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
2017-02-16哈斯高娃
哈斯高娃
摘 要: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为高中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开始用新的理念和方式来指导教学工作。尽管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不可避免的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关键词:高中;数字;改革;问题;思考
当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面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还在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整体成绩,来衡量教学水平的时候,我国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对一些高中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教学成果丰硕的优秀教师来说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新课程改革以民族振兴为核心,结合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近年来教育的现实问题不断进行反思,然后通过无数的研究和探索,最终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方针。
一、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弊端
在与世界其他各国就基础教育实践问题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培养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教师误把高中教育的改革认为成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从该方面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减轻教師的劳动强度。所以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主动性等方面显得不足。此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并没有在教学方式上予以改革,甚至一些优秀教师认为自己不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走入了思想的误区,认为对现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并不注重学习成绩,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成绩作为一种教学成果的表达方式,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便是原来优秀的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仍然需要进行变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思路,深化新课改理念
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新课程改革具有深远意义。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其应用意识,增加数学的应用价值,还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大多数高中教育已经了解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但是无论是高中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再完美,在高中教师的心中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高考的分数,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对于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来说,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坚决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加扎实,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二)提高教师能力,落实新课改要求
对于学习内容研究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采取每周进行一次专题模拟训练,比如说在高中人教版教学当中,对于选修系列3~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是1学分(18)学时,每两个专题可以组成1个模块。只有进行了专题模拟工作,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课程的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所以说,作为新课程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深入的研究其新课程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更新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内容,尽快地完成高中数学新课程知识结构以及内容的调整。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改变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熟知概念、结论以及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等。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努力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将行为与思想并行,既要有教师的指导以及讲授,还应该锻炼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要设立相对应的情景模式,进行情景模拟工作,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比如说可以采取调查研究、阅读理解、撰写论文等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重视在教学学习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直观的思考问题。对于高中教学新课程目标来说,将学习形式与生活实例结合在一起,比如说统计学,对于统计学的教育要通过实际的案例了解其学生思想以及方法,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以及作用。在进行导数学习的时候,要理解导数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导数的概念的实际背景以及变化率,体会其中心思想以及内涵,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三、总结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热点问题,这必将对高中数学教学带来良好的导向作用。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二者能很好地结合,真正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也要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李小蛟.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渗透之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0(03):17-19.
[2]李朝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4(24):81.
[3]刘艳波.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学周刊,2014(33):69.
[4]颜颖.对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0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