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2-16倪蕊
倪蕊
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导游职业能力体系,并提出中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主要是:培养目标与用工需求一致化、课堂教学与工作内容一体化和教师和师傅角色互通一贯化。
引言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教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作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方法。国内学者们对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有以几种:德国“双元式”、英美合作教育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模式、台湾“建叫合作”、澳大利亚“TAFE”和加拿大“CBE” 等。如何在中职导游专业中合理运行现代学徒制,凸显企业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双重优势,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讨论了中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
一、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导游职业能力体系构建和测评
在大量阅读参考文献后[1-3],整理出导游职业能力的原始指标,在征询了6位专家的意见后,通过发放调查表,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后,对导游职业能力体质进行了调整。最终确定了导游职业能力体系。根据美国T.L.Satty教授的层次分析法(AHP),使用SPSS10.3软件,最后得出确立导游职业能力体系的权重表。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导游职业能力体系中的主要能力体现,其中导游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变能力、职业素质是关键,在现场导游过程中,导游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处理问题的方法等是核心能力。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这些能力是学习的关键。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
(一)培养目标与用工需求一致化
现代学徒制的根本内涵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完成到旅行社员工的角色转换,因此学校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与旅行社的用工要求一致,才能称为成功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职业能力、教学平台和职业资格等3个方面。
1.职业能力标准明晰一致。学校根据企业的职业要求结合导游专业的教学标准,共同确定导游人员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实现企业要求和学校培养的导游人员的职业能力一致。
2.教学平台方式丰富多样。在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平台是多样化的。主要有:校外调研学校,景点实地学习和参观观摩学习等,除常规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要走出校门,与旅游企业实地接触,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职业的特点、要求和工作方法。如:一年级的学生到旅行社和景点进行参观学习,二年级学生安排到旅游企业,如本地的景点或旅行社参与学徒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跟企业经验丰富的员工团。员工是导游也是师傅,学生是游客也是徒弟。三年级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在景点和旅行社进行接待讲解。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游客的检阅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3.职业资格认定校企接轨。旅行社导游的岗位,需要持有国家导游证才能上岗,学生如果在进入旅行社前就考取导游证的话,无疑能成为用人单位的优先考虑的合适人员。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考试,与企业要求接轨。
(二)课堂教学与工作内容一体化
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旅行社的导游工作需要,导游写作、标准的普通话、日常的英语会话、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以下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导游的工作内容相结合起来。如语文课,分为常规语文教学,普通话考证课程、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导游写作指导等课程。学生考试考核的方式也可采取常规笔试与专业风采2部分。专业课有理论必修也有专家指导课程,请校外的行业专家指导学校的讲解方式,带团技能,应变能力等。
(二)教师和师傅角色互通一贯化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教师也是师傅,应该充分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逐步向导游角色的过渡,促进学生导游职业能力的形成。第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设置的示范、引导环节,通过任务驱动、场景设立等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岗位氛围,使他们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同时采用头脑风暴和分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处理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第二,发挥师傅的“传、帮、带”作用。教师理论的传授知识,在学生场景模拟练习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示范环节带动学生的学習兴趣。综上,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指导、专业技能上的点拨和在职业素养上的培养,都体现了教师和师傅角色的一体化。
三、结语
本文构建了导游职业能力体系,创新性地将导游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特质四方面,丰富了导游职业能力的理论研究,并讨论了中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是对现代学徒制领域的创新和尝试,为改革和优化现有导游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