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主题不先行的实验课
——以“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临时标本的观察”为例
2017-02-17甘肃刘克让王兆胡
甘肃 刘克让 王兆胡
一节主题不先行的实验课
——以“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临时标本的观察”为例
甘肃 刘克让 王兆胡
1 主题先行在实验课上的弊端
借用文学评论上的一个术语——主题先行,来反思理科实验教学中教师精心构建的课堂活动主题的合理性与实效性问题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学习者的响应程度。首先,毋庸置疑,课堂教学必须围绕着一个既定的主题,即教学目标展开,围绕着“三维目标”来展开一节课的互动交流和探究学习。当课后反思“三维目标”中究竟实施和实现了多少时,不禁困惑于精心预设的主题在落实过程中并未全部达成,往往耽搁在许多临时性生成的问题上,或者是必要的拓展中,或者是逼不得已的补救上。过度地施行“主题先行”导致课堂成为“鸡肋”课。
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并未系统地整理出来,绝大多数探究过程实际上并未完成,实验现象只能做客观描述,不可评判,因此,现象可以描述,结论往往不唯一。这样的特点需要教师谨慎对待,更需要“宽大”处理,这本身是符合教材编排意图的。如果教师不引导或不会引导,则会使学生对探究的试题无所适从。譬如,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中所编选的11个探究性实验在实际教学中能按要求完成操作的不足六成。通常是将“做实验”无奈地简化为“讲实验”,或者观看实验视频。学生十分不情愿体验这样“缩水打折”的课堂,于是课上敷衍,课后消极怠学,学习积极性较低,最严重的就是会衍生出思维懒惰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从而破坏大的教育生态环境。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者常会犯“教教材”的狭隘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错误,这本身就是“主题先行”导致的认识上的弊端。没有有效地“用教材教”,而是致力于“教教材”。这和文学创作中的“主题先行”有类似之处。在没有学生熟知任何材料的情况下组织整个探究实验,探究已经被架空了,将学生现有的对“自在世界”的认识抽离出实验探究实施的过程,仅仅是引导者与学习者合演了一场戏而已,学习者并不能从探究中获得除结论性识记点外的任何知识、经验或者是技能之类的有效东西,建构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此一来学生对探究性实验大题基本上处于无概念、无思路、无准备的“三无”状态。探究的内涵在于在探究性思维精神的引领下挖掘校本实验素材来开展和实施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体验,从而获得对科学真理的认同感。
2 授课案例——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标本的观察
2.1 课前
按照教学进度在前一节课布置下一节课内容——实验课: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标本的观察。
2.2 课堂实施
2.2.1 实验题目——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标本的观察
2.2.2 实验目标
(1)在搜集到和准备好的资料指导下认识和使用光学显微镜 。
(2)观察能得到的任一标本。
2.2.3 实验任务——就实验中一副令你印象深刻的观察图描述和讲解
2.3 课后作业
2.3.1 实验课作业呈现
(1)红叶李叶片表皮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图(观察效果最好的一组);
(2)冬青叶肉细胞观察图(观察到了气孔);
(3)豆瓣黄杨叶片表皮和叶肉细胞观察图(标本制作太差,只有表皮层);
(4)天竺葵花瓣细胞观察图(花瓣细胞晶莹剔透,很美丽);
(5)头发断面显微图(头发分叉和表层有方向性的突起,通过用手指揉搓得到验证);
(6)头屑显微图(死细胞形态);
(7)指纹显微图(明白了指纹识别的结构基础);
(8)口腔上皮细胞直接观察图(没有染色,观察效果极差,隐约可见轮廓);
(9)竹叶表面结构的观察图(禾本科植物制作标本比较难,观察到了维管组织和木纤维结构);
(10)血细胞的观察图(没有稀释好,成团聚集,边缘观察到零散血细胞,有涨破的细胞,也有皱缩的细胞)。
2.3.2 实验课操作反思
(1)对照实验册列出自己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违规操作的环节;
(2)分析本组显微镜观察图像不理想的原因;
(3)分析本组在徒手制作标本时哪些不规范操作导致了观察效果的不理想;
(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4 课后反思
对于实验课,课型方法不尽相同,尝试着在实验课上不过度地主题先行,会有丰富多彩的收获。这种授课思路和授课方式适用于探究性和观察性的实验课,而且是任务比较简单,步骤程序不烦琐的课型。
2.4.1 对事物的未知是吸引学习者好奇心的最佳“引物”
在人类视觉能及之尺度内的图像是每个人司空见惯的,当借助工具延伸了视觉以后惯常的图像和观察到的图像之间存在的认识“落差”引燃了好奇心和探究欲。课堂上应该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来保护和培植这种兴趣。
2.4.2 个人经验与小组交流的必要
学生观察的材料都是自己准备的,采集于校园和教室里种植的植物,还有取自自己身体的材料。不可能每个人都观察到,存在小组隔离现象,所以急需一个表达能力好的发言人描述和讲解观察图。
2.4.3 临时标本的徒手制作
可能制作极不规范,甚至不算是标本,但通过观察,获得了一个表象记忆的轮廓。
2.4.4 分层学习得到极致的实践
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都毫无遮蔽地显现出来。
3 摒弃“主题先行”的实验课堂的特点总结
3.1 不是先入为主的课堂
探究性实验课堂肯定有主题,但绝不先行。
3.2 不是一针见血的课堂
探究性实验课堂上教师是“合理、平等、中肯的首席”,也是极其“先知先觉”的参谋、顾问,或者是随叫随到的高级助手。不可以一针见血地点破学生要探究的“秘密”,或许学生的探究是与教师心目中的探究呈镜像关系的,对学生所探究的主题是不愤不启。
3.3 不是不允许犯错的课堂
在主题先行的前提下想让学生犯“创新性”的错误恐怕很难。惯于主题服从的顽固影响,绝大多数学生会将探究实验过程和步骤当做实验操作指南一样遵照做完。教学组织者应该放手让学生犯属于自己的错,收获的正好是一个弥足珍贵的“反例”经验和教训,见证的恰恰是师生期望的真理。我们何不把探究性实验课堂上的“失败”称之为“循环重构”呢?现在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的死穴恰是堵死了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和空间。
3.4 不是“学八股”模式的课堂
课改应当从实验课堂动手术。实验课堂的课改不论是在方法上还是方法论意义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亟待寻找出路,这才是课堂改革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核心革命。过去评课中关注的环节齐全,当下已不能够给予现代课堂高效的保证,教师要重新审视和思变。
3.5 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课堂
高中理科实验教学力促学生逐步认识实验在理科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重视实验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对理科学习全过程的理解,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生对学科实验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作风。这些是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通常所欣赏的“标准答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要慎重对待。真理通常不在多数人的手里,更何况是一节时间有限的理科实验课,课堂内居多的是少数学生从中发现的客观的东西,有一大部分未必全身心投入或者有实际收获,真正探究的学生凤毛麟角,恰恰就是这少数引领了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反而熏陶和影响了“局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生成。这就是现在课改中实验课的现状。
项目资助: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基于生物课堂教学提高学科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PLZ048)
甘肃省华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