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第红《漂泊》的故事情节分析
2017-02-17陈思蓉
陈思蓉
摘 要:《漂泊》是刘第红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描写了特殊的改革开放背景下一群农村青少年进城打工的悲惨生活和尴尬境地,有着独特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本文主要就刘第红《漂泊》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刘第红;《漂泊》;故事情节
关于“漂泊”这一主体,古往今来有大量的作家描写过,这些作品中往往具有浓郁的乡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漂泊中也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文化冲突。在《漂泊》中,刘第红用纪实的口吻描写了一个个进程务工青少年的故事,刻画出了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他们的悲惨境遇,表现出了独特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刘第红《漂泊》的独特之处
《漂泊》是刘第红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描写了特殊的改革开放背景下一群农村青少年进城打工的悲惨生活和尴尬境地。在当下的中国,这样的故事显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这是一个时代,是中国经历的巨大变革的一个时期。这本书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在改革开放时代农村生活境况和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揭示了当时不同文化层级的人的思想冲突,这包括当时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从人文角度出发,对当时进城打工的年轻人们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同情,也对当时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虽然贫苦潦倒、人微言轻但是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的年轻人们表达了赞赏。刘第红的作品和当下写作潮流不同,像如今的电影作品,很多偏向商业性,为了赢得票房、赢得口碑,现如今很多作者写书都是抓住读者的心理,制造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刘第红却是完全按照自己内心想法去写的,他把自己想表达的都通过作品表达了出来。
二、《漂泊》中人物与故事情节的描写策略
《漂泊》是刘第红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这本书开题就点明了主人公的特点:他们是农民工,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人物;他们还是年轻人,这又是农民工里面特殊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群人。在《漂泊》里面描写的一堆人里,有一个典型代表,他就是江海鹏,本文以他为中心人物,描写了江海鹏这些年轻人在沿海城市漂泊的经历。《漂泊》其实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从出生就可以视为一种漂泊,一直漂泊的老去,心灵或者身体去流浪漂泊似乎成为所有小说的灵魂,从古到今,一直都有漂泊的人。但是在中国,自古就有一种思想,“父母在,不远游”,像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都表达了我们祖祖辈辈都希望生活在故土,生活在父母身边的潜在思想,所以我国这类描写游子外出打拼的故事并不多。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沿海城市率先发展起来,这让年轻一代看到了希望,他们不甘于平庸,想要出去闯一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就出现了江海鹏这样一帮年轻人。这篇小说采用情节叙事的手法,从起因到发展,再到高潮。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人物和经历,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由:财富、权利或者是對高质量生活的向往。
在描述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作者完全是采用纪实的手法,实实在在的将他们的生活原原本本呈现给读者。江海鹏的工友被炒了鱿鱼,原因只是因为新上任的瘦子看不惯他是一个胖子;他的工友杨保丰在上班的途中被诬陷为小偷,辩解换来了一顿暴打,即使真正的小偷抓到了他也只是被扔进草丛放任不管;杨保丰的姐姐玉珍干活是能手,但是一场大火之后,她失去了美丽,也失去了工作,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没有保险,没有补助,只有三千块就将她打发了,从此她的梦想也就从此终止。这是他们遭受的苦难,当这些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除了痛心、悲愤,甚至被压抑的喘不过气来,却又无可奈何,他们是社会的弱小群体,他们无法与生活抗争,只有接受现实。
文章中描写了他们虽然受到外界的排挤,但是他们的小团体却是充满了温情,江海鹏在上班的时候通常不吃早饭,平时来往不多的马娟却帮他买了早餐,让他感受到了好像家人一样的温暖;为了解救女同胞佳佳,江海鹏买了一件昂贵的西服最终使佳佳成功解救。文章中有很多这样温暖的小细节,让读者在为他们伤心难过的同时又感到一丝安慰。
三、结语
可以说,《漂泊》就有鲜明的现实感和现场感,他所描写的这些经历也是当下社会存在的,漂泊一直贯穿整篇小说,小说结尾处江海鹏考上了大学还出国深造,又开始了新的漂泊,但是这样的漂泊是充满希望的,让他们觉得,就算是底层的小人物,只要经过努力也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波)耶日·科萨克(ЕжиКоссак)著,王念宁译.存在主义的大师们[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2]王永祥.符号矩阵与小说空间点:文学叙事文本的符号学分析研究[J].俄罗斯文艺.2013(01).
[3]刘宇红.叙事文本中“功能”项的结构特征——以刘第红的长篇小说《漂泊》为例[J].俄罗斯文艺,2013(01).
[4]伍光辉.梅山文化沃土里长出的歌——评刘第红散文集《穿裙子的云——童年记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