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
2017-02-17张红梅
张红梅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变得更加重要。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加强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学习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培训,听评课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这种方式已经变成了教师教学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我们不禁要思考,我们在这些听评课活动中收获了多少,而执教者的经验、知识又有多少用在了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呢?我想,只有认识到听课的重要意义,做足技术上的准备,避免盲目,科学观课,才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听课意义;促进学生;学习听课
一、听课评课的重要性
课类型有随堂听课和公开听课两种。普通教师一般只能听公开课,而公开课都是精心准备之课,听评课过程通过对其他教师教学问题的和经验的思考和学习领会,认识和反思自己教学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丰富自己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一个学校如果有良好的听课评课氛围,每名教师能够认真进行听课评课,那么对于促进学生成绩提高,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也很有帮助。
二、听课前做好预习了解工作
区内市内的教研往往只要求准时听课,而不知道听什么。我认为可以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先去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把教材找来预习一下,看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甚至可以借助工具查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并且设想一下,假如自己上这一节课,会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熟悉教材,不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的听课效果就要打折扣。
三、听课要听要看要思考
(一)关注教师,自然是全方位的观察 所谓听课,是源于教师的“讲”而言的
诸如教学设计、教学指导、课堂生成的处理、教态、语言、板书等等,重点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落实教学目标,作为观课教师,首先要看执教者的教学设想是如何分层次展开的,如何根据学生学情处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课堂上的课,不仅要听,也要看。一听开课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艺术,是否简洁到位,起承转合自然,听着轻松,易于学生接受。还要听他对教材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二看教师的教,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表情,板书的设计,多媒体的熟练使用,教学基本功的展示。还应该关注执教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执教者对教法的优选活用以及教法的改变和创新等方面。最后,观课教师还要关注执教者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一节课的落脚点。
(二)关注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观课教师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学生是否有参与课堂的激情,观课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活动,甚至将自己设想为学生,可以从学生角度来认识执教者的教学,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是否有良好的思考回答问题习惯,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要更多地为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来感受执教者的教学效果。观察执教教师运用的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探究、评判等学习活动的作用,感受执教教师对学生给予的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观察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完成预先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学习者的角色也是觀课者时时要关注的角色。
四、有“备”而观,且行且思
“观课”时,观课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不仅仅只是旁观者。只有有“备”而观,并且从思想和行动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所体会和收获。教师在“观课”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观课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思考。教师在进行课堂记录时,不一定要对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而应该根据观课情况,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边观课边思考,同时记录课堂的闪光点、疑点以及建议,且行且思。观课教师要以学习的心态去参与,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通过教师间互相交流,从同行的“碰撞中”获得智慧的“火花”。
毋庸置疑,上课实践是新教师逐渐适应教学工作胜任教学任务的最直接途径,所以我们通常比较重视,认真准备教案,集体备课,再二次备课,预设课堂再集中机智生成,课堂反馈,课后反思写教后记,忙得不亦乐乎。而对听课评课,却远不够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听评课活动已成为各门学科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本文旨在提高教师对于听课评课重要性的认识,反思听评课的现状,进而探讨如何正确对待听评课,为语文教师形成良好的教研习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发挥教师成长中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参见叶禹卿:《新时期校本教研管理指导与案例解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9—1330页.
[2]参见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3—286页.
[3]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理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7页.
[4]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6页.
[5]参见刘良华:《谈教师成长》,《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6日等.
[6]参见《校本教研:行动与文化的变革》,《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