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实录

2017-02-17栾颖

考试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叠字叠词梧桐

栾颖

摘 要: 作为基础年级的课文,《声声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具体体会理解意象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阅读鉴赏诗词的方法,从而更准确地捕捉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叠字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品味文字,入情入境,从而学习叠词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关键字: 意象 叠词 情感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整体感知

师:仔细朗读全词后我们发现这首词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用词作中的一个字概括。

生1:愁。

生2: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从这一句看这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生1:无法概括的,是因为愁太多。

生2:她的愁多到一个字说不清。

师:古来多人写愁,李煜曾有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愁是像东流的江水一样绵延不绝;李清照在她的《武陵春》中也写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多到沉重,载不动的愁。可这些毕竟是可以言说的,而愁至浓至重时,再也无法找到恰当的文字形容。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法国诗人克罗岱也读懂了,并把《声声慢》做了改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绝望》。

师:大家觉得克罗岱写的好不好?为什么?

生1:不好,太直白。

生2:简直在喊叫,毫无美感。

生3:难以欣赏。

师:克罗岱的这首诗的感情处理得太直白,不符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那李清照是如何委婉处理的呢?

生:用意象。

师:李清照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呢?

二、体会意象——间接抒情

生1:淡酒。

师: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喝酒?

生1:高兴。

生2:是伤心。

师:李清照一定不是因为高兴,找到那一句看看她为什么要喝酒?

生1:“怎敌他,晚来风急”。

生2:她是要御寒的。

师:寒从哪里来?

生:身上和心里。

师:在诗词中用到酒这个意象的例子有很多,你们还能想起哪些?作者又在这些诗词中用酒寄托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在感叹时光,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生2:“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是说作者满怀失意无从解脱。

生3:“呼儿将出换美酒”,以酒解愁,故作潇洒的无奈。

生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说的是怀才不遇之愁。

师:通过大家以上的举例,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师: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作者心境是何等惨淡。你们还看到了哪些意象?

生1:秋风。

师:古人喜欢用风来寄托感情,春风喜悦,秋则悲秋,何况是这急风!举几个例子。

生1:“八月秋高风怒号”,这是在说自己及天下寒士的窘迫。

生2:“风急天高猿啸哀”,已老的作者依然在外漂泊,苍凉秋景蕴含着无限悲苦。

生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怀”,这是在思念远方丈夫。

生4:“古道西风瘦马”,漂泊的人听到秋声,写的是乡愁。

师:所以“秋风“在此渲染了孤苦无依的愁情,表面作者是在怨天,实则是在伤感自己的衰弱与境遇。

生:秋雨。师:我们现在是夏天,风是暖的,雨大但来得快去得也快。秋雨有什么特点?

生1:是淅淅沥沥的。

生2:绵绵不绝的冷雨!

师:所以文中是“点点滴滴”。你们印象中还有哪些写秋雨的例子?

生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生2:“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师:秋雨已是凄苦,作者眼前所见所感却不尽然,是“梧桐更兼细雨”。我们来说说梧桐,能想到哪些詩句?

生1:“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愁更苦。”

生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师:梧桐一叶知秋,本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这日落时分的点滴冷雨,这光景,怎能用一个愁字概括的尽呢?还有其他意象吗?

生:大雁。

师:大雁,知时鸟也,常引游子思乡,羁旅伤感。我们一起来想几个运用了大雁意象的诗句。

生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失群的孤雁,写出游子的孤独与悲切。

生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花开前想家,雁走后,人还在。

师:传递书信的使者,人形大雁想起了谁?旧时相识,雁如是,人已故,不止如此,李清照离开家乡,大雁可以飞回,人却再无法看那熟悉的山河。所以,大雁所象征的情感有相思、有离愁。

师:大雁意象在我们熟知的很多诗词中都有运用,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语言符号,它们意味着——。

生1:离别,离愁。

生2:还有“黄花”这个意象。

师:没错,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但作为傲霜之花一直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赞其品格,赏其清高。有例子吗?

生:“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师:这是元稹对坚贞高品格的追求。

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说明花多,“堆积”是说花乱,两个词都告诉我们这已是落花。这般残花,还有哪一朵,还有谁是值得采摘的呢?那么人呢?生1:青春已逝。

生2:美丽不再,年华已老。

师:这里既有无心摘花的郁闷,又有顾影自怜、暗自神伤的悲叹。同是黄花,却再无当年“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心酸、凄楚油然而生。

三、品味叠字——直接抒情

师:作者用了七组叠词,从意思上讲,叠词和单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比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与“寻觅,冷清,凄惨戚”体会叠词运用的效果。

生1:增强了表达效果,使愁苦更绵长。

生2:我们似乎看到她在房里走来走去,寻了又寻,觅了又觅。

师:失去才会寻,寻而不得才会觅(更仔细地寻找),一种茫然恍惚的神态跃然纸上。层次清晰:从内容上步步写来,由浅入深,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开篇就笼罩上一种浓重的哀愁。与下片的点点滴滴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师:这七组叠字一直为词论家所盛赞,因为男性作者很少能写出这样的词句,他们可能真的写不出来,因为这是心情一路的堆叠,而堆叠正是因为女性的细腻感官。这样开篇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

师:作者在寻觅,你们知道她在寻觅什么吗?

生1:赵明诚!

师:说得对,一是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但转瞬即逝。于是纳兰词中有言:“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可你们若只是把李清照当做一个只知道男女之爱的妇人,可就太小瞧她了。

生:还有国家。

师:她不愿看山河破碎,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寻觅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冷冷清清。

师:这冷清包括几个方面?

生1:天气冷,冷冷秋风秋雨。

生2:境遇冷,只身一人的孤独。

师:这冷冷清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周围环境的冷清,一是内心的清冷。此时此刻的她,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驱寒解愁,当然是凄凄惨惨戚戚。

四、总结——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的遭遇和痛苦是时代造成的,这不仅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愁,还有《诗经》中的黍离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有国愁、家愁、情愁,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颠沛流离之苦、金石散尽之悲,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能一个人寻觅,一个人愁,只落得个“曲高和寡”,人在高处,灵魂总寂寞多。

猜你喜欢

叠字叠词梧桐
梧桐
梧桐花开
梧桐树下
奇特的叠字联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的”字叠词招聘会
叠字家园
让叠词走进句子
梧桐深处凤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