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育二孩,又是一场考验

2017-02-16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社交能力同胞养育

去年,我国制定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际上,我国之所以在近几十年内快速发展和崛起,人口红利的贡献不容小觑。而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养老问题等日趋凸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开放二孩成为必然的政策选择。二孩政策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口的出生率,但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尚难定论。

二孩,生还是不生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家庭生育二孩乃至多孩是平常现象。然而,历经了国内几十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的理念使众多家庭将过度的资源和精力集中投入于独生子女的养育中,导致不少家庭即使存在生育意愿,也对生育二孩望而却步。当下,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否选择二孩需要考虑包括财力、人力、精力乃至健康、经验及家庭成员的意见等,这些诸多因素均会对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极大影响。财力方面,供养一个孩子上学所需的置房费、择校费、学费、生活费等各项开支数额不菲;人力方面,照顾一个孩子已显吃力,有了二孩,由夫妻自己照顾孩子的家庭更显得捉襟见肘;精力方面,且不论晚婚晚育的夫妻随着年龄增长,很难再用当初的精力去养育二孩,单说当下的精力要一分为二给孩子们,也令人望而生畏了。

此外,日渐高龄的夫妻双方在备孕、怀孕、分娩及产后等方面的健康隐患,以及一孩养育中遇到过的种种困难,都影响着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对很多家庭而言,二孩意味着睡不了整觉,满屋是尿布或者纸尿裤,满地是食物残渣,时刻都提心吊胆的日子要重来一遍。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何让大孩子心平气和地接受,也是不少家庭所面临的挑战;父母乃至整个大家庭都需要处理孩子之间不断发生的竞争和冲突,并避免偏心对孩子的影响等。

同时,由于传统家庭分工中,父亲的主要职责是赚钱养家,母亲的主要职责是照顾孩子,相较于独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会在劳动市场上产生被称之为“父亲的奖金”(fatherhood premium)和“母亲的罚款”(motherhood penalty)效应,即生育孩子会成为父亲工作的动力,却给母亲的事业带来阻碍。有鉴于此,在平权主义传播愈加广泛的当下,女性是否愿意生育二孩,也需要再作权衡和考量。

尽管有研究称年龄相差3~5岁的孩子更可能引发竞争关系,而相差2岁以内或者6岁以上则更容易成为彼此的玩伴;但如能协调上述诸多事项,不论孩子相差几岁,都是适当的时机。

同胞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俗话说“血浓于水”,多项跨文化的研究表明,同胞关系(sibling relationship)是儿童和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中心,并且其重要性一直延续至人们成年乃至老年阶段。

良好的同胞关系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一项欧美的研究表明,孩子们在放学以后和手足待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和其他人相处的时间。由于孩子们会在同样的家庭背景下接受到同样的教育方式,并共同延续家族传统,因而即使成年以后他们位于不同的城市,这些童年时就被打下烙印的回忆、情感和责任等都会贯穿其一生。进入成年期以后,由于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到了家庭生活以外的世界,因此手足之间的陪伴会明显下降。尽管如此,同胞关系会在中年时趋于稳定,并延续终身。还有研究表明,手足接触会成为其重要的情感关系之一,并与老年时期的健康状况相关。

同胞关系能为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提供绝佳的机会。由于孩子们每天都在交流着,共享着同样的家庭规则,并且拥有特殊的情感关系,因此能在这一环境中展现出与其他环境所不同的社交能力。同时,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孩子们能从和兄弟姐妹的交往中学习社会认知技巧,展现出亲社会(而非反社会)的一面,包括如何解决冲突、换位思考、提供情感支持,以及调节情绪等。

除此之外,更多的影响是无法确定的——这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否得当。现有的研究阐明了同胞关系对孩子各方面成长和行为的影响机理,或者说证实了其间的相关性,但是无法一言以蔽之到底这种影响是好是坏。

尽管不同家庭本身的情绪基调会对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但孩子之间出现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即这些兄弟姐妹并非自愿选择成为朋友的,并且在绝大多数相处时间内缺乏成人的监管——这种状况更容易让孩子们失控或者产生激进的行为。跨文化的研究显示,在那些对兄长和姐姐管教较为严格的文化中,手足之间发生的冲突明显较少。

由此可见,同胞关系是一把双刃剑:养育得当,可能两个孩子都发展得很好;养育不当,可能两个孩子都呈现出较为消极的状态。尽管同胞关系会影响孩子的陪伴、社交能力等,但父母是否养育得当才是产生积极影响的根本因素,而并非在于生一个还是生两个。

如何做到不偏心

一旦决定了要二孩,就需要平衡多方面的关系,首当其冲即如何做到对孩子不偏心。尽管很多人推崇“一碗水端平”,但这其实也暴露出一个问题: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阶段和需求各不相同,强行采取同样的方式予以对待,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

养育二孩而不偏心,关键在于找到适合每个人(包括父母自己)的相处之道。当一个孩子的需求和大人的满足能力出现不匹配时,父母会尽量寻求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养育孩子并非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也并非无止境地由父母去给予,而是亲子双方都应协商和妥协,最终得出解决方案。同样,当两个孩子的需求和大人的满足能力出现不匹配时,也同样需要盡力寻求多方都能满意的解决方案;这同样要求父母和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协商和妥协——只不过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退让可能多一些;而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可能会要求某个孩子的退让多一些。当小孩子还不会沟通和表达时,可以让大孩子多等待一会儿;但是当小孩子开始学会沟通时,就可以大家一起来商讨解决方案了。需要强调的是,不论哪一方作出了让步(例如多等待了一会儿的大孩子,甚至是因此变得更累的父母),都要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例如给大孩子奖励一块巧克力,或者鼓励孩子给疲惫的父母以略夸张的表扬、拥抱甚至礼物)。

父母给予每个孩子的,都是全部的、独一无二的爱,尽管从表面上看,分配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不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要做的,是维持最低限度(例如不允许出现欺负行为等),教给孩子如何处理彼此的矛盾和争端——而不是由大人来定标准和裁决。这要求父母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且从心底里相信孩子。虽然一开始做起来很难,也可能会有所反复,但却是对孩子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等诸多社交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令其受益终身。

猜你喜欢

社交能力同胞养育
陈代南
刘毕新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方庆云书法作品赏析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理想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