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2-16李秀波张文杰
李秀波 张文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自制教具是通过让学生应用大量的生活材料设计教具,拉近科学和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从生活走入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利用学生身边的日常用品和废弃物(如注射器、吊瓶、矿泉水瓶等)制成课堂上的实验教具,应用到课堂上,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用品理解化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水的净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用品设计简易的净水器.学生自己动手,用他们熟悉的矿泉水瓶,去底,倒置,分层放棉花、活性炭、沙子、鹅卵石等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激发他们动手的激情和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制教具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自制教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化学原理,掌握了相关知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学习激情.
二、体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
新能力
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勇于创新,乐于动脑动手.同时,自制教具所用材料大多来自实际生活,容易寻找.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自制教具,能够激起学生动手做一做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教师可以用点滴瓶做反应的发生装置,用注射器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用点滴导管活塞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以达到控制反应的速率等.该实验装置源于生活中的废弃用品,廉价易得,操作简单,体现了化学来自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化学的实质,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生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理解化学概念,理解实验原理,由了解表面结构到深入理解原理,在设计、取材以及整体结构等方面都不断改进,最终形成构思合理、形式新颖的教具,凝结着学生的心血.这样,能够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意识,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化学,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创新的快乐,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和创新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利用生活资源,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优良
品质
自制教具所用材料主要源于生活中的日用品或废弃物,成本低廉,一般都可以重复使用.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废弃物,如矿泉水瓶、点滴瓶、饮料瓶、吸管、用完并消毒过的一次性针管等,经过采集、加工,均可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课后根据反应原理利用生活中日常用品或废弃物自制简易灭火器,并进行实验.可以用装醋的两口塑料瓶代替锥形瓶装入碳酸氢钠粉末,用小玻璃瓶代替小试管装入浓醋酸,用细线套住玻璃瓶,然后放入两口的塑料瓶中.把碳酸钠粉末倒入醋酸中,两种药品混合后,盖紧瓶盖,让塑料瓶的另一个口对着燃烧的蜡烛,可以看到蜡烛熄灭.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或废弃物自制教材上的实验教具的同时,也懂得保护资源、爱護环境、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既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培养了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思想和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制教具的过程,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学生自制教具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但是一个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