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芮国地望的变迁
2017-02-16刘雪婷
摘要:通过对芮国地望的相关探讨,大致可以得到商末的芮国位于今甘肃省华亭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间,之后由于武王克商而被改封到了今大荔县朝邑镇。在大荔居住期间,或是由于戎狄的暴侵而不得已迁徙至最终灭国之地韩城梁带村一地。之后由于芮伯万被其母芮姜所妒忌而不得已出居于魏,即山西芮城之芮,最终在其他诸侯国的帮助下返回自己的故土,重整国事。
关键词:商周时期;芮国;地望变迁
中图分类号:K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7)01-0032-03
先秦时期,诸侯国众多。有些得幸为史家所记载,为后世所流传,有的却未能完全入史籍,最终淡出史家的视野。芮国便属于后者。芮国是商周时期众多诸侯国之一,经历了商末到西周再到春秋三个比较大的时期,直至公元前640年被秦所灭。文献中记载周文王曾在灭商之前断虞、芮两国之讼,说明芮国的历史久远,在商代便已存在,或为姜姓,《左传·昭九年》:“魏、马台、芮、岐、毕,吾西土也”中的马台国即有邰氏。《诗经·生民》孔疏引《世本》、《说文》等谓“邰”亦为炎帝之后,姜姓之国。说明“吾西土”并非尽是姬姓国邦。当时的芮、邰是属于姜姓的。随后姬姓的芮国出现,且芮伯受到周王室的重用并在周王室的政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关于芮国地望的研究,学术界则持有不同的观点:有认为芮国故址在今甘肃省华亭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间,[1]有认为在今大荔县南部。[2]对于尔后的韩城之芮及山西的芮城之芮则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韩城之芮为芮伯万被其母芮姜驱逐之后的居住所;[3]另一种则认为上述说法是不合理的,山西的芮城之芮才为芮伯万被驱逐后所居住的场所。[2] 2005年前后芮国墓地在韩城梁带村一带发现,但时代集中在两周之际,之前及之后芮国地望所在不甚清楚,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研究。
一、殷商时期芮国地望的分析
芮国是我国三代时期众多古国之一,《诗经·大雅·绵》曰:“虞芮质厥成,文王蹶蹶生”。这是最早记载有关芮国的文献,说明芮在商末便已存在。而《史记·周本纪》关于上述的虞芮争田这一事件也有明确的记载。文献记载了虞、芮两国因田地争分而去请求文王定夺这一事件。从文献中大致可以得出,此时的虞、芮两国毗邻,所以才会让文王去定夺关于两国田地的纷争。关于“相与争田”的虞、芮两国的地望目前有两种观点:一为虞、芮故址分别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境内和今山西芮城县境内。另一说法则是贺旭志认为争田的虞国在陕西省陇县境内,芮国在今甘肃省华亭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间。还有一间接证据,由文王調解说明,文王所在地距离二国不远,而山西平陆县的虞国和位于芮城县的芮国并非殷商时期“相与争田”的虞、芮二国,而是周朝时期的诸侯国。[1]
李竞恒所著的《商周时代的芮国》[4]一文中通过对《广韵》及清人雷学淇的《竹书纪年义正·武公纪》的文献的考察研究,指出了文王时期和武王克商后的的芮国不仅不为同一国家,且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不相同。芮国也并非是从商末以来一直处于大荔朝邑镇,其也有过迁移的痕迹。商末的芮国在武王克商后便未再有史籍记载,而同时另一姬姓的芮国出现。经过了克商这次的巨变后,当时原有诸侯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姬姓的芮国则可能是在此次变革中周王室有意扶植起来的。而这一芮国可能是周王室对殷商时期芮国扶植后而改封于今大荔县朝邑镇,其政治地位以及在周王室受到重视的程度也远远大于商末的姜姓芮国。
张天恩博士将梁带村M27出土的青铜器提梁卣与1998年陇县出土的一件青铜方座簋纹饰的比较,并对M27、M502出土的耳形钺进行文化因素分析。其认为M27所出耳形钺时代为西周早期,为祖传之物,M502所出耳形钺时代为西周晚期,此类钺在芮国或是一种传统文化因素,而这种文化因素还出在灵台白草坡,并不见于它处,芮国故地距灵台不是很远,所以才可能使用基本相同的器物和文化因素。[5]因而可以进一步将故芮国的方向缩小在了宝鸡陇县这一带。另一方面,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宝鸡陇县一带商末周初的夨国即为商末时期的虞国所在,其与华亭县接壤,所以也符合虞芮争田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因而殷商时期的芮国在今甘肃省华亭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间这一说法是合理的。
二、姬姓芮国的起源及地望研究
(一)大荔之芮
商代的芮国随着武王克商而渐渐淡出史家的视野,消失于历史的长廊之中。而此时,姬姓的芮国开始出现且芮伯在周王室中担任着重要的官职。
此时期的芮国所处的地望又处在何方?《秦本纪·正义》引《括地志》:“南芮乡故城在同州朝邑县南三十里”。《秦本纪·正义》引《括地志》:“同州(按即今大荔)东三十里朝邑县(按即今大荔县朝邑镇)东三十步故王城。大荔近王城邑。”同州是大荔之前的叫法,在北魏的时候称之为华州,到北周时期方改为同州。《汉书·地理志》有记载到:“临晋,故大荔,秦获之,更名。有河水祠。芮乡,故芮国莽曰监晋。”以上《汉书·地理志》、《括地志》等文献的说法认为大荔之芮为芮国故地,这一说法不甚合理。上文关于芮国故址已有相关论述,此处不作重复。因而此地的芮国就是武王克商后分封的姬姓芮国的封地。
周初的姬姓芮国是受到周王室的重用的,在周王室的政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尚书·顾命》有记载道,“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文献大致意思是在成王病危之际,交代与各大臣后事,其中便有芮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姬姓芮伯在当时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这与文王时期因与虞国“田地之争”而求其仲裁的姜姓芮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尚书·旅巢命》、《尚书·顾命》以及《尚书·康王之诰》中分别记载了从武王到成王再到康王时期,芮伯在朝中所担任的职务。从文献中可以了解到几乎整个西周时代,芮伯都参与着周王朝的各种政治建设,在西周王朝的建设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也与商末芮国的地位有很大不同。
(二)韩城之芮
1.梁带村芮国的起源及与大荔之芮的关系
梁带村芮国墓地或为文献中所记载的北芮国。史党社和田静对其做了相关论述。[2]分别从《括地志》等文献、梁芮所处的地理位置、秦的“饮马于河”政策和相关出土文物来判断梁带村遗址为北芮这一观点。西周晚期,位于大荔朝邑的大荔之芮由于戎狄入侵不得已迁移至韩城梁带村一带,直至公元前640年被秦国所灭。
在春秋早期芮国国内发生了一起长达八年的政治动乱事件。而这次被驱赶的芮伯姬万是否就是梁带村芮国的始创者呢?在《韩城芮国考——从梁带村发现谈起》一文中作者认为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是芮伯姬万被周王驱赶而戎人迎接到韩城一带才出现的芮国新居地。[3]这个观点是不合理的。
《左传·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6]《左传·桓公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杜注,“三年,芮伯出居魏,芮更立君。秦为芮所败,故以芮伯归,将欲纳之。”同年,“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6]《水经注·河水》引《纪年》:“晋武公八年(前708年,即鲁桓公四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路史·国名纪》:“桓王十二年冬,(即桓四年),王师、秦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通过文献可知,芮伯万在桓公三年被驱赶这一事件是发生在春秋前、中期,而梁带村墓地是在西周中晚期开始形成的。两个事件就时间范围来说前后是不吻合的,所以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应不是芮伯因被驱赶之后而到达的新居所。
《史记·秦本纪》德公元年(前677年):“梁伯、芮伯来朝。”
《史记·秦本纪》成公元年(前663年):“梁伯、芮伯来朝。”
《史记·秦本纪》穆公二十年(前640年):“秦灭梁、芮。”
根据上述文献的记载,从春秋中期的德公元年(前667年)到成公元年(前663年),一直都是梁伯和芮伯一起来秦朝觐,直到640年即秦穆公二十年,秦国因为其“饮马于河”战略的需要吞并梁国、芮国。[7]從春秋中期一直到被灭国,梁国和芮国的居住地是非常之近,所以才能够一起去朝觐,甚至到最后的一起被秦国灭亡。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中有关于梁国地望的记载:“梁氏,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子孙以国为氏。”说明梁国在韩城一带,据文献记载,梁国地望则是在韩城西南三十里,所以在韩城东北部发现芮国墓地是合乎常理的,说明从一直春秋早期起,韩城境内的芮国是一直存在的。因而梁伯、芮伯才能常一起去朝拜秦国。西周晚期申、缯、犬戎等在骊山之下围攻诛杀周幽王,平王东迁,因而分封制度下的许多世家大族和封国也跟着东迁从而避免兵戎相向,而芮国也处于动迁的这一路途之中。梁带村芮国应是西周晚期以来由于戎狄侵暴,大荔之芮移至韩城梁带村一带,这与梁带村墓地形成的时间范围也大致相符。[2]直到公元前640年被秦国所灭,至此,芮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三、结论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加之对梁带村出土器物与同时期芮国器物所呈现文化因素的分析,大体可以判断出先秦时期的姜姓芮国首先是在宝鸡陇县一带,不闻于世。姬姓芮国或是由于武王克商而被改封到了今大荔县朝邑镇。在大荔居住期间,或因戎狄的暴侵而不得已迁徙至韩城梁带村一地。在梁带村生活时,芮伯万因为被其母芮姜所妒忌而不得已出居于魏,即山西芮城之芮,最终在其他诸侯国的帮助下返回自己的故土,重整国事。
韩城地处关中平原东北,是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西边依靠黄龙山脉,东边濒临黄河,河东则是山西省境内。在当时情况下,对于秦国和晋国来说,芮国所处之地是必争的,因而在秦国的饮马于河政策下,芮国和梁国一起为其所灭,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参考文献:
[1]贺旭志.虞芮国故址小议[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89(2).
[2]史党社,田静.梁带村的考古新发现—一个基于文献的考察[J].文博,2007(5).
[3]王晖,谢伟峰.韩国芮城考——从梁带村发现谈起[J].文博,2007(3).
[4]李竞恒.商周时代的芮国[J].文史知识,2012(3).
[5]张天恩.芮国史事与考古发现的局部整合[J].文物,2010(6).
[6]韩席筹.左传分国集注(下册)[M].江苏人民出版社,1963.
[7]田延峰.芮国地望与秦的“饮马于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刘雪婷,女,作者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