”、“嫦娥探月”、“蛟龙下水”、核高基、北斗导航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同时,在工业、农业、民生及基础研究等重点领域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大型飞机研制和制造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翱翔蓝天,不仅补齐了中国制造短板,也是陕西装备制造的转型升级。由中航企业第一飞机设计院和西安飞机公司等单位设计制造的大型运输机在2013年1月实现了成功首飞,2014年亮相珠海航展,2016年7月大型运输机正式列装部队,这种重200吨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在国际维和、战略投送等方面大幅度提高了空军战略性军种地位和作用,运20运输机能够实现人机对话,未来可依托该平台,构建信息化空中作战体系。大型客机C919的机翼、中央翼和航电等大部分系统由陕西研制。陕西3D打印、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为大型客机的成功下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由航天六院研制的大推力120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YFl00点火热试车获得圆满成功。其推力比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动机提高60%以上,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由原来的9吨提高到25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也是我国第一款环保无污染发动机,是长征五号等大型运载火箭的“心脏”。为我国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继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完全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液体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承担了探月工程和二代北斗导航全球导航系统及卫星有效载荷系统和跟踪子系统等上百个设备的研制任务,投入16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开展了以探月工程为代表的126项关键技术攻关,成立有效载荷创新中心,与北京组成了系统创新平台,共同承担国家创新任务。此外,他们还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十二五”期间,他们研制的3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承担着为北斗导航进行先期新技术验证的任务,是为北斗全球组网探路的先行者,直接关系到后续组网建设的进程。卫星发射后,用户测距精度比第一代导航系统提高了2倍。为我国导航技术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来五院又将航天技术民用领域延伸,使得更多的军民技术能让普通群众受益。

在工业技术领域,通过产学研合作以及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陕汽集团成功研制出纯电动牵引车、大马力天然气重型载货汽车等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市场占有率连续几年超过50%,获国家授权专利30余项;陕鼓动力公司攻克了高效节能特大型轴流压缩机和TRT装置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型能量回收透平机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西北大学和延长石油集团共同开展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关键技术”,解决了在低渗、致密油田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利用、封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建成了国内首个全流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并成为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示范项目。

在农业技术领域,品种选育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新育成的早地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创陕西省年度旱地小麦百亩和万亩的高产纪录,“陕单609”玉米品种,创全国春玉米高产纪录;多个油菜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秦油10”创我国油菜单产新纪录。“秦优33”含油量高达47.7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主选育“瑞阳”和“瑞雪”两个苹果新品种,成为我国苹果主产区更新换代最具潜力的主栽品种;在“华优”猕猴桃新品种的基础上,我省又自主选育“瑞玉”、“璞玉”、“碧玉”等新品种,为我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品种储备。此外,“番茄2011”、秦白白菜、奶山羊等品种选育技术稳居全国前列,“牛羊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我省还首创了农业科技服务的创新模式——大荔模式,并快速在全省范围内示范与推广。

在民生科技方面,我省设立了科技惠民计划专项,在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取得了一批惠及民生的科研成果。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有一批创新药物获得国家新药证书,肝癌靶向新药等一批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同时,全省组织实施了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资源开发、生态治理与恢复等30多个重大科技惠民专项,推广应用、转化百余项成熟技术及科研成果,建立了一批“科技惠民示范县”,初步构建了科技服务于民生的工作体系。

在基础研究方面,陕西省基础研究项目获国家支持及研究成果均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陕西省获国家基础研究項目资金支持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资金支持总数位居全国第7位,创历史新高。从2011年到2014年,陕西省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累计125项,基础研究获奖占40%以上。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主持完成的“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项目,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进行了连续18年的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科技创新,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3亿亩,农民增收达93.32亿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北大学马晓轩教授主持完成的“类人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创制及应用技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高密度发酵生产出人源性胶原蛋白,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是我国美容领域多年来唯一一项国家发明奖。

猜你喜欢

十二五北斗科技
“北斗定位仪”和“北斗系统”是一回事吗
北斗导航卫星助我去旅行
一步之遥
“北斗港”再发两星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