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融水苗族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7-02-16刘晓寒戴伯秋
刘晓寒?戴伯秋
融水苗族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制约着融水乡村旅游的发展。
融水苗族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在柳州市、大桂林旅游圈乃至广西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新形勢下,在旅游新常态下,融水乡村旅游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较低的旅游产品层次
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高端旅游产品及高质量乡村旅游服务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客源地结构特征”调查方面,有将近80%受访游客都是来自柳州市本地,有超过90%游客来自广西区内,区外游客较少,这也是融水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上不足以吸引大桂林旅游圈、北部湾旅游圈及省外其他地区的游客;在“乡村旅游动机”方面,田园回归和释放压力是首选,而以“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体验”为出游动机的游客仅仅为12%,动机缺乏。在“乡村旅游消费”方面,超过一半的游客消费水平较低,仅仅在100-300之间,人均消费超过300的不到三成。融水是少数民族地区,民俗风情浓厚,人文历史底蕴厚重,风土人情堪称一绝,游客到融水乡村旅游主要还是集中在田园观光、乡土美食和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几方面,而以融水苗族风情、历史文化体验和科普教育为主打的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尚显不够,缺乏高层次,高标准的旅游产品。
二、不健全的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是支撑旅游发展的主要载体,然而在调查过程中,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融水乡村旅游在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跟不上乡村景区景点的建设步伐,表现出很大的滞后性,融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原本就是这一片山区才能孕育出如此美好的乡村风情,在基础建设方面就存在先天的薄弱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客源地结构”和“出游时间选择”这两方面,融水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还是以柳州本地就地参与居多,且出游时间也是以“法定假日”和“双休日”为主,假期的固定造就出行的密集,在先天基础薄弱和旅游时间集中双重压力下,融水乡村旅游基础建设薄弱矛盾特别突出。
在对融水乡村旅游不满意情况调查中,发现“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位列前二,融水包括4镇16乡,各区域拥有丰富的乡村自然景观、民俗文化景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乡村旅游资源,但是通观整个融水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分布状况,发现融水乡村旅游地分布较为分散,集聚效应较差,规模小,因此特别是在交通规划建设方面难以适应、更加无法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也是因为融水乡村旅游分布分散,交通条件较差,导致乡村旅游区、旅游点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长期以来处于自发无序的开发状态,旅游开发的效益低下,使得乡村旅游对融水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显得尤为不明显。
三、薄弱的旅游营销
从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感知”来看,大多数游客对融水乡村旅游并不是十分了解。主要是缺乏相应的了解渠道,大多数人都是在网站上初步浏览知道粗浅信息,并不能够了解具体情况,而且在餐饮住宿网络订购等方面十分欠缺。主流媒体宣传的也只是诸多整合的大型项目,造成了大多数游客只熟悉一些相对大型、知名度高、开发时间长的乡村旅游景点,而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基本情况了解甚少。而且,融水乡村旅游普遍自驾的方式,对其本身发展也带来了弊端,对于旅游信息和旅游感受,游客只能口口相传,自驾游的疯狂体现了团队旅游的缺乏,旅行社的推介作用很难发挥。
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方面,融水没有经过整合,缺乏具有凝聚力的乡村旅游形象,各个景区景点分散经营和独自营销,缺乏统一的理念形象定位和统领,营销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产品市场识别不够清晰,产品开发定位不准,品味不高,空间和时间容量小,难以吸引和留住游客。
四、旅游生态破坏严重
从游客对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来看,将近30%的游客一致认同,天生丽质的生态环境、别具一格的乡土风情让融水乡村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他们认为生态环境对于融水旅游来说十分重要。然而,从游客对融水乡村旅游不满意情况调查来看,也有少部分游客认为融水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生态遭到了破坏,目前融水乡村旅游发展缺少整合及统一的监管,各个景区景点各自为营,随意经营,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长远的发展目光,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破坏,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注重环境容量,来者皆是客,盲目发展。调查了解到在参与融水乡村旅游过程中,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游客学历普遍低下,文化素质不高,也有可能造成游客环保意识不强,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高,随意而为。
五、较低的旅游旅游服务质量
根据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不满意情况调查,有22.4%的受访游客认为融水乡村旅游在旅游服务质量上不尽如人意。融水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粗糙、景区档次低,融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先天上决定了融水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布局分散,集聚效应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景区建设分散,不能够集中力量加强景区景点建设;二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几乎都是村民自营,他们文化水准普遍低下,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知识,在游客接待、旅游营销和餐饮卫生方面不注重;在导游建设方面,导游成员也基本上是当地农民组成,在语言沟通,在文化底蕴及景区景点介绍上都不尽人意;在餐饮住宿方面,餐饮水准有待提高,住宿条件亟需改善。
(作者单位:1.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湖南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