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017-02-16张振春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协作建模探究

张振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人们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弊端,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应试教育观培养出来的更多是书呆子,而不会灵活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值得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递新知识,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谈点体会.

一、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

味性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大多是以数字为主,在这一阶段,他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但是进入初中阶段的他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抽象性.比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点,都会让他们产生这种感受,很难将这些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没能很好地适应抽象知识的学习,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反感;另一方面,这些知识一时半会儿也还难以在生活中得到体现,他们可能会觉得学来无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妙用.同时,教师要注意生活情境创设的合理性、趣味性,不能偏离教材内容,也要相應地加以延伸,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则.例如,在讲“概率初步”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也可以用“抛硬币”的实验来解释概率这一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率知识,同时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数学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例如,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想想概率在生活中的体现,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概率的具体应用.

二、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涉及“数学建模”的问题,如函数的学习.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建模”还是比较抽象的,可能一时无法接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数学建模”的意识,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可操作的数学,教会学生建模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协作探讨问题,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地还是承担着引导者的作用,更多地还是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在动手操作、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引入实验教学,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如,可以设置“银行存钱利率”问题,让学生通过了解银行存储利率的相关规则进行计算,体会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利率的计算比较精细,易出现差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严谨认真的态度.

三、注重小组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在21世纪的今天,团队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人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协作学习带来的益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开展小组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中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协作探究在数学建模中必不可少,数学建模从初中阶段开始涉及.教师要注意从此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协作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小组学习中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也能用有条理的逻辑思维沉着应对,从而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小组间的竞争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教会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何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需要教师进行探索,既不能让学生因为其中的困难产生厌恶数学学习的情绪,也不能让他们产生过于功利化的学习态度,即认为学习到的知识就一定得立即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践总结经验、作出调整,以更好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与妙用.

猜你喜欢

协作建模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团结协作成功易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协作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