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电动汽车发展适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17-02-16

家用汽车 2017年1期
关键词:面朝续航电动车

“十冬腊月天地荒,漫天飞雪幽云苍。纯电不宜过江北,取暖无力品牌伤。”显然这首只算是即兴的打油诗,还是能够阐述我的观点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我也是见过“酷冬”世面的。虽然我们可以天天听到“机动车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的论调,但就目前而讲,冬天仍然是羽绒加身,帽子口罩全天候防护的。

当然,这一点对于有车一族似乎并不适用,汽车在冬天完全可以承担北方人御寒的各种功能,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有车的人就是可以在严冬里穿得更时尚,走得更潇洒。而我的这种主观印象被打破是因为同事购买的一台纯电动汽车。谁能想到,一台每天承载我们上下班的汽车里必须准备暖宝、热水、甚至是御寒的披盖?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因为车里没有相应的取暖配置,而是没电!我们知道,目前主流的纯电动汽车产品的续航里程都在200km左右,或多或少,但相差无几。显然这只是理论数值,如果算上在使用过程中的电池电量衰减,那续航里程将大打折扣。于是乎算明白了经济账,又践行了环保责任心的纯电动汽车用户从内心中油然升起了省电的主观意动。不是过于精细,而是不省真的不够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本期“首届中国年度家用电动车抗寒之旅”主题的测试就是为了印证我们的论点。当然也有专家支持我们的观点,在采访万帮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郑春峰时他告诉我们“他刚刚从西安回来,不停的走进车企,及消费人群,了解纯电动汽车车况到底怎么样,结果会泼一点冷水的,不理想,纯电动车使用反馈非常差,有一批车去年8月开始用,经过一个冬天,又来了一个冬天,到了30%电量爬坡就不行,电池电量损耗非常快。新能源车在极寒或极热的情况下表现不好,极寒应该更突出。”

之所以说这些并不是给刚刚见到希望的新能源汽车泼冷水,而是从“家用、汽车、消费”的办刊定位出发,告诉消费者一个真实的纯电动汽车用车感受,当然会有人说纯电动汽车刚刚开始普及,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克服一下为了未来,从我个人角度我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但如果是炎热酷暑我可以打开车窗,让风带给我一丝清凉,而在冰天雪地的北方要穿上“护甲”忍耐严寒,我想没有多少人愿意克服。调侃地讲这样的用车感受还不如“冬天里骑摩托”。

当然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相信未来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纯电动汽车,但就目前而言,我的观点很明确,纯电动车发展不宜在长江以北大力发展。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不但有酷暑,而且有寒冬,尤其是东三省地区,冻土期近半年,对于目前的电池技术来讲可谓是“禁地”。从营销层面来讲,汽车企业如果在长江以北的地区大面积的推广纯电动汽车,短时期内又无法改变现状,那很有可能把目前积累的品牌形象、品牌力甚至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消磨殆尽。这对于我们还很薄弱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都是极为不利的。而江南地区,常年温度适中,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大部分地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正是让电池能保持持久状态的优良环境,不用电池去面对“高寒、高热、风沙”等一系列的考验,而企业只需要解决“环境盐度”的问题就好,况且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消费者的购买力强,消费意识超前,应付目前相对昂贵的价格也要比北方人更从容。

纯电动车发展适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何乐而不為呢?

猜你喜欢

面朝续航电动车
充电5min 续航200km 试驾小鹏G9
售价14.9万元,2022款欧拉好猫GT 401km续航版上市
39.36万元起售,岚图FREE超长续航纯电版上市
面朝大海
电动车新贵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电动车来了 充电桩还会远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