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蹲下来再谈平等
2017-02-16编辑杨杨
编辑|杨杨
先蹲下来再谈平等
编辑|杨杨
妈妈说之清华妈妈系列
有这样一个微信群,聚集了一群清华学子的妈妈,她们的聊天记录首次曝光,敬请关注!
李茗芳
生于60年代,80年代毕业于原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后就业于国务院纺织工业部机关。从一名理工女转型长年从事文字工作,每年撰稿几万字。一如岁月的沉淀,终于千年的铁树也开始抽蕾。在“码字”和“养女”的双重生活中,将所见、所历、所思的收集整理,算是一个母亲在当下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总结和反思。
平等,这个话题近年来特别热门。也许是因为我们东方人的传统文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家庭中孩子是不享有平等权利的,他们是被教育对象,必须服从父母的意志。
但是当今世界,家庭伦理、教育理念已发生重大的变化,人们对家庭中如何给予孩子平等权利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三四岁的娃娃对路边的小坑无比感兴趣,她没完没了,一遍遍地来回地跳来跳去,一旁等着的我有些着急了,催说:“娃娃,快走了,时间太晚了,该回家吃饭了。”“不,我还要玩会儿。”我走过去,一把拉住孩子的手。无奈,孩子被拽着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佳佳。”娃娃冲向小伙伴。我着急了:“娃娃,咱们可是要去上课呀。”“我和佳佳玩会再去。”“我冲过去,拉着她的小手说:“你看,老师在等我们,如果我们迟到了,是不是很不尊重老师,老师该生气了。”就这样,孩子再一次很不情愿地悻悻而去。
小学三四年级,我替孩子选了几本读物,她翻了翻书,说:“妈妈,我不想看这样的书。”“这书非常好呀,是名著,正好是你这个年纪看的。”过了几天,深夜,我看到女儿房间灯还亮着。推门一看,女儿正捧着一本书还在看。一看书名,我差点没晕过去。“你怎么看这样的书,这是多么不好的书,而且这么晚还不睡!”那是一本所谓青年作家的畅销流行书,据说在孩子群里,人手一本。
这些场景,想来历历在目。当时气疯了,但是现在,却有了更深层次的斟酌。“宝贝,你这样做不对。”这是我遇到孩子与我做法不同给予的回应。而且,在很多场合,我经常是自觉不自觉地会和她说,“宝贝,你看这件事你应该……”后来,我发现很多事她不会和我说了。
我总以为自己非常平等,有关的事尽量都和她商量,听她的意见,甚至在一些有关她前途选择的大事上都会与她探讨。但是,内心深处,当孩子否决你的取舍时,你会尽力地说服她,当她倔强地反抗时,你会一肚子火,然后会想尽一切方法,来让她服从你认为是好的选择。
我认为,我是为你好!理直气壮,没有丝毫的愧疚。“我是为了你好。”“我这么辛苦,这么做都是为了你。”这两句话想来不陌生,我们做父母的几乎都说过。
但是,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东方传统观念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变化。平等的观念随西方价值观的输入而慢慢地被很多人所接受和容纳,包括家庭的道德范畴,慢慢地也发生了转变。
爱和尊重,尊重和爱。我们举着爱的幌子,做了多少不尊重的事?为了爱,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爱和尊重的界线在哪儿?我们是爱孩子,为孩子,大多数家庭可以舍弃父母很多的时间、精力以及举全家之力为孩子做很多的事,这些事都是好的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爱?
今天的社会,更讲究平等,真正的平等。我们当父母要做的是先蹲下来,注视孩子眼睛,并认真去沟通,发现他们的需求,以平等的姿态当好参谋和引导,执行一根拐杖的功能,并以行动表示我们爱他们,尊重他们,认真地审视并小心翼翼地修正这种爱。
父母要先蹲下来,注视孩子眼睛,认真去沟通发现他们的需求,以平等的姿态当好参谋和引导,执行一根拐杖的功能,并以行动表示我们爱他们,尊重他们。
清妈朋友圈
请学会改变自己
过去四十年,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变化广泛又深刻,它深入到每个家庭,更直接影响到每个父母与孩子。
所有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由于我们的父母大多是按照“父为子纲”的标准要求孩子,因此我们身上也必然会留下这种教育模式的烙印。
如果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如过去二千年一样缓慢,我们本可以继续这种教育模式而不会受到任何冲击。但现实情况是:追求平等与自主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从“顺从”变为“创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父母任何形式的强权都会受到孩子或明或暗的抵抗,而对长辈言听计从的孩子也会在进入社会后显得缺乏竞争力。
所以,现在父母面临的难题,不是怎样适应孩子,而是怎样改变自己。我们需要把从父母那里所受的影响进行反思。保留那些适应孩子心理需求和当今社会需要的部分,剥离那些过时和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遗存。
这个过程可能是痛苦的,可能是脱胎换骨的,但是对我们自己和孩子绝对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
李晶,著有《陪伴的力量——我送孩子上清华》,从事亲子关系相关理念的传播和推广。
给孩子平等和尊重
我们很多人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在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他们的话永远是对的,不要去质疑。
可是,有时候他们又不全是对的,有时候他们还会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们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有一次,我在住的小区里看到一位妈妈站在那里,大声地训斥着自己的儿子,儿子好像很委屈,不停地哭着,又不愿意跟妈妈走,而边上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惊恐地看着。当时我心里就有些难过,心想这位妈妈为什么不能俯下身来,心平气和地、像朋友一样地跟孩子好好说话?
很多时候,如果父母好好和孩子说话,耐心给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需要这么做。同时听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孩子一起商量怎么做会更好,孩子会很快乐地去做父母希望他们做的事情。
在生活中,其实人人都渴望平等和尊重,包括未成年的孩子。如果缺少平等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自信心会受到打击,这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下次当我们和孩子交流时,不妨先换位想一想:如果我是孩子,我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吗?当我们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应有的尊重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也是我们父母所希望的。
洪霞,《中国日报》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