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票时代

2017-02-16

风采童装 2017年1期
关键词:布票裁缝店裁缝

布票时代

MATERIAL SCARCITY

那是个不太遥远的时代,虽然物质匮乏,但衣裳却是个人定制的。不过几乎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做一身新的。

TAILORS红红火火的裁缝店

对于生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孩子来说,过年的新衣总是和裁缝铺子分不开的。那时候因为收入水平低,多数人们都是找裁缝做过年的新衣。

做衣服前要先要去买布。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时的商店会有整一面的卖布柜台,各种面料、色样布匹,花花绿绿地立在墙上的架子里,放在柜台里面。量布的木尺很长,超过了小孩子的身高。售货员量布的时候就像在变戏法,胳膊横过来竖过去,然后用粉饼在布上划道,一把硕大的剪刀,抵着玻璃台面,咯吱咯吱很快把布裁出来。

编辑有位叔叔说:“大概在上小学的时候,一个家庭的布票主要用在做床单、被面之类的,剩下的布票大人们会省下来在年前兑换成布,五六户家庭一起请个裁缝到家里给每个小孩做件衣服。不过,那时候大多数家庭条件都不好,过年也只能单做上装或下装,以后再做另一件。如果家里小孩多,经济好点的家庭能给每个小孩做一件,差一点的要么老大做一件要么老大老幺各做一件,中间的借着穿,那时候可不比现在。”

即使这样,每到过年,裁缝铺子里的裁缝们总是忙得团团转。一位做过裁缝店店主的长辈回忆,到快过年的时候确实来不及制作,晚上要熬到一两点甚至后半夜。那会儿衣服基本没有买的,都是裁缝店做的。腊月三十能做出来就不错了。

WAITING等待初一的执着

那时候流行的面料,大概就有的确良、灯线绒、涤盖棉等等。的确良面料比较挺括,但似乎偏硬,里面如果再穿棉袄,就显得臃肿。灯线绒应该是最好的,冬天穿,保暖性好,而且耐磨,趴在地上打弹球,也不容易磨破。涤盖棉的流行最奇怪,裤子的两边,从裤腰一直到裤脚,还要缝上两个白条。

大概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曾流行过中山装,上下四个方方正正的大口袋。还有一阵流行过穿一种皱巴巴的西装,据说是外国人穿过的旧衣,从国外流进来。这两种衣裳,主要是大一点的孩子才穿。

而且那时候,穿新衣服有一种不可逾越的仪式感——一定要大年初一才可以穿上,在初一之前,即使再眼馋,也只能眼巴巴的望着。

“做好了,放在家里,在初一前只能看几眼,过过干瘾。到年三十的时候,便挂在床上,晚上,即使灯不开,脑子里开始各种美好的憧憬,等着第二天早早地穿上它。”

不到初一不让穿,穿了就不舍得脱,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或许向现在的孩子解释时,提一下苹果的饥饿营销,他们或许会理解。

猜你喜欢

布票裁缝店裁缝
当折翼蝴蝶遇上巧手裁缝
布票话今昔
燕子是个小裁缝
小老鼠裁缝店(下)
小老鼠裁缝店(上)
小老鼠裁缝店(上)
布票
我与军用布票收藏
裁缝的竞争
伊拉克反恐拿裁缝店开刀