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评剧音乐的创作与创新
2017-02-16陈树鹤
陈树鹤
评剧是我国戏剧舞台上的剧种之一,已有近百年历史。由于它来自民间,扎根于群众沃土之中,从诞生起,就以浓郁的乡土气息,通熟易懂的艺术形式和优美动听的唱腔,赏心悦耳的音乐,体现了评剧剧种的特点。评剧的唱腔音乐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因此,改革好评剧主要是要解决好评剧特色与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时代特点)的关系。
评剧的音乐,广义地说,是由唱词,唱腔和器乐曲三个部分构成,共同担负起塑造人物,陈述剧情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烘托气氛和体现剧本主题等任务。唱词部分。主要是 仄 平的韵法,唱词的结构与评剧唱腔的板腔体有着紧密的关系,唱词的长短对板式的安排有着重要的作用。 唱腔部分,这一部分包括‘正调,‘反调,‘越调和越反调,四大板腔体系中的各种板类和专用唱腔(大悲调,凡字调)以及作为插曲而出现的民歌,曲牌子等。器乐曲部分。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类,即曲牌和打击乐。曲牌分为‘清曲牌和混曲牌等。其中唱腔部分是评剧音乐的核心,而且也是体现评剧剧种特色的主要标志。 评剧的器乐曲可分为前奏曲,或称为序曲,戏中的过度音乐,幕间曲,尾声。这一部分在传统剧目中多是选择相应的曲牌或是曲牌加以改编。在现代戏剧剧目中,多是根据剧情的时代特点选择歌曲,民歌改写成评剧韵的曲子插入剧中。
评剧器乐曲对于整个剧情起着哄烘托气氛,描绘环境,塑造形象,刻画人物和深化内容以及掀起戏曲的节奏层次,统一规范的作用,是朔造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之一,评剧器乐(包括文,武场)常做人物出场的先导,当音乐在开场前或在唱腔前出现,先声夺人,往往预示着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再引出人物的上场,亮相,起唱,念白和舞蹈以及表演动作。唱,做,念,打完毕时,音乐往往接连不断,把剧情和人物的思想加以延伸,舒展和深化。它又将各场次,各唱段互相连接起来,又可使唱腔,念白,舞蹈等自然过渡,从而通过音乐各个部分经纬交织,连成整体,为展开剧情,揭示人物性格提供廣阔的天地。
我在创作现代评剧“清水河畔”时候,以创新为指导,牢牢把握音乐是无国界,无地域通用语言的特性。该剧音乐力求紧扣时代主题,积极向上,纳入现代音乐元素与评剧音乐无缝对接,丰富音乐语汇与内涵,使之成为激化矛盾的助推器,抒发情感的细细涓流,以突出东北辽西风情,地方特色为切入点。音乐中包含评剧韵味,评剧音乐不落俗套,新意十足,味道浓郁的评剧音乐。乐队配制以管乐,弦乐,民乐,打击乐,合成器等乐件,以此加大音乐表现力,承载力,承担起全剧除演员,午美之外的表演主题之一。全剧的音乐部分以新的思维,新理念,形式意识要新,旋律要新,技术处理要新,用创新方式和手段创作辽西风情有新味,评剧音乐有新意的现代评剧(清水河畔)音乐。
音乐主题突出地表现了(清水河畔)的一种环境。又表现出剧中人的人生坎坷,感情错综复杂,小人物与理,情,法抗争过程的孤独,无助,也唤醒人们环境保护无小事,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的一种感召与呼唤,音乐地方特色明显。该剧的音乐创作依据剧本的时空环境,矛盾出发地,以剧中人物的生活工作区域,突出粗犷豪放,又不失细腻,委婉,缠绵的辽西风情,地方风情。音乐豪放即给人激情奔放畅快淋漓之感,细腻委婉给人或是轻巧飘逸,或是血浓与水的厚重,让人的心跳随着音符演奏,节奏变化而心潮起伏,不能安静。即使台上没有演员表演,仅凭此剧音乐也可以把观众带入剧情发展,矛盾冲突之中。
突出评剧音乐的时代特征。现代评剧(清水河畔)的音乐有两个特征非常明显:一是该剧的音乐量大于以往的评剧作品,音乐从开幕音乐响起到谢幕结束,共用27段,唱腔16段,不同声音,不同形式“主题歌”出现3次。本剧可谓是一出被音乐包装的音乐评剧。二是运用多种配器手段的艺术处理,即音乐更具形象,更具有色彩。使音乐更有震撼力。运用不同乐件通过独奏,变奏,演奏同一段旋律等艺术手段为推进剧情发展,抒发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和画龙点睛作用。
在很多的传统剧目中大量的唱腔音乐。或是从头唱到尾的剧目很多,(清水河畔)的音乐部分超过唱腔的近一倍,这是近些年来评剧艺术创作的创新,这种创作意识和技法即符合时代艺术多广的需要,更是观众群交替欣赏倾向必然的需求。因此该剧的音乐创作与剧本文学创作同样在继承评剧艺术的基础上,抓住评剧音乐的特征属性,力求宽泛音乐事业视野,扩展音乐的创作思想。大量纳入与时俱进的多种音乐元素,即成为贴近生活,具有地域音乐特征。与时俱进,歌颂时代的一部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