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琉璃前世 玻璃今生 时代变迁下的南京大报恩塔

2017-02-17刘延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上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琉璃建筑

刘延

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两句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前身则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阿育王塔。

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9年,耗费248.5万两白银,十万军役、民夫。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建造于永乐十年(1412年),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相当于26层楼房高度。自建成至衰毁,大报恩寺琉璃塔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宝塔通体用琉璃烧制,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琉璃塔的主体为砖砌,除了塔顶有一根“管心木”之外,整个建筑当中“不施寸木”。其内、外表层全部用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琉璃构件榫合而成。底层建有回廊(即宋代的“副阶周匝”)。塔室为方形,塔檐、斗拱、平坐、栏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琉璃塔所用的各种琉璃构件几乎每件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纹饰都有差异,因而制作和烧制极为不易。这是琉璃塔建设时间长达17年的重要原因。据史书记载,建造此塔烧制的琉璃瓦、琉璃构件和白瓷砖,都是一式三份,建塔用去一份,其余两份编号埋入地下,以备有缺损时,上报工部,照号配件修补。建国以后,南京的窑岗村、眼香庙一带,先后出土过大量的与琉璃塔有关的琉璃构件,背后大都有墨书的编号和标记,证明了历史记载的可靠。九層琉璃塔的每一面墙壁之上,都有2扇窗户,共计144扇。这些窗户全部用磨制得极薄的蚌壳进行封闭,144盏油灯就分别安置在窗户之内。这些蚌壳制成的窗罩名叫“明瓦”,是平板玻璃引进之前中国最好的建筑采光材料。自宣德三年琉璃塔建成之日起,大报恩寺就安排了100名僧人轮流值班,负责给油灯添油、剪芯,擦拭明瓦,确保夜夜塔灯通明。在琉璃塔旁边,建造了一座油库,用于储存燃灯所需的灯油。根据一份明代官员向皇帝提交的账单记载,琉璃塔上每盏油灯每夜所需的灯油为六两四钱,整个琉璃塔每月所耗用的灯油总量为1530斤。据后人估算,仅修建琉璃塔一项所耗用的钱粮,折合白银就高达248万余两。

建造大报恩寺耗时17年,而同时期工程量数倍于它的北京紫禁城,用时不过3年半。大报恩寺工程如此费时,主要因为琉璃塔的建设难度极大,不得不屡屡延期。

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宝塔的建筑极其精美,集明代以前中国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其中以大雄宝殿和四天王殿最为壮丽,下墙、石坛及栏杆,都用汉白玉石砌成,雕镂得非常别致。大殿非礼部祠祭,终年封闭。明初诏刻大藏,别置藏经殿,贮南藏经板全部。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塔内壁布满佛龛。

1656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Johan Nieuhof)随使团拜会大清帝国的顺治皇帝,回国后著书《东印度公司荷使晋谒鞑靼大汗》(An embassy from the East India Company of the United Provinces, to the Grand Tartar Cham, emperor of China),俗称《尼霍夫游记》,是十八世纪初欧洲东方热潮中最有影响力的书籍。书中配有大报恩寺的插图,这座高达78.2米的金陵大报恩琉璃塔让约翰·尼霍夫瞠目结舌。尼霍夫这样描绘:“那些异教的和尚们为我们打开庙门,并让我们参观了一个约有一万尊佛像的大殿,寺庙的正中央建有一座瓷塔,是在鞑靼人到来七百多年以前建造的,经历多次战乱,迄今安然无恙。它的光辉业绩完美证明了那句关于‘不朽的古谚,站在塔的最高层可以俯瞰全部城区和市郊,一直看到长江对岸。我要以诗将它凝固,将这座宝塔与世界七大奇迹并置。我,一名基督徒,竟然会对一座异教的庙宇如此折服。”他将琉璃塔独特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美丽通过文字和版画大肆渲染并热情推崇,此举使得金陵大报恩寺塔成为欧洲人最熟悉的中国建筑,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并称其为“天下第一塔”。

历史上欧洲人曾经把大报恩寺琉璃塔作为中国文化甚至东亚文化的标识性符号,用于地图等作品上。明清时代,一些欧洲传教士、商人、游客来到南京,必然要参观瓷塔,在他们眼里,瓷塔的知名度比长城还要大得多。法国、英国、瑞典等国的皇室,因琉璃塔而在皇家园林中仿建“中国风”建筑,甚至根据尼霍夫的画,直接山寨琉璃塔——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让人在宫廷里仿造了一个瓷塔——1670年在凡尔赛建成的特列安农瓷宫。

大报恩寺琉璃塔之所以在欧洲家喻户晓,还得益于文学等作品的宣传。1839年,安徒生写了《天国花园》这个童话故事,故事通过风妈妈的四个儿子——北风、南风、西风、东风的叙述,描绘了世界各地的旖旎风光和独特景物。其中,穿着中国服饰的东风告诉妈妈:“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塔铃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故事中,瓷塔即代表着中国。安徒生一生从未来过中国,他将瓷塔作为中国的标志性景观,足见瓷塔在欧洲的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美国中餐馆的餐盒上大多印有大报恩塔的图形,并频繁出现于各类影视作品中。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座旷世奇塔在19世纪中叶,清朝的太平天国战乱中毁于战火。

进入21世纪后,重建大报恩寺的呼声一直不断。2007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报恩寺项目重建工作,并开始为期四年的考古发掘,一直持续至2014年。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两万余件各类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在遗址中出土的明代建筑构件,尤其是大量精美的琉璃构件等。2010年11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主动捐款10亿元重建大报恩寺,使得重建计划得以实施。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真性与可识别原则,原重建琉璃塔方案必须调整,因重建琉璃塔荷载大,必须开挖基础,势必造成對千年地宫的破坏,同时按照文物保护可识别原则,即使原址重建新塔,也不能再做琉璃塔,否则将会造成历史信息混乱。

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及国际招标,最终决定在原地宫遗址上新建轻质塔形保护建筑。为了传承历史记忆,将保护建筑做成了轻质的九层塔,新塔高度93.157米,其规模、形制、长细比与原塔近似。新塔采用先进的钢结构和超白玻璃等轻质材料,夜晚大报恩塔利用智能控制LED及远射投影,再现梦幻般的琉璃佛光,在塔的角梁下还仿效旧塔,悬挂了风铃,风轻轻吹动,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声。2015年12月16日,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园,最受关注的新大报恩塔终于展露真颜。

大报恩塔和它之前历代“祖塔”的关系昭示人们:历史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明代的大报恩寺塔因创新而建,今天大报恩塔也因创新而立,据新大报恩塔的设计专家介绍,新塔的建造有三大创新:

结构创新:新塔位于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原址之上,既传承历史记忆又起到保护地宫的作用。为避免对遗址的扰动采用四组钢管斜梁跨越遗址上方,地梁落脚点位于整个塔基遗址的外侧,形成“覆钵型”新的地宫,在原有地宫遗址上营造新的圣物奉安与瞻礼空间。

形式创新:新塔平面轮廓与古塔八边形平面吻合,内核由两个正方形旋转交错构成莲花瓣状,寓含花漫菩提,通过层层收分、塔顶重构等加强对古塔形式呼应,以当代技术再造新塔古韵。塔壁设置佛龛,塔单层佛龛东西为单、南北为双,塔双层正好相反,构成了旋转升腾之势,吻合“转经”之意。新塔九层至屋顶攒尖有20米的通高空间,屋顶透明,云中佛殿悬浮于九层环廊之上,形成凌空的礼佛空间,光明大放,心清气爽。

材料创新:基于文物保护最小干扰与可识别原则,新塔不允许采用古塔复原形式,新塔采用先进的钢结构和超白玻璃等轻质材料。在塔翼部分,外挑翼板用超白玻璃包封,内侧对超白玻璃经图案蚀刻、手工上釉,高温烧制、夹胶合片等多道工艺,将当代艺术玻璃工艺与建筑幕墙技术相结合,呈现琉光塔影。夜晚则利用智能控制LED及远射投影,再现梦幻般的琉璃佛光。塔基采用仿古法烧制的琉璃碎片与GRC板复合方式,完美再现新塔与古塔的历史关联与差异性,并吻合古塔遗址残迹特性。

现如今,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已成为历史,在其遗址上矗立起的新科技玻璃塔成为了南京城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科技的应用让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中国标志”焕发了新的光彩,也进一步展示了科技与历史碰撞、融合的精妙之处。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1-3362(2017)01-0060-03

猜你喜欢

琉璃建筑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流光溢彩,淬琉璃七彩之花
野猪带领高句丽迁都
建筑与数学
琉璃的精工之美
琉璃世界的传奇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碎琉璃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